APP下载

专题: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4-06-01檀传宝主持

教育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政治学爱国主义公民

檀传宝 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爱国主义教育在经验上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业。但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学、教育学意义上都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务。

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在民族国家存在还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家虚无主义或是对国家特定形态的非批判性崇拜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社区、族群的关系,以及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又绝非政治生活中的易事。以国家认同为焦点,公民既要理性认识国家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也要辩证理解国家与族群、社区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世界公民、地区公民的现实网络中才能有效建立起现代国家公民的社会与政治身份。这一点,只要稍微看一看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以及互联网世界中各色人等对于民族国家立场的剑拔弩张就不难理解了。

从教育学意义上说,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承接前述政治学的诸多困难才能仔细界定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更具挑战性的是,虽然“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但这份情感若要转化为某种理性积极、自主认同的公民素养,就很难不经良好的“教育”而自然产生。在一个价值生态已然多元的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突破情感的阻隔、求得实效,如何在与批判性思维、建构式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中使得其教育实效经得起风吹雨打,亟需严肃认真的学术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本期集中刊发三篇青年学人的“同题”论文,以为学术上的回应。其中《培育国家忠诚与构建人类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使命》一文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视角展开理论分析,强调“走向国家忠诚、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的同时,又倡言“促进世界视野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培育”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国家建构视野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挑战与实践逻辑》则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进行深度阐释,论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当性基础。《子承父志: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扎根研究》力图用扎根理论揭示爱国主义的家庭再生产机制,论述了军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契机及顺利实施的可能性等有意义的结论。

三篇论文虽然视角、方法各异,但几位青年学人都能知难而上、有所斩获。作者们对于政治热点问题所采取的专业的立场、学术的态度,则更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政治学爱国主义公民
论公民美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