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价值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2024-06-01曹先东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贵州

曹先东,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 a.教师教育学院;b.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贵州长征文化是指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所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与长征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红军在贵州的战斗历程、英雄事迹、遗址遗迹、历史文物、纪念设施、记载长征的各种物质媒介,以及红军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等等。它是贵州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在贵州留下的重要遗址遗迹名录”图表,贵州长征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遍布全省64 个县(市、区),重要遗址遗迹多达1029 处。这些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一、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价值

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具有经济、政治、教育、生态等多重价值。

第一,经济价值。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文旅融合。以红军长征过贵州时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遗址,以及后来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陈列馆等物质形态的长征文化资源为依托,采用“长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挖掘长征文化内涵,激活红色基因,大力发展长征红色旅游,实现二者深度融合,达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的。(2)产业链拓展。长征红色旅游是一种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能力强、拓展性大的特殊综合性产业,可以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农副土特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餐饮、住宿、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制造、现代服务等众多业态快速发展,从而拓展产业链。(3)多文化融合。在长征文化资源富集之地,还有其他各种旅游资源相伴相随,如绿色生态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盐运文化资源等。为了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长征红色旅游既可融合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文化资源,又可融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还可融合历史悠久的盐运文化资源,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政治价值。贵州长征文化资源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坚持群众路线。红军在贵州期间,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组建了一大批农民协会、贫民团、共青团等群众性组织,并以群众利益为依归,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人民群众政治上当了家,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红军是为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因而真心实意地拥护红军、支援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贵州各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找渡船、砍毛竹、献门板等;为红军筹粮、筹款、带路、送信、抬担架、救护安置伤员[1]P6-7。(2)进行革命组织建设。红军转战贵州期间,帮助人民群众创建了许多革命组织,如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遵义县(今遵义市播州区,下同)革命委员会,等等。[1]P6在这些革命组织的领导下,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斗争。如: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将没收的地主豪绅的财物一部分上交红军,积极动员开明绅士、工商业者向红军捐款,地主兼自由职业者余伯容一次向红军捐献大洋100 元;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加工碾米10 余万斤;组织动员5000 多人参加红军;没收大地主大军阀的盐行,分给贫苦百姓;斗争长年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李剑秋、喻介凡等土豪;镇压了投机奸商黄老四,为人民群众出了气、报了仇[2]P60。(3)推行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政策。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红军长征过贵州时向沿途所经之地的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如“允许信教自由,实行民族自决权,保护番民利益”“红军不拿番人的一针一线”“红军不破坏番人信教自由”[3]P86。1934 年9 月20 日,红六军团进入贵州境内清水江流域。该地区是苗族、侗族等民族聚居区,为了顺利通过该地区,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4]P28。从而获得当地少数民族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他们主动为红军当向导,指引渡口、绑扎木筏、架设浮桥,帮助红六军团顺利渡过了清水江。

