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4-05-30管承琴

新课程·上旬 2024年6期
关键词:花岗岩研学苏州

管承琴

一、研学设计背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实验、考察和调研等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考察、实验、调查等是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必须由教师提前规划课程,然后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去观察、研究,并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深刻体验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联性。研学课程通过确定主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活动,将学校理论教育与校外实践活动相互衔接,教会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大自然课堂中学习和体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想。基于此,本文以苏州市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考察研学活动为例,从地理研学背景、研学过程、研学总结与反思等方面,说明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主题研学活动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开展,以期为其他的研学提供参考。

二、课程设计开发

1.研学主题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够识别3~4种地貌景观,并描述其主要特点。”苏州市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苏州西郊分布有山地丘陵,特别是苏州的花岗岩全国闻名。相对苏州其他山区,灵岩山—天平山在学校所在地黄埭镇南偏西约28千米处,离学校较近,交通便利。在灵岩山、天平山一带既有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又有花岗岩与围岩接触交界产生的地质现象。通过“灵天线”一段的地质地貌野外考察,根据区域特征,确定研学主题:苏州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研学之旅。

2.研学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掌握地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工具的能力和绘制地图的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2)学会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和地质作用原理发现、解释并能够解决研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3)感悟灵岩山—天平山的人文景观、人居和谐之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3.研学方案

(1)研学内容:

①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测量等,绘制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剖面示意图。

②灵岩山景区上山步道与原御道交界处,观察捕掳体及周边岩石的颜色、形状、硬度。

③观察醉僧石所在地的地貌特征,分析醉僧石形成的原因。

④观察望佛来(灵岩石龟)周边花岗岩石蛋地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⑤观察灵岩山寺顶垂体,观察花岗岩浆沿层理的侵入,为什么经长期的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仍保留着顶垂体?

⑥石英和方解石外形较相似,在野外我们应如何区分?石英岩标本应如何采集?

⑦观察天平山的花岗岩与灵岩山相比有何不同。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天平石桌”三组节理的走向,分析石桌形成的原因。

(2)研学线路:灵岩山景区大门—灵岩山景区西侧山脚—灵岩山景区上山步道与原御道交界处—醉僧石—观音洞—望佛来—灵岩寺内(吴王井;顶垂体)—天平石桌(天平山)

(3)研学人员: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克偕、监事长曹建教授、江苏省黄埭中学高一地理組教师、高一年级李廷栋院士班学生(10人一组,每组一个老师)

(4)研学时间、地点:2023年11月19日下午1点至5点,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灵岩山—天平山考察;2023年11月27日上午,在江苏省黄埭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室进行研学成果展示、交流。

(5)装备建议:双肩背包、耐磨防滑鞋、登山服、帽子、手套,专业地质工具(地质锤、指南针、放大镜、小刀等)和观察记录工具(相机、笔和笔记本等),垃圾袋,药品(创可贴、消炎药、止血药等)。

(6)活动纪律和注意事项:

①全程听从老师指挥,严格遵守研学考察纪律,切勿离群单独行动。

②不随意乱扔垃圾,禁止采摘和践踏景区内的花草树木,不要伤害景区内的小动物。

③爬山时,不要靠近悬崖边,时刻注意脚下安全。

④与游客交流要有礼貌,严禁破坏研学点沿线的文物古迹和建筑物。

4.研学过程

2023年11月19日,李廷栋院士班学生在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灵岩山—天平山。在灵岩山—天平山,各组学生根据前期准备,按照既定研学路线进行地质地貌方面的实地考察。

5.研学成果整理与展示

研学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根据前期分工合作,用三天时间完成研学报告初稿,再由教师指导修正,用时一周最终定稿。以下是学生部分成果展示。

▲成果一:调查整理苏州花岗岩形成的地质年代

苏州花岗岩,分布于苏州西南近郊,以灵岩山、天平山为中心,包括狮子山、黄山、金山、焦山、天池山、高景山等地。岩体总面积约63.5平方千米,出露面积约11平方千米。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苏州花岗岩浆侵入木渎向斜核部。多期侵入,呈岩株状产出。

苏州花岗岩是全国著名的花岗岩,与安徽黄山花岗岩齐名,其所采石料俗称“金山石”。苏州花岗岩经长期风化侵蚀后,形成怪石嶙峋、造型多样的花岗岩地貌,成为天平山、灵岩山、天池山和白马涧等景区的自然基础。

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地下深处的岩浆,以多期次侵入木渎向斜核部,慢慢冷凝而成花岗岩。其中在地质运动燕山早期时形成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晚期地质时期形成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苏州花岗岩形成以后,后期又经历了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使花岗岩上覆的围岩盖层遭受风、流水等外力作用的不断侵蚀,下面的花岗岩体逐渐显露在地表形成山岭,后再经长期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苏州地区十分壮观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成果二:观察灵岩山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界线

此处是距今1.7亿年前燕山运动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与距今2.6亿年前形成的二叠纪堰桥组页岩的侵入接触界线。虽经长期风化,但尚能看出页岩(属沉积岩)的页理构造和侵入的花岗岩(属岩浆岩)的似斑状结晶构造。

▲成果三:“醉僧石”所在地的特征,分析醉僧石形成的原因

醉僧石是一块花岗岩立石,为花岗岩球状风化的结果。花岗岩浆在侵入、冷凝和抬升的过程中产生了三组节理,把花岗岩体切割成许多近似方形的块体,沿节理、裂隙处,岩块棱角最容易遭受风化。花岗岩块体经长期层层风化侵蚀,形成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球状岩石,醉僧石周围的岩石因风化掉落,但醉僧石呈孤峰矗立于山腰。

本次苏州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考察成果通过收集、整理,共形成文稿类、图件类、影音类三大类(见表1)。

6.研学评价

本次研学活动从開始到结束均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认可,更获得了苏州市地学会专家、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笔者借助此次活动完善了所在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回校整理研学成果,在地理多媒体教室以PPT形式进行小组评比、展示。

新课标指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指的是学生在真实复杂的地理情境中完成某项主题任务时所表现出的文字、语言、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价值评价,同时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基于此,笔者更关注此次研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结合研学内容设计了灵岩山—天平山地质地貌研学活动评价量表,具体如文末表2所示。遵循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每个小组以最后得分依次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研学总结与反思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提供支撑,更需要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强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中得到切实锻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使用地质锤和罗盘,还掌握了地质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并且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而为表现性评价奠定基础,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不断提升,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花岗岩研学苏州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花岗岩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