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果树栽培工作者的成长经历
2024-05-30汪景彦
汪景彦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00)
我是一名果树栽培科技人员,原籍沈阳,1935年生,1961年4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随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栽培室工作。连续4年从事“苹果大小年”项目研究,在项目主持人魏振东的带领下,学会了科研调查的各个环节,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至今60余年,经历太多,体会颇深,深感要做好栽培技术工作,成为果农、果区、果业满意的人,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我初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深入生产一线,参与全过程
我在农大学习4年半,多半是理论知识,真正到生产上,那是个实践过程,都要从头学起,拜能者为师,广泛学习和总结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1)1962年,我所在辽南金县五十里铺村李振声苹果基点,连续多年总结出50亩国光苹果连年丰产稳产的经验,并首次提出苹果结果枝组的概念,我参与了调查工作,对我启发很大。
(2)1970—1981年,我在陕西省宝鸡县孙李沟村连续蹲点12年,该村有1300亩山地苹果园,我和所里蹲点同志与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科研,共同总结,写出山地苹果园丰产、稳产技术总结,在这12年蹲点期间,所做的科研工作有:苹果树“三芽修剪法”、简化修剪法、干周测产法、桃树六主枝开心形示范园、密植(品种、密度、树形、砧木)试验,以及大面积酸枣接大枣等,对当地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1985—1990年,由我主持的全国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的“新红星苹果技术开发”取得满意结果,全国发展126万亩新红星,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经多年培养和支持,甘肃天水建成近200万亩花牛苹果基地,是国内外最大的花牛苹果基地,1991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 掌握全面技术,总结先进生产经验,迎接突如其来的挑战
到果区讲课,果农并不知道你是栽培专家,只要是生产上的问题,都会提出来问你。
(1)讲课前后,让果农提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常活动在山西运城果区,运城市果业局组织专家到各县讲课,一个县常有500~1000人参加听课,开课前,果农带来树苗、死枝、死树、病叶、病果、果实等实物,问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讲完课后,让大家写问题上来,我会一一详尽解答。
(2)讲敬业课。1993年春,我在北京受聘为山东省曹县今日农业公司“果树顾问”,公司经理贾明朝同志亲自陪我从北京到山东曹县五里墩集团总部,该公司新招7~8名大专毕业生,负责营销工作,希望用我做人做事的经历和经验,启发大家做好本职工作。那天早上火车晚点1小时,到达总部已是早上8:00,洗漱饭后,还剩半小时了,我抓紧时间草拟了一个提纲,一共6~7条,讲时尽量展开,多引证实例,一共讲了一天半,大家听了很受教育。回到北京后,受这次课的启发,又补充31条提纲,花了月余时间,写成《我所走过的路》一书,2003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3)给大专院校果树栽培老师讲课。1992年暑假期间,应陕西省农业厅之邀,去陕西杨凌农林学校讲课,原以为有多位老师讲,我只带能讲半天的讲稿,可是一到单位后,看了农业厅红头文件便傻了眼,原来是联合国资助的一个项目“加强西北农业教育培训班”,文件上只邀请我一个人讲课,按规定要讲半个月,每天讲半天,参加培训的都是专教果树栽培大专教授讲师,有的年龄和我接近,这是对我的一次考验,我想来想去,讲半个月受不了,和大家商量一下,把半个月压缩到7天,每天讲8小时,连续讲6天,最后参观1天,领大家到宝鸡县我建的红旗大队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参观。通过7天的学习,大家实际收获颇丰。《果农信息报》报社的几位编辑,一直参加听课,最后还宴请我,并聘我为他们的技术顾问。这次通过了考验,圆满完成任务。
