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5-30张弩

炎黄地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张弩

博物馆文物作为传承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对于国家和社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鉴于文物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保护和防护措施对于博物馆和文物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加强保管和存储管理以及文物的保护和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基于此,文章就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问题,以及文物安全管理策略展开阐述,以期为博物馆文物安全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博物馆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文物安全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文物安全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的探讨和研究,完善相关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重要财产,有着很强的科学价值,同时历史文物保护已作为当前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国家文物安全工作的组织上,必须科学保存、合理使用,要坚持加强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保证国家文化遗产安全管理制度的正常执行,明晰职能,推动国家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大限度降低对藏品破坏。文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重视和利用文物资源进行社会文化教育,加强文物保护,使大家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加深人类对历史身份的认识,增强民族对历史身份的认识,从而增强自信心。

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不仅负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还担负着传承和延续优秀历史文化的任务。在博物馆组织文物是传承和延续优秀文化的有效措施,加强文物安全工作,使人们更加真实、准确地欣赏文物,了解历史文化,深化对收藏文物的开发利用,了解文化遗产的魅力,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难点分析

文物管理制度层面问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博物馆安全管理机制普遍存在缺陷,针对性和操作性均待提高。部分制度规定过于笼统且界定不明,针对特定文物的安全管控需求难以实现适应性调整及优化。此外,在部分博物馆制定规章制度时,未充分考虑博物馆特色,导致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责任落实不到位,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需各部门及岗位协同推进,例如,安全防护、消防设施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博物馆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前提下,未能确保责任担当得以落实。这就引发安全事件发生时责任追溯及整改行动的落实难以快捷推进;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部门对博物馆安全的巡查及督促需进一步强化,因此,部分安全风险未能及时察觉并得到修复;博物馆的安全检查重视度欠缺,安全隐患未能排除。

文物保管和存储不当问题。博物馆文物的保管和存储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博物馆在文物保管和存储方面存在不当的做法,导致文物安全受到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表现和原因:不恰当的环境控制。文物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保存,如恒温、恒湿、光线控制等。然而,一些博物馆的存储条件不符合文物需求,可能存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或过低、光照过强等问题,导致文物有腐蚀、褪色、干裂等损坏;不规范的包装和储藏。一些博物馆在文物包装和储藏方面存在问题。文物可能没有适当的包装材料或使用过时的包装方法,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此外,文物可能存放在不合适的储藏架、展柜或容器中,存在倒塌、碰撞或坍塌的风险;不完善的文物管理记录。一些博物馆在文物管理记录方面存在问题。文物的出入库记录、移动记录、检查记录等可能不完善,造成文物安全隱患。如果不能准确追踪每件文物的流向和状态,就很难发现文物丢失或损坏的情况;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一些博物馆可能缺乏定期对文物检查和维护措施。文物的破损、老化或其他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进一步损坏或丢失。

文物损坏和破坏问题。文物在博物馆中可能面临各种损坏和破坏的威胁,这是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是一些文物损坏和破坏的常见问题和原因:游客不当行为。一些游客可能因不恰当的行为而导致文物受损。例如,触摸文物、刻画或涂鸦、敲打文物等,都可能导致文物表面受损或破坏;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也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坏和破坏。博物馆应建立相应的防灾措施,包括建筑结构的稳固性、防火设施的完善、防洪措施等,以减少文物因自然灾害而受损的风险;文物的老化和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自然老化和腐蚀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是由于文物的材质特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博物馆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计划,定期进行文物检查和维护,延长文物的寿命。