第三,教育价值。贵州长征文化资源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遵义会议前夕,党和红军处于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6 万人锐减至3 万余人。红军面临着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敌军围追的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十分险恶,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此险境中,党和红军从领导人到普通战士,始终满怀着中国革命事业必胜的理想信念,胜不骄,败不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正确道路。正因为如此,遵义会议才得以胜利召开,党和红军所面临的最重要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才得以解决。(2)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精神。在第二次娄山关战斗中,为了冲破敌人的防线,团长谢嵩命令二营组建突击队。参加突击队就意味着参加者要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然而,红军战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争先恐后,都要求参加突击队。四连、五连、六连的连长都主动请缨,互不相让。最后,担任突击队的重任被五连抢到。五连最终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突击任务,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近30 人伤亡。正是红军的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才换来了娄山关战斗的胜利。[2]P86(3)艰苦奋斗精神。贵州因自然、历史条件所限,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此,长征过贵州亲历者陈云深有感触地说:“贵州居民之贫苦真是远非我等居住在江浙十里洋场者所能想象。做庄稼的(农民)冬穿单衣,且无完整者。每人仅有一件已补缝千百次的‘家常衣’,小孩在隆冬还是一丝不挂。当我等行军经过时,立于路边之小孩,正在发抖。”[5]P71如此贫穷落后的生存状况就要求红军长征过贵州时,必须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意识。(4)无私奉献精神。遵义市凤凰山麓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诉说着一个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1935 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黔北后,有一位名叫龙思泉的红军卫生员,日夜奔走在附近各个村寨之间,除了为红军战士进行防病治病之外,还为附近村寨的穷苦百姓免费看病治病。有一天,一位中年人急匆匆地来到红军卫生所,请求龙思泉随他回家为其父亲诊治。龙思泉经请示领导同意后,立即背上药箱随同前往。他翻山越岭行走20 里后到达求医农民家,经仔细检查,发现病人得了伤寒。此病为传染性疾病,且很危险,如果救治不及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龙思泉不假思索,马上给病人打针、服药。因病人高烧迟迟不退,龙思泉只好一直留在病人家里,直到第二天早晨见病人高烧渐退,龙思泉才留下几服药,匆匆返回红军驻地。然而,当他到达红军驻地时,却发现部队因特殊情况紧急转移了,来不及通知他,只好给借宿房东留下一张字条,告知其转移方向。龙思泉赶紧向部队转移的方向追去,可是刚追去不远他就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枪杀了。龙思泉为中国革命事业无私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第四,生态价值。当年红军长征过贵州所经之地,大多是偏远的乡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现在,许多乡村以红色旅游为抓手,逐渐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吸引大量城市家庭周末去度假,采摘蔬菜水果,呼吸新鲜空气,尽情享受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生活。此举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创造了生态价值。遵义市以“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绿色发展”为主体思路,利用厚重的长征文化资源优势,凭借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长征文化资源、现代农业、旅游产业进行融合,精心打造以长征文化资源为主要品牌的苟坝长征文化旅游创新区,使整个村庄变为充满着无穷红色魅力的生态园区。

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价值的多样性,为新时期贵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长征文化资源富集之地的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掘长征文化资源的价值,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突破口,然后向城市不断推进,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新局面。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产业衰落、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基于此,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因为没有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乡村振兴实际上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指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等[6]P22-23。2017年1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国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6]P141。

2018 年1 月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首先强调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接着,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然后,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治保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注重协同性关联性;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 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6]P1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达到农业兴旺发达、农村安定宜居、农民生活富足,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意见》为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路径选择。具体说来,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价值——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发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意见》要求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6]P163。《意见》还要求“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6]P165。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发展长征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1)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长征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乡村振兴中,深入挖掘长征文化资源的内涵,激活其文化基因,通过“长征文化+旅游”的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比如,遵义市习水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习水段)建设为契机,一方面推进习水长征文化“研学旅”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四渡赤水革命研究中心和四渡赤水培训学院这两家长征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和拓展教学,着力打造中国土城“红培之都”知名度;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习水长征红色旅游业态,打造土城镇青杠坡村、隆兴镇淋滩村、程寨镇石门村、良村镇后滩村四个全省长征红色旅游示范村。将长征文化融入旅游,获得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效果[7]。(2)在发展长征红色旅游的同时,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长征红色旅游是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可促进与其相关的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立足本地实际,通过“长征红色旅游+N”的模式,以长征红色旅游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长征红色旅游+现代农业”。近年来,铜仁市石阡县困牛山村长征红色旅游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困牛山村支部书记鞠国华说:“困牛山村抢抓全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重大发展机遇,紧扣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出了以生态养殖为重点,以水稻、油菜轮作带、林下经济产业带为绿色发展方向,以精品水果园、生态采摘园、特色花卉园为主体的绿色生态产业空间布局,倾力打造农旅一体、景产一体的绿色经济”[8]。其次,“长征红色旅游+现代企业”。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社区利用当地长征红色旅游日益发展的契机,2022 年7 月成立了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娄汇食品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黄焖鸡加工厂,通过收购当地散养土鸡制作黄焖鸡,注册商标为“黔遵娄山黄焖鸡”,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极大地推动了乡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9]。最后,“长征红色旅游+现代服务业”。毕节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利用红二、六军团1936 年曾在该村成功抢渡鸭池河天险这段弥足珍贵的长征文化资源,发展长征红色旅游,吸引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村里一天比一天美,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村民刘勤军开了一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月均收入万余元[10]。(3)以长征红色旅游为核心,融合各种旅游资源共同发展。各种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在乡村振兴中,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长征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康养休闲等旅游资源高质量融合,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和新模式,推动各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可促进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农业观光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第二,政治价值——推进乡村治理。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意见》强调:“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6]P167。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可以为夯实党在乡村基层的执政根基提供经验。(1)发扬红军长征途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激励乡村党员干部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乡村民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所忧。桐梓县各乡镇打造具有特色的“一村一品”村级党组织办公阵地,整合阵地资源和党务、政务、综治等服务功能,实现乡村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以求实现阵地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目的。(2)发扬红军长征途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精神,推进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乡村基层党支部是乡村民众创业致富、排忧解难的依靠,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必须吸收红军长征文化中有关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加强乡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突出主导地位,强化政治功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上”,筑牢乡村基层治理“战斗堡垒”,使党的建设融入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让支部党员化身网格管理员,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模范党员管理与社会基层治理网格化深度融合[11]。