(4)课程内容突然改变。2000年春,我在辽宁省果树所举办的果树培训班上讲了苹果优质丰产技术课后,学员觉得收获颇丰,其中,大连市农业局果树处隋晓晨处长当场就邀我去大连讲一次,我就答应了。可当我刚离开家门要启程时,隋处长打来电话说我们大连对你讲的技术课基本能掌握,所以不用讲技术课了,这次来希望你能给大家讲生产结构调整和营销方面的内容。当下我愣住了,但我还是坐1天火车,晚上到了大连,次日晨,草拟了一个提纲,到时候尽量发挥,课后大家觉得内容丰富,有新思路,有参考价值,效果很好,这次又过了一关。
(5)“不要按讲义,来点另外的”。2000年一个冬季,林业部在我单位的老干部招待所召开北方林业系统技术培训班,要求讲课时要有讲义稿发给大家,我也按要求做了准备。可是在开课前,培训班班长希望能讲些生产实践上的新东西、新经验,于是我没用讲稿,临时发挥讲了一下午,大家听了感觉还不够,学员迫切要求,晚饭后又给大家讲了2小时,这时学员才放开我。说明许多培训班学员不爱看密密麻麻的文字讲义,而欢迎和欣赏生动活泼的内容,不需讲多少大道理,要讲如何做、怎样做得更好等内容,他们欢迎的是如何提高劳动效率,简化管理,节省开支,如何致富的宝贵经验。
3 珍惜时间,注重效率,等于延长生命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匀速流过,十分公平。工作以来,由于基础差,尤其语文,外语水平不高,该学习的东西太多,深感时间有限,应十分珍惜,充分利用。
(1)攻读俄文。高中外语,我读的是俄文,考大学也有俄文,1955年考上北京俄语学院,进修1年准备留苏,后因患病,休养半年,被分配到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因在俄语学院念1年,就免学俄语,但我找到俄文杂志就硬看,不懂就请教留苏回来的老师,到单位后第1年,硬将苏联果树专家著的《克服苹果大小年》320页俄文原版翻译完毕。后来,20世纪90年代全文翻译俄文版《浆果植物微量元素根外追肥》,由于农业出版社编辑出国,未能如愿出版,但给我补发了稿费。1991年,在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果园霜冻》一书,是第2本译稿。1962—1964年,连续3年为重庆出版的园艺文摘投稿(摘要),共发表300余篇,每期都有我的2~5篇摘要。1982年3月,果树所决定让我到波兰进行苹果合作研究,于3月上旬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进修3个月,基本上跟上二年级课程,6月回所准备出国,在波兰果树所待了3个月,在生活上基本能用俄语讲话、沟通。
(2)抓紧时间,赶写出论文。从1970年写出第1本书《苹果树的整形修剪》(科学出版社)开始,至今出版发行已有102部专业书,从1964年至今已发表论文259篇,总字数约2000万字,如果按每年写100万字的话,需20年,我今年90岁,工作年龄应是110岁了。这些书和文章怎样写成的呢?①单位指定任务,如《苹果树的整形修剪》《果树整形修剪》2本书就是单位指定我写的书。②实际需要,为了培训技术员,曾编写《果树三百题》,受到普遍欢迎。③出版社特邀,如《苹果树整形修剪图解》,陕西科技出版社郭莹华编辑1990年亲自奔赴北京找到我,请我画图解书,我不好推托,接受任务后,在出差1个月过程中,在宾馆早、晚绘画8~9页,共200页,回到单位找画师朱奇同志精画,1991年出版,首版印2万册,被抢购一空。此后再版10余次,共34万册,一个省出版社如此销量,实属罕见。1992年林业出版社张志强总编亲自到家,并写好书稿提纲,我只好答应下来,1993年出版了《现代苹果整形修剪图解》,也再版多次。④根据生产问题写书,如与林业出版社陈利总编在去山西运城出差的火车上,侃出一本书——《苹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出版。⑤在春节假期写书,从1980年开始,每年都写一本书,从来没看全春晚节目,有一年,写《果品食疗》一书,全书19万字,有时1天最多写1.5万字。⑥火车上写文章,2015年在从葫芦岛去山东潍坊的火车上,写出《对内蒙古宁城寒富苹果生产的建议》。2017年在西安回葫芦岛的火车上写了一篇《果园养鹅赞》发表。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冬季5:00起床,夏季4:00起床,构思写文章到7:30,然后去上班;中午挤出1小时,晚上再挤出2小时,20:00—22:00写文章,这比一般同志多工作4~5小时,连续30年左右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