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策略的探讨
2024-05-31赵永良李珊
赵永良 李珊
摘 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应运而生。通过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發展。阐述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关键词: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技术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绿色种植技术应运而生。所谓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并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代替人工能源的水稻种植技术。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由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在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质品种,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在推广过程中要重视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水平。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更新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广大农民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水平,从而有效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1 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价值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通过科学的栽培方法,综合运用合理的种植密度、灌溉技术和科学施肥,不仅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还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首先,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核心在于科学的栽培方法,这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当的灌溉、科学的施肥等举措。通过精细的管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确保每株水稻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和阳光,最大限度地发挥田地的生产潜力。适当的灌溉则能够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得到适量的水分,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的稳定性。而科学的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同时通过优化养分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其次,绿色水稻种植技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一方法既降低了对农药的依赖,又避免了农药过量使用可能带来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隐患。生物防治技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通过引入天敌控制农田中的害虫和病菌,使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定。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需求,从而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再次,绿色水稻种植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有机肥料不仅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生物肥料则通过引入有益的微生物,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这一双管齐下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还能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最终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
最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环保材料具有可降解、可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替代传统农业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化肥袋等非环保材料,引入可降解的农业膜、生物基塑料等环保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领域中,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作为关键的创新之一,不仅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还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然而,尽管这项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却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金投入力度不足[2]。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涵盖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的新型农业技术,其研究和推广所需的资金支持十分庞大。在我国,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的支持,然而现实中政府投入存在不足。由于农业领域的资金需求广泛,政府在财政分配上需要平衡各个领域的需求,导致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资金严重不足。由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特殊性,其长期效益相较于短期内的投入难以显现,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显著经济回报,使得企业对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在保障企业的长期利益的同时,推动其更积极地参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而其他潜在的资金来源相对较少,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导致推广的可持续性受到了威胁,一旦政府投入出现波动或变化,整个推广体系就可能面临崩溃。因此,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渠道,降低对特定来源的依赖性,是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应加大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
2.2 缺乏专业人才
在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会直接影响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在水稻育苗和施肥等关键环节,缺乏专业人才不仅会制约技术的正常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在育苗方面,水稻育苗阶段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会影响幼苗的健康和生长速度。水稻育苗技术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然而,当前我国在水稻育苗方面的专业人才不足,使得一些农民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育苗的关键技术,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育苗环节中出现的病虫害,导致幼苗的损失,影响整个水稻产量。
在施肥方面,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有所不同,而且还需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肥料,合理施肥是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步骤。然而,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些农民在肥料选择和使用上存在困惑,肥料选择不当,施肥量不合理,导致养分过剩或不足,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3]。
2.3 宣传手段滞后
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是一个制约其推广的重要问题。小型广播、纸质宣传册等传统的农业宣传手段较为滞后。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更为多元和高效,小型广播、纸质宣传册等传统的农业宣传手段较为滞后。在农村地区,农民更多通过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传统宣传手段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需求,也很难迅速覆盖至广大的农户群体,这种便捷性使得传统宣传手段的效果逐渐式微。此外,技术推广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问题,更是一场需要赢得农民信任的战役。农民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生产经验,有较强的自发性、分散性和盲目性,对新兴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产生强烈的排他性,尤其是在涉及影响生计和农业产出的领域。再加上传统宣传手段往往是抽象的、单方面的信息呈现,难以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度,使得农民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缺乏信任感,导致绿色水稻种植技术难以在农民群体中难以推广。
3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3.1 加大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在财政分配中应更加注重农业领域的需求,尤其是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而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既符合环保理念,又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预算,增加对农业领域的拨款,确保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可以建立专门的农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各种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中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应是重点支持对象[4]。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企业在推广过程中既能受益于技术的应用,同时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鼓励企业参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不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此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最后,建立更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除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外,社会资本的投入同样至关重要。可以建立绿色农业技术发展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这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实现,确保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推广项目的资金水平,还可以降低资金不足带来的风险,形成更为完善和可持续的推广机制。
3.2 培养专业人才,构建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
为了解决缺乏专业人才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指导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解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确保培养更多具备水稻种植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培训项目可以包括理論知识的传授、实地操作的实践培训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全面提升学员的水稻种植技术素养。同时,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以共同合作,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使培训更具实效性[5]。
其次,构建水稻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建立在线咨询平台等方式实现。专业的水稻技术指导团队可以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实地技术指导,解决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线咨询平台则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随时随地的技术咨询服务,使农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专业建议。这种贴近实际的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水稻种植水平,更好地应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最后,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农业科研机构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与这些机构的深度合作,可以推动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合作可以包括联合研究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建立科研人员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渠道等方面。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将先进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更快速、更广泛地推广至实际生产,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绿色农业的需求[6]。
总之,解决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通过加大培养力度、建立服务体系、深化科研机构合作等方面的努力,促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措施,推动我国农业朝着高效、可持续、绿色的方向发展。
3.3 创新数字化宣传手段,开展实地示范和体验活动
首先,创新数字化宣传手段。随着农民更多地依赖于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创新数字化宣传手段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官方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有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详细信息、实用教程和成功案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建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账号,通过短视频、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生动直观地展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从而更迅速、直接地覆盖至广大的农户群体,满足其获取信息的便捷需求。
其次,开展实地示范和体验活动。可组织实地示范和体验活动,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立示范基地,让农民亲身感受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专业团队可以现场演示种植过程、管理技巧,解答农民的疑虑。还可以提供农民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增加其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信心,使其更愿意尝试新技术。
最后,制定个性化的宣传计划。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文化特点是成功宣传的基础。可以通过深入社区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的习惯、信仰和文化背景,制定个性化的宣传计划。包括使用当地方言进行宣传,结合当地传统庆典或活动进行推广,使宣传更贴近农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引起农民的共鸣,提高其信息接受度[7]。
综合而言,要解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中缺乏有效宣传手段的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创新化的策略。通过数字化宣传手段、实地示范、个性化计划,可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推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最终实现绿色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度,使其充分了解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在提高产量、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充分发挥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在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支持,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宣传工作,使人们通过网络全面了解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并积极参与推广活动,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洪云.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路径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16):106-107.
[2] 周艳.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48-49.
[3] 李胜男.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方法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8):28-30.
[4] 郑卫权,朱承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31(5):74-75.
[5] 吴矩赞,许开宇.广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实践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2):29-31.
[6] 杨启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6):28-30.
[7] 黄小金.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探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