第三,教育价值——塑造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意见》强调:“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等,达到“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目标[6]P165-166。“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可以借助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塑造乡风文明。(1)用红军的理想信念教育乡村民众。理想信念越崇高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强。在乡村振兴中,要深入挖掘长征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念。红军长征过贵州时,前仆后继、顽强拼搏,二渡乌江、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的胜利。在乡村振兴中,学习前辈优秀品格、锻造伟大人格,从而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奋斗理想,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2)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精神,反对贪图享乐。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乡村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克己奉公。赤水市长沙镇大力弘扬红军长征过贵州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修订《村民公约》、开展群众宣传、红黑榜曝光等方式,加大对厚葬薄养、铺张浪费、滥办酒席、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治理力度,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共树乡风文明,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12]。(3)发扬红军无私奉献的精神。乡村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以乡村民众利益为依归,抛弃一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追逐名利的思想,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乡村民众服务之中去。贵州长征文化资源蕴含着许多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然而,在贵州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民众由于受不良风气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私自利、享乐主义、骄奢浮华等现象。因此,要依托长征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民众无私奉献的精神。(4)发扬红军舍生忘死的精神。乡村党员干部要奋不顾身地投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之中。兴义市威舍镇猪场红军村曾是红军长征西出贵州途经之地,在这里红军与敌人进行过激烈战斗。在猪场村红军洞外,贺子珍为拯救已受伤的钟赤兵团长而光荣负伤。威舍镇党委、政府利用这一弥足珍贵的长征文化亮点,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发猪场红色旅游业,对原来村寨中心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延展,修建红一广场,并在红一广场建红军长征纪念碑,在原来贺子珍负伤处修建贺子珍广场,立有贺子珍铜像,以村寨道路墙壁为载体,形成长征文化长廊[13]P335。使长征文化资源占领乡村思想文化主阵地,让广大乡村民众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接受长征文化的洗礼,继承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优良传统。

第四,生态价值——营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意见》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6]P164。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产生于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生态价值。在乡村振兴中,一方面要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围绕长征文化遗址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使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既作为乡村长征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又作为村落的长征红色标识,充分彰显其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充分彰显其生态价值。石阡县龙塘镇在推进困牛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让困牛山村广大民众也积极投身到建设中,使长征文化与美丽村庄建设融为一体,让红色基因在广大村民的血脉中赓续传承。困牛山村支部书记鞠国华说:“困牛山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来,老百姓积极参与,把自己的房子外墙贡献出来,用来粘贴(喷绘)红色故事、红色标语,让前来瞻仰的游客一进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让百姓在耳濡目染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14]。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会师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该镇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紧扣“红色木黄·会师小镇”主题,奋力打造党建工作示范村、红色教育品牌村、村级治理模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15]。另外,在乡村振兴中,要推动对乡村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传播和教育, 使乡村民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形成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文化。德江县枫香溪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关停煤窑,引导乡村民众以“红色基因,绿色生态”为依托,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生态核桃、精品李、苹果桃、天麻等绿色产业,实现“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变,逐步摸索出以“红+绿”双色融合为导向的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既美了山川又富了民众[16]。

总而言之,贵州长征文化资源既有带动产业兴旺的经济价值,又有推进乡村治理的政治价值,还有塑造乡风文明的教育价值,更有营造生态宜居家园的生态价值。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在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组织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红军长征文化资源的价值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全面推进和实现贵州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贵州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少寨红军桥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