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24-05-30周辰姣
周辰姣
〔蚌埠工商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已经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创新以及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一定的机遇与挑战,而两者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开始逐步渗透并深度融合,这对于打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束缚,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十分有利,高校以此为基础才能不断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
一、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来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一工作也已经从最初的起步探索阶段发展到了多样化、深层次发展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构建二者协同的制度体系,增设更为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师资方面既从外部引入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讲师进行教学,同时也对高校内部的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力求打造一支兼具较强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当然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高校、企业、教师以及学生等不同主体对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差异。
1.协同教育方法缺乏先进性
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还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各个学科的教师,他们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没有足够重视,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高校只要保证各个专业毕业学生都能够找到工作,保证专业就业率即可,他们普遍忽视专业综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这不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另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缺乏先进性,太过单一,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度,这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也是十分不利的。学生从中仅仅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理论知识,却很难提升创业技能,也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对其长远发展十分不利[1]。
2.协同教育体系无法形成合力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协同教育时虽然也构建了相应的教学体系,但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体系的完善性和全面性并不现实,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应提前对人员、资源、机构和经费等各项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当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在政策上也要给予重要支持,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也要积极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协同教育工作,发挥各方作用,帮助高校营造出更为浓厚并且专业的创新创业及思想政治育人氛围。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都不具备这样的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协同不足,部分高校所构建的教育体系甚至都没有太多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即使有些高校单独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思想政治内容在其中的渗透也较少。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成熟,但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关注,与教学目标的联系不足,导致各项工作内容彼此割裂。
3.高校协同教育资源太过单一
高校的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协同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对实际教育质量更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我国各类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协同教育时,普遍面对的问题便是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问题,没有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团队,教师自身都还没有完全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目标和内容,没有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经验方面也较为匮乏,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一些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管理学科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没有太多的实践工作经验,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后,他们在教学中只能按照书本知识讲解理论方面的内容,大大降低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质量[2]。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一致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对人才是这样定义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备专业技能、知识素养、道德品质、创造精神,并能够满足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即为人才[3],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上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如创造能力、劳动能力、兴趣、爱好、志向、才能以及道德品质等,并且个人与社会之间还应该实现同步的发展与进步[4]。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所开展的理论教育活动和实践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也都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工作提供全面的人才保障[5]。可见,在核心价值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度吻合的,两者是相互指引、和谐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目标。高校应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导向的基础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要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中的具体要求相匹配,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采取更加先进并且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2.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类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多个指导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想要切实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便是一项关键举措。高校培养人才既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更是一个育才的过程,而要想协调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高校就必须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制定全面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融合,以高校所推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不断改进和优化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其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体系却太过传统和单一,实际教育效果也一直得不到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育理念,其与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联系密切,教育过程中注重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6]。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教师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更多渠道,切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使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其与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还未达成一致,教育内容较为枯燥,教育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这对完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目标非常不利。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一些高校毕业生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选择自主创业,他们创业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来满足物质需求,在诚实守信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欠缺,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十分成熟,所推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体系也较为完善,应将其科学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精神和意识层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创业活动,这也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
在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特殊历史时期,我国针对创新创业相继出台了多项方针和政策,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营造了积极的社会环境。然而在对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动向数据进行研究后,笔者发现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大学生的创业人数上还是在创业成功率上都存在着不小差距,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高校应更加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他们自主创业。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状态最为活跃的阶段,他们普遍都具备良好的受教育程度,对于新事物和新理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群体最有潜力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应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促使他们更明确地选择与自身方向相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如果能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有效融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便会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这一政治方向,他们将更具爱国精神,高度关注国家的发展以及所部署的各项经济战略,为他们将来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奠定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公平公正、守信诚实等,这些内容对保证我们国家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在将来走向社会后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要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战胜他们,并在实践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将正确的道德规范转化成实际行动。
法治建设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也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积极深入地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内容,强化他们的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意气用事,要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并化解矛盾。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活动时,应熟练掌握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深入分析和研究各地区的创新创业政策形势以及国家的总体形势,尽可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从而有序开展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构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团队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也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而这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既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大众传统观念里的商业活动相比,创新创业活动更为复杂,在很多个领域和维度都存在着交织和重叠,只有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具备了更强的能力和素质,他们所教出的学生才能够对创业活动产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学生在毕业后才不会盲目地乱创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并不多,这一工作大部分还是由非创业领域的专业教师和学院辅导员兼任的。因此,摆在高校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建立一支更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不断丰富教师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素养,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实践工作经验。高校可要求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教师之间应建立良性的互动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彼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在区域内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训练和创业项目[7]。同时也可从外部引入创业领域的成功人士和优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创新创业实践导师,用他们丰富的创业经验和理念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3.高校切实优化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有效融合,发挥出社会、企业和校园的主体作用,将原本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利用书本中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小组讨论法、案例模拟法、情景构建法和热点讨论法等,将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促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敢于创新并表达自身想法。应将高校创业创新的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内容有效结合,并在校园内部组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和组织,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交流彼此的思想和观点,注重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课外竞赛、实践训练和宣传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学校和区域内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去优秀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参观和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渠道和平台,他们亲身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切实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对新时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实现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新时代要想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应充分结合各自在育人过程中的优势,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协同发展策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