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路径分析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博物馆在文化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收藏、守护、呈现及探究文化遗产的职责。为提高完成这些任务的效果,各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领域,加强监管与控制,确保职责落实到位。博物馆首要任务之一为文物呵护,各部门协同奋进。例如,保安部门亟待强化文化遗产守护,保障文物免遭盗窃与损毁;考古部门应主动实施考古探测与研究,以确保文物能被及时发现与保护;展览策划团队需根据展品特点与展示目的进行布展规划,执行合理布局策略以确保文物展示最佳效果。博物馆传播文化信息的核心途径在于展览,其成功实施离不开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例如,策展部门根据展览主旨和目的开展相应工作,拟定全方位精细展览筹划与计划;美术设计部门要打造富有艺术气息、充满文化内涵的展品陈列布局;营销团队应主动策划并实施各种宣传推广活动,增强展示活动的公众关注度和认知度。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责涵盖科研与普及教育,需各部门通力合作。

为了全方位监控博物馆安全管理的实施,保障馆内各项设施及观众安全,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监控各环节动态,为确保问题发现及解决,务必执行一系列强化监管办法。首先,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是关键环节。这些制度涉及安全保卫、消防管理及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关于制度方面,要定期进行审查及修订,以保证其效用与实际应用为核心目标。另外,工作人员的培训环节至关重要,不容轻视。博物馆安全守护环节中,员工起到核心作用,他们需接受关于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培训,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与技巧,加强安全防护认知,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外,加大技术设备投入至关重要。博物馆须搭载先进的安全监控设施及体系,例如,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其中包括防火设施及紧急疏散设备等,这些设备有助于大幅提升博物馆的安全管控水平。

利用创新技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传播,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非接触性检测技术是科技应用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激光扫描技术可以精确测量文物的尺寸和形态,帮助博物馆制作精准的数字模型和复制品,减少对原件的直接接触。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揭示文物表面的隐蔽细节和损伤,帮助鉴定文物的真伪和年代。这些非接触性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对文物的损伤风险,还可以为文物研究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持。其次,数字化存储和虚拟展示技术为文物保护和传播提供了全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可以将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数字化存储,建立起丰富的数字文物库。这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欣赏和研究文物,减少了文物频繁展示所带来的风险。虚拟展示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观文物,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最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文物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手段。通过对大量文物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文物的变化趋势和风险点,及早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文物鉴定、分类和保护方面,提高文物保护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利用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文物的特征和问题,帮助保护人员及时发现文物的损伤和腐蚀情况。

夯实文物保护的法律基础。强化法治保障。博物馆应秉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物藏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对近现代文物藏品的管理进行严格的合法性、合规性监督,以法治化思想,做好近现代文物保存保护工作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和监管。切实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文物管理责任制,定期对近现代文物的保存保护、展览存放等情况实施合法性考察,并通过在博物馆中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让所有博物馆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文物保护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为更好地加强近现代文物藏品的保护夯实合法性合规性基础。

完善管理机制。因为近现代文物中涉及很多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影像制品,因而很多并不是只存放在博物馆内,一些近现代文物可能收藏在党政机关、文化单位当中,而这些文物的管理很多并未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一些文物被当作普通物品进行存放和管理,这就十分不利于近现代文物的保护。所以,对此应完善近现代文物的管理机制,针对存放在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文化部门的一些非文物系统单位的近现代文物,委派博物馆专业人员,对其文物性质实施鉴别认定。对于确实属于文物的,由鉴别人员对文物性质、文物价值作出认定,并提交上级文管部门进行统一调配,纳入博物馆中进行专门保存和管理。对于博物馆中现有的近现代文物,在保存管理上也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文物的种类、级别、材质和特征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种类近现代文物藏品的针对性管理办法,并将其进行制度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规范系统的文物管理制度,在近现代文物的管理上实施规范化管理,从而保障近现代文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性、有效性。

强化保护意识。为了应对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挑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教育和宣传,以强化他们的保护意识。首先,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技术和方法、文物鉴定与评估,以及紧急救援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培训,工作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文物的价值和脆弱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保护工作。其次,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关键。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和互动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递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之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文物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最后,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也应加强合作与协调。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应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和信息,共同制定文物保护的政策和标准。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博物馆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指导和经费支持。學术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研究和培训,为博物馆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文物质量管理还是文物安全管理,博物馆都必须重视,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有助于加强我国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提高文物安全水平,为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成都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