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困境:“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学校生存状态调查及教育改进
2024-05-31史加祥
史加祥
摘 要 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素质,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对于游离在学校主流学习生活之外的有着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同样要让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本研究在访谈的基础上,利用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编码与分析,发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对学校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不高,部分学生缺乏融入感与归属感;由于学业成绩的差异,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受到了影响,期望学校能够在作业、活动、课程等方面做出改变。为此,学校应以作业改革为抓手,改进“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关 键 词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学习生活;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5-0013-05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教育教学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需要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1]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终追求,然而传统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至产生了一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业困难,有的行为失端,有的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学习与生活处于“悬崖之边”。为此,本研究基于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透析“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生存现状和学习感受,提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思路。
一、“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理解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逐渐成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对象,有研究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等同于智商低的学生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2]也有将成绩落后、性格孤僻、行为违规,被主流学生群体和教师忽视的学生称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3]还有研究者认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偏离了“文化常模”、背离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而经常被教师批评和同学冷漠的学生。[4]
本研究中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不等同于特殊学校和融合教育中的“特殊学生”,意指在学校教育系统和班级组织中,由于教育价值判断与规范的依赖性,导致逐渐游离于学校生活与学习之外,或者被学校和教师忽视的学生。[5]“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教育有着动态发展、及时生成和开放等特点,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對象与样本
研究拟从S市J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级中选取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任教了这两个班级的科学课程,对班级学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为了保证选择研究对象的科学性,研究者邀请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和语、数、外、体育、音乐和美术学科教师,从学业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行为表现、社会交往五个方面选择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最终确定了6名研究对象,其中2名女生,4名男生。利用午间休息时间进行1对1访谈,对访谈进行录音并转录为文字,以便为后期分析做好准备。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三)文本编码的确定与组成
本文编码方式围绕访谈框架展开。首先对访谈问题编辑顺序(01-06);而后导入Nvivo12软件,对导入文本逐句编码并进行质性分析,拟定各级节点;最后基于软件对各级界定进行分析,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分析,探索节点之间的关系,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对现状进行整体分析。(见表1)
二级编码借鉴PISA幸福感调查问卷的组成维度,围绕6个部分展开,分别为学校班级荣誉与归属感、学校改进建议、学习满意程度、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学习自我评价、未来规划梦想。在对编码内容的进一步分析与梳理中发现,二级编码存在交叉与重复,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五个具体分析维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编码的基础上,结合Nvivo12软件对五个维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透析其在学校中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一)活动与作业的争夺
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是否满意的编码分析发现,满意表达的词频如图1所示,主要为“活动”“课程”“节日”等,访谈中有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和满意学校的读书节、体育节、美术节、科技节,会有许多活动,而且都很好玩”,还有学生在访谈中表示“满意的是课程,课程比较多、比较丰富”。
对学生不满意的词频分析显示(见图2),占比最多的自由节点为“作业”和“老师”,其中“作业”是最不满意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作业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作业量”“作业内容”“作业类型”等方面,访谈中学生表示,“作业好像是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会让我们去抄一些东西”“从早上来到学校一直到放学,感觉作业永远做不完”。6名访谈学生都谈及对作业的不满意,主要在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作业速度相对较慢,正确率较低,导致需要改正的作业较多进而使作业不断堆积,休息时间较少。另外,不少学生表示,很多作业都是抄写类型的,比较枯燥,感觉帮助不大。
可以看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期望参与更多的学校活动,体验丰富的课程,然而由于学习上存在的客观困难,致使他们忙于完成各种作业,参与活动和课程的时间被逐渐压缩,不满意的参考节点数达到67%,“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满意度整体较低。
(二)融入与孤独的嬗变
对学生在学校中的归属与融入感编码形成的矩形树状结构图(见图3)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归属与融入感的主要因素仍是“作业”,其次是“班级”“批评”等。而对归属与融入的情感编码发现,负面情感参考节点超过70%,如“孤独”“地狱”“嘲笑”“尴尬”“厌烦”等。
除“作业”外,老师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融入感。有学生说“找人玩没人理,班级里没有人理我,老师也不愿意跟我多说话”;还有学生说“成绩好的同学做了错事,老师最多说两句;成绩不好的同学做了错事,老师就会让他写检讨,还进行严肃批评,就很不公平”。“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由于各方面表现均处于需提高的层面,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与差异。
由于缺乏融入与归属,学生感受较多的是“孤独”。赵同学是一名身材魁梧、脾气暴躁的男生,在访谈中说到“孤独”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至于为什么融入感较差,与其他同学有类似的原因,“发脾气了,老师就不会多批评我了,同学也不敢惹我了”,发脾气成为他们表达情绪和保护自己的主要方式。脾气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陶同学说:“二年级时跟同学发生了争执,老师把家长叫来了,回去后被狠狠揍了一顿,后来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关注与观察学生学校生活与学习应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关注与需要的怠忽
