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长白山集体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

2024-05-30王吉顺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益林林分树种

王吉顺

(通化县大安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通化 134107)

南长白山区地处长白山西南坡,域内的集体林在南长白山地区具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因此,以南长白山集体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南长白山地区集体林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南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老岭山脉和龙岗山脉呈东西走向分列全境南北。全区域跨越2个地级市,辖13个县(市区)集体林业用地面积1 587 996 hm2,占南长白山区林地总面积58%,活立木总蓄积5 141.5万m3,占南长白山区总蓄积的37%,是全省重点集体林区。从该区域集体林生态系统的特征看,与长白山核心区及国有林区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一定差异。相同点是系统内各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组合要素基本一致,且原生态顶级群落均为红松阔叶林;差异在于核心区及国有林区多位于远山区,开发晚人为破坏性差,主要由原始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构成,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集体林区多与城镇村屯犬牙交错,开发历史早,人为干预频繁,致使系统质量退化,稳定性较差,主要由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针叶林组成。长白山核心区及国有林区林木权属相对集中,而集体林区林木权属比较复杂。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林龄结构不合理

可采资源越来越少,资源危机严峻,从现有资源结构看,成、过熟林面积仅有18 493 hm2,蓄积量仅为270.8万m3。分别占资源总量的9.9%和5.2%;而中幼龄林面积为543 256 hm2,蓄积量为3 643.2万m3,分别占资源总量的67.3%和70%,比重过大,因此可采资源十分有限,正处在主伐资源断当期,按现行采伐限额计算,仅有个别单位能维持采伐,不少单位已经无林可采,甚之资源枯竭,可以说,全区域大规模采伐利用阶段已经过去,正处在大规模资源培育阶段,由于森林资源培育周期长,所以在近期内,资源危机状况将会更加严峻,不可避免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良性循环。

1.2 树种结构不合理

人工更新造林树种单一,红、落、樟三大针叶树种比例高达88.8%,而水、胡、黄、椴四个珍贵阔叶树种仅占3%,致使后天形成的森林植被群落配置单一化,与生态系统多样化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是由于片面追求木材生产而单一营造用材林导致的必然结果。就天然林而言,由于过去追求效益采伐及非生产性采伐,使靠近沟谷的水曲柳、紫椴、胡桃楸等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消耗巨大,天然红松、黄花松更是所剩无几,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

1.3 森林类型结构不合理

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惠及面小,集体林区的国家级公益林仅有13.5%,而域内国有林区国家级公益林比例高达69%,民营商品林及省县级公益林比重高达86.5%,这其中的天然林只能以培育为目的,而无主伐利用的可能性,因不属于国家级公益林,所以无法享受到国家的相关补偿政策,却发挥着与国家级公益林同样的生态效益,这照比国有林区显然有失公平。就保护而言,商品林生态系统破坏频率大,其保护力度远不及国家级公益林。

1.4 森林林生态系质量退化

南长白山区故有的森林植被红松阔叶顶极群落早已被打破,所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因为经历了历史上多次破坏性采伐而使森林质量逆行演替,不仅减少了资源存量,破坏了固有林相,也使森林质量遭到严重破坏,活立木价值量明显贬值,个别地方形成了密林变疏林,疏林变灌丛,灌丛变荒山的逆转局面,特别是在部分地方,毁林开矿、毁树种参,毁林放牧等破坏行为,加速了森林资源的逆转速度。形成了部分密度稀疏、生长缓慢、树种残次、多代萌生的低质、低产、低效林。

1.5 森林资源培育手段落后

几十年贯以三大针叶树造林,其中的落叶松成为南长白山区未来林业的主导树种,由于受采伐限额的控制,使中幼龄林抚育滞后,同时树种单一所引发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困难,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延缓了森林的培育周期。另外,先进的营林技术手段和速生优质树种,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林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后续森林资源跟不上林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个别地方造林质量不高,幼林管理不到位,封山育林流于形式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集体林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速度。

1.6 林下动植物资源存量减少

野生动物及下木植被和菌类等物种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野生动物几乎绝迹,其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大叶芹等山野菜和野生菌类、蕨类数量也不及从前,这是由于人为采伐破坏和过度放牧冲击的结果,过去对天然林抚育和改造把林内的果树、龙芽葱木等珍贵下木和山葡萄、猕猴桃等有益藤本植物作为清林对象予以清除,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了严峻挑战。

2 修复的主要途径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严重制约该区域的林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予以修复,尽力阻止森林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确保森林三大效益的正常发挥。根据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经营管理的现状,针对不同林相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对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1-2]。

2.1 封山育林

是靠天然更新来自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方式,适用于尚未达到有林地标准的天然起源的林分,且林地上要有一定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或具备无性繁殖(萌芽、萌蘖)条件的地块。即有阔叶母树90株/ hm2以上或有萌芽、萌蘖能力的乔木伐根900个/ hm2以上。此外,有阔叶幼苗、幼树9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地块也可以适用封山育林。封育方式要规划为全封,必须设置密集围栏,严防人畜进入,实行最严格的封禁政策,封育期限要视林分恢复成效而定,如果不具备森林生态系统特征,就要延长封育期限。在封育期间,要坚决禁止砍柴、放牧、割草、采集、挖土等一切人畜活动,做到封死封严。封山育林具有适用范围广,跨越面积大,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多、快、好、省的修复方式,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更为适用。

