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如何知道“几斤几两”

2024-05-31郝婧

奇妙博物馆 2024年5期
关键词:旬邑衡器诏书

郝婧

在生活中,我们偶然会听到有人说:“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几斤几两”在这里当然不是指体重了,而是比喻人的价值、作用和影响力。你知道“斤”“两”是怎么来的吗?古人又是如何知道“几斤几两”呢?这就要说到我国古代的“度量衡”了。

度量衡的发展

我国古代将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统称为度量衡,《尚书》中有记载:“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这里的“度”就是审度,用来确定物体长度;“量”就是嘉量,用来确定物体的体积;“衡”就是今天的权衡,古代用标准器“权”来确定物体的重量。这之后,各朝代都沿用了“度量衡”这个称呼,直到1953 年,“计量”一词才取代使用了几千年的度量衡。

那度量衡是怎么来的呢?一开始,“度”是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种动作作为测量依据的,人中指的第二节长度是一寸,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是一尺(比今天的一尺要短)。在西周,一个成年男性奴隶要耕作一百亩地,一步约六尺,横竖一百步的范围是一亩,这体现的就是“度”的概念。

和长度一样,西周以前的容量单位也是用人的身体计量的,比如一只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早的容量单位。冶金业发展到商朝,人们已能制作大量标准的青铜器,盛装具也出现了,人们有了标准的“量”器。

商和西周时期,人们买卖物品时把海贝当作货币,货币和称量的衡器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重量单位比较混乱,出现过寽(锊)、匀(钧)、斤、爰(锾)等单位。估计当时的人做生意,想要弄清楚自己是赔是赚,要花费一些心思吧!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度量衡等测量工具制作得越来越好,但各个地方计量的单位名称、换算标准并不统一,各国之间、各地之间的交流困难重重。计量标准再不统一,可是要出大事啦!

称一称,量一量

幸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很快就颁布诏书,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标准,还制作了统一的度量衡器。近年来,我国出土了大量的秦权、秦量,都证明秦朝在其统治的辽阔疆域内,实现了度量衡的统一。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秦始皇诏量,就是秦始皇统一全国量制后颁发的标准1升的量器。这个东西看起来不起眼儿,实际却对当时计量粮食的体积大有帮助。

秦 秦始皇詔量 天津博物馆藏

这件器物是平口的,椭圆形,平底,有一个长方形的短柄。器壁外有40个字的铭文,是秦始皇颁布度量衡制度时下发的诏书。专家们测量后发现,整个容器的容量是502毫升。

我们今天的1升是1000毫升,它告诉我们,当时的标准1升约合今天的0.5升。

见证历史的“砝码”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往来和发展。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砝码”——旬邑权,它是历史的“见证”。

秦 旬邑权 天津博物馆藏

旬邑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后制作的一件标准衡器。当时的标准衡器,大多是铜质的,少数是铁质、陶质的,样子有的像后世的秤锤,有的则是瓜棱形。旬邑权是八角棱体,它的正面是梯形,中空,上面有一条长方形的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八个面上还刻了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一件标准衡器上竟然有两封诏书铭文,这可是非常少见的。

旬邑权上的铭文

秦朝统一了衡制后,规定:1石=4钧=120斤,1斤=16两,1两=4锱=24铢。“锱”和“铢”作为计量单位比“斤”和“两”要小得多,因此成语“锱铢必较”就用来形容人非常小气,不大度。

原来在秦朝“半斤”就是“八两”了,那什么时候变成“五两”的呢?

我们现在所说的1斤=10两=500克,是1959年6月才全国统一的。

秦朝之后很多年,度量衡的标准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才再次调整了全国的度量衡标准,定一尺为29.5厘米,每斤为660克,每升为600毫升。统一度量衡是国家统一后必然采取的措施,它可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更是民心所向,它为人们从事经济生产、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国家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旬邑衡器诏书
影响衡器检定准确度的因素分析及完善措施
旬邑唢呐艺术传承与创新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防范冰雹频发减少果农损失
清朝颁予杜尔伯特达赖汗之满蒙文承袭诏书(英文)
韩雍换信救人
影响衡器检定准确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分析
旬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陕甘宁革命老区之旬邑
浅析煤炭企业计量衡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