聚类分析显示,教师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直接接触者与影响者,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用不可估量,有些老师能够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我喜欢陈老师,因为可以跟她说说话聊聊天”;也有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负面的,“XX老师比较坏,那次卷笔刀掉到地上,我只是下位去捡了一下,他就罚我把所有单词和词组全抄一遍”。教师眼中平凡的小事,却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事件。
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参加过的活动印象比较深刻,如儿童节、春秋游等。陈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志愿者活动,“今年儿童节,我去当了志愿者。虽然耽误了我出去玩,但能为大家做点事情,感觉到自己还是挺重要的”;赵同学说,“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参加学校鼓号队。我负责敲大鼓,虽然简单,还是很认真地完成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偏少,这是导致满意程度下降,融入感不强的重要原因。
(四)现实与未来的迷茫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业表现整体低于班级平均水平,虽然有“不想上课,厌倦,作业太多了”的表述,但并没有完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数学还有点兴趣,英语基本不懂”;“还有一点点学习兴趣,对数学、英语的兴趣都还好”。“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也有让自己变好的愿望与需求,这需要教师给予特别关注。现实的学业表现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未来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有一半的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还有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分别是“职业电竞选手”“美术老师”“农民”。总体来看,参与访谈的学生对未来发展较为迷茫。
(五)学校与乐园的期待
在充分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访谈还让学生对学校与学习的改进表达自身的想法。在编码和词频分析之后,“老师”“作业”“活动”“节日”“参与”成为加权百分比最高的参考节点(见图4),与上述的分析形成了呼应,表明前后访谈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我希望班主任平常也能像现在这样跟我们交流”“老师多关注我们的变化”“希望学校多找一些能够包容我们、懂我们的老师”。还有学生说,“今天老师说,下周二要考试,要对自己负责。还说,如果你不负责,就别来考试哦。听得出,老师对我没信心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群体对教师的渴望与需要高于其他学生群体,他们希望能够在学校中学到更多知识,也希望学校能够成为童年的乐园。
四、启示与思考
訪谈虽然涉及学生不多,但从中能透析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现状,对学校教育的改进有着很强的启示。
(一)以作业改进为抓手,改变生存状态
作业作为学生学校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历来受到高度重视。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6]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常规作业,加上作业错误较多,需要更多时间来改正。访谈中,有学生表示从上学到放学都在做作业。作业改革的前提,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建立在不平衡基础上的公平对待,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差异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7]开展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作业改革的有效抓手,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设计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作业完成中获得发展,增强学生的信心与自我效能感。[8]
(二)以观念转变为重点,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影响巨大。研究发现,教师的某一个动作或某一件事的做法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和持续的。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对学生评价不能仅关注学业表现和学习成绩,还应认识到学生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改变自身隐性价值观念,在觉察、认识、梳理、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有直面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勇气,对隐性价值观念中不正确、不健康和消极的因素进行持续的学习与变革。[9]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需加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加强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沟通交流技能的提升,提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别化、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以心理需求为导向,搭建发展平台
研究发现,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满意程度和融入与否,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存在紧密的联系。作为完整的“人”,学生有多方面的需求,比如被需要、交友交流、获得尊重、归属与爱,等等。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尊重和满足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而不应将需求作为学业成绩发展的阻碍。[10]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其情绪波动。且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遇到问题与压力时往往无法自行解决,累积起来就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访谈中,好几位学生的变化都源于此,因此教师要在仔细观察、耐心分析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学生发展差异,并为其搭建合适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同样拥有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24-04-20)[2019-07-0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 content_5407361.htm.
[2]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0.
[3]蔡亚平.特殊教育需要化学生的课堂境遇与教育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5):61-65.
[4]欧清华.社会排斥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群体的道德致弱[J].嘉应学院学报,2009,27(2):73-77.
[5]李伟峰,刘成伟.特殊教育需要化学生概念之内涵及其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2):51-5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EB/OL].(2024-04-20)[2021-04-12].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ml.
[7]李翠翠.美國、英国和澳大利亚资优教育国际比较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4):19-29.
[8]庄晓蕙,刘庆欢,何雪萍,等.我国个性化作业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104-111.
[9]陈理宣.教师隐性价值观念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2):51-52.
[10]王元元,潘月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