2.2 封山管护

靠严格的管控措施为森林创造休养生息的环境,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方式。适用于全部各级公益林及商品林中高于有林地标准又不具备抚育间伐条件的林分,即郁闭度在0.2~0.7的林分。对这部分集体林要采取专业护林与林权所有者管护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控制滥砍盗伐、非法开垦、乱捕滥猎、毁林放牧等破坏行为,尽力减少人为干扰,通过休养生息,使林中下木及幼苗、幼树生长起来,增加林分密度,同时促进上层木的生长,增加林分的蓄积量,通过禁牧措施,为野生动物种群的繁殖赢得空间和时间,也为林下植被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经过坚持不懈的封山管护,促使生态系统自然循环交换,大幅度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2.3 抚育间伐

通过清林间伐等人工干预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方式。适用于商品林中生长过密的林分及林冠下造林形成的人天混林分。间伐只能作为一种森林培育的手段,而决不能以索取木材为目的,要对郁闭度在0.8以上的生长过密的林分进行间伐和清林,分层伐除病腐木、弯曲木及营养不良生长过密的纤细木,为保留木拓展营养空间,促其加快生长。要打破目的树种与非目的树种的之分,凡是生长稳定健康的各层林木均可保留,以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林冠下造林形成的人天混林分要通过多次清林抚育,以解除红松被压制状况。对于冠下红松有望结实的林分,要以红松干果林为经营目的,需要适当伐除抑制红松生长的上层阔叶树,把红松彻底解放出来,促进其尽快形成结实能力。

2.4 封造结合

通过天然更新与人工辅助相结合来恢复森林植被的方式。适用于低于有林地标准的天然起源的林分,且虽然具备一定的自然修复能力,但是因条件不足或受外在因素所限,单靠天然更新无法恢复成林的地块。这部分林地上有一定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或具备无性繁殖(萌芽、萌蘖)条件,但分布不均匀,土壤、水、肥、气、热等先天条件不能使种子传播扩散和萌蘖的外延,易形成的林中空地。因此,在封住管严的基础上,要对林中空地及幼苗、幼树稀疏的空隙地带进行人工播种和栽植,从而提高林地连片成林率,达到恢复森林植被的目的。

2.5 人工造林

通过人工造林来恢复森林植被的方式。适用于不具备天然更新条件的无林地及毁林开垦和被侵占的林业用地。要采取植苗或直播的方式栽满造严,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设定造林树种,幼林抚育要及时跟进,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差的要补植补造,直到成林为止。

3 保障措施

3.1 大力调减采伐计划

要坚决把现行采伐指标消减下来,坚决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实行“三总量”管理,加强木材流通管理,使销售量和运输量不大于采伐量,确保采伐指标消减到位,从而有效地缓解森林资源危机,实实在在地为森林创造休养生息的条件。

3.2 积极争取补偿政策

由于集体林改制后,森林资源已划分到千家万户,停采限伐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将集体林纳入国家重点扶持的盘子,参照“天保工程”和国家级公益林的相关政策,对集体林区的林农给予生态效益补偿,使广大林权所有者从中受益。运用经济手段,调动其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限采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主力军。

3.3 依靠“工程”拉动,加快资源培育

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及林地清收的有力时机,将陡坡低产田全部退耕还林,同时要将现有灌丛地和无法封育成林的林地全部纳入配套造林序列,对被人为蚕食开垦的林地及林中空地,要拉网式清理,全部进行造林,实现真正意义的造满造严,退耕还林和灌丛地配套造林在树种上要选择真正适合本地生长的靠得住的优质树种,并按相关技术标准组织实施。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幼龄林抚育试点”的补助政策,推进生长过密幼龄林的清林抚育。

3.4 停止林冠下造林

多年实践表明,综改或林冠下造林,既不利于成活,又不利于生长,也不能成林成型。以往投入了巨大的人财物力资源,结果真正成林的几乎没有,劳民伤财,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解决这一主推的造林方式,要坚决果断地停止林冠下造林,能封育成林的要进行封山育林,确实无法封育成林的,要采取全面清理,进行工程造林,可以营造红松与水曲柳混交林,但要根据现有经济状况,合理下达造林任务,坚决不能只顾数量而忽视质量,只要能充分用好用足国家的政策支持,选准树种和造林方式,坚持封造结合,造管并举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加快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

3.5 大力发展非木替代产业,实行跨越发展

为缓解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应大力调整产业布局,拓宽发展思路,着重在森林培育业,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副产品加工业,矿产开发业,山区水电业,森林旅游业等方面,大胆突破,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积极争取政府和信贷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林农向非林产业流动,同时还要不断寻求发展项目,把林业的潜在优势挖掘出来,争取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限制消耗木材项目的发展,真正达到跳出林业办林业的目的。

3.6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林业的生产力和整体实力,要在全系统树立科技兴林的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林业发展。要在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木材加工技术及现代林业管理技术各领域进行探索和突破,不断加大林业的科技含量,尽快提升林业的生产力和整体实力。

3.7 全面加强和提高森林资源管护水平

对滥砍盗伐等各种毁林行为要通过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予以从严打击,要因地制宜,建立完备的约束机制,防止引发改制后的大规模滥伐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将林业派出所和木材检查站的数量加密,以便加大对毁林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森林公安机关要配齐配强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并落实办案经费,提高其快速反映能力,增强打击效果。另外要出台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依法禁止散放牛羊,从根本上控制高强度毁林放牧行为的发生,要争取国家封山育林项目,凡规划实施的封山育林地块都要设定围栏,防止人畜入内,真正达到封育目的。

猜你喜欢

公益林林分树种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