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争抑或妥协:加速社会视角下网络文学创作者对生成式AI的态度与选择*

2024-05-29李诗雨孙越阳张雷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

李诗雨 孙越阳 张雷

摘 要:加速社会背景下,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引发了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于原创性的深思。新的技术不仅使创作者被迫缩短了创作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创作者的生存空间。面对这种技术带来的冲击,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态度各异。他们或是抵抗,或是接受并使用这种技术,甚至试图利用其提升自己的创作效率。通过深度访谈18位具有网文原创从业经历的被访者,本文尝试从加速社会视角探究生成式AI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生成式AI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创作者的创作方式,但原创性仍然是网络文学的核心。同时,版权纠纷和伦理问题也是目前生成式AI作品存在的争议焦点。生成式AI的出现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作者或许能通过创新内容的表达形式、搭建个人品牌、增强具身体验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生成式AI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加速社会;生成式AI;网络文学;科技与艺术

DOI: 10.3969/j.issn.2097-1869.2024.02.013 文献标识码:A

著录格式:李诗雨,孙越阳,张雷.抗争抑或妥协:加速社会视角下网络文学创作者对生成式AI的态度与选择[J].数字出版研究,2024,3(2):104-112.

*基金项目:2024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满意或倦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数字灵工职业幸福感探析”(项目编号:ZQ2024039)。

1 问题的提出

原创是每个创作者的立身之本。然而,随着生成式AI在小说写作、绘画制图、视频剪辑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对创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文学创作领域,与传统创作者受生理条件和时间限制不同,AI能够迅速模仿和加工海量样本,且不受体能限制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迭代。这种强大的技术能力引发了网络文学创作者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然而,在现有关于生成式AI的研究中,作为“网络文学创作者”的主体视角时常被遮蔽。对于原创性的保护,要么是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来解构AI创作版权的认定及侵权认定等问题[1],要么则是从内容文本的表现形式出发,见微知著地分析更为宏观的人机关系中的数字叙事[2]。生成式AI浪潮下,传统媒介工作者从事的直接内容生产很难成为其功能实现和价值发挥的立足点[3]。现有研究鲜少关注技术如何具体影响创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创作过程。在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的加速社會理论框架[4]下,生成式AI作为技术创新的一部分,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使网络文学创作者陷入时间焦虑和生存压力之中。

罗萨的加速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加速的社会[4],这种加速体现在技术、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等多个维度。作为技术创新的一部分,生成式AI的快速普及和应用对网络文学创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生存压力和竞业压力,网络文学创作者可能面临时间焦虑和生活步调加速的问题,导致原本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被侵占,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具体来说,生成式AI的出现会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行为带来哪些方面的异化?面对这种异化现象,网络文学创作者会持怎样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又会导致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又会对他们后续的创作行为和职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问题,以期为网络文学创作者在加速社会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2 研究方法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加速社会的理论框架下,采取深度访谈法来理解和分析网络文学创作者在生成式AI影响下的经历、态度和行为。

在访谈问题的设计上,本研究明确地从加速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生成式AI作为技术创新如何加速了网络文学领域的变革,以及这种加速对创作者工作方式和创作过程的具体影响。问题涵盖了创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对AI的态度,探讨了AI如何改变他们的创作流程和作品质量,以及他们对AI未来发展和自身出路的看法。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本研究特别关注在社交平台上对生成式AI表达过观点并采取过行动的创作者,因为他们正是在加速社会背景下积极回应技术变革的典型代表。通过深度访谈可以情境化地理解其经历和讲述,获得更具细节的内容。

在数据分析阶段,本研究将加速社会理论作为解释工具,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归类,关注被访者如何在AI的影响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节奏,以及其对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为确保严谨性和可信度,本研究于晋江碧水论坛、龙空论坛等平台募集了18位有网文原创从业经历且对生成式AI采取过一定行动的被访者,进行了约60分钟的深度访谈。18位被访者中有11位女性,7位男性,分别在晋江文学城、起点中文网、番茄小说等多个网络文学网站进行创作,从业时间都在3年以上。所有被访者都曾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过对于生成式AI的相关看法并采取了对应行动。每位被访者均单独接受访谈,以确保他们能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访谈通过微信语音聊天的方式进行,在获得被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结束后以文字的方式进行整理,以便进一步进行分析。

3 面对挑战:网络文学创作者在生成式AI时代的选择

本研究对网络文学创作者面对生成式AI的选择行为进行探究,通过深度访谈后发现创作者群体中存在三种对生成式AI的不同态度,主要表现为自觉抵制、偶尔使用和经常使用(见表1)。

3.1 以自我驱动为基础的强烈抵制

研究发现,大部分选择自觉抵制生成式AI的作者来自晋江文学城,这和网站本身的风格有一定关系。近年来,许多电视剧进行影视改编作品时都偏好选择晋江文学城的作品,由于原著本身自带热度,因此在进行改编后也出现了像《开端》《偷偷藏不住》等影视爆款,多次改编的成功也从侧面印证了原著作品的水准。晋江文学城与其他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字数更新量并非网站扶持作品的硬性指标之一。虽然作者上榜需要完成规定字数,但是基本维持在1.5~2万字/周,远低于其他网站平台的日均更新量。晋江文学城偏向于支持作者创作精品,虽然字数会影响收益,但是订阅数显得更重要。据被访者描述,榜单的排名在作者作品上架之前按收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被访者S18用“净土”来形容该网站:“虽然有时外界对于晋江的风评并不好,但是在我们作者看来,它其实保证了原创者的自主性,它签的是人而非作品版权,签约后一年也只需要作者完成20万字的基本指标,尤其是编辑受到监督,排榜顺序由系统完成,不会出现需要讨好编辑才能获得流量加持的情况,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就是想出好的创意和梗。”因此,当部分作者开始使用生成式AI来提高产量和榜单排名时就打破了原有的公平竞争环境,引起了其他作者的不满。生成式AI作为一种技术加速的手段,被部分作者用于提高写作效率和竞争力。然而,这种加速过程并没有得到所有作者的认同和接受,反而引发了其对公平性和原创性的担忧,这也反映出加速社会中不同个体和群体对技术加速的态度和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也有部分来自其他网站的被访者同样秉持着自觉抵制的态度,这或许与其身为创作者的理想与尊严有关。被访者认为,每个作品都是其作者人生经历凝练的结晶,生成式AI创作的内容不具备情感,读者在阅读时也无法体会到优秀作品带来的震撼。因此,虽然他们无法强求他人和自己保持同样的态度,但是会将抵制生成式AI作为某项准则来践行,甚至去影响那些对于生成式AI的态度尚且摇摆不定的人。本次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在抵制生成式AI的受访者中,曾向他人表达过生成式AI可能会带来危害的约占85%。

3.2 基于AI生成内容的再创作

在一部分人选择自觉抵制的同时,也有人选择了妥协。部分被访者认为,生成式AI只是一种写作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用或不用的权利,只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AI便是帮助创作者进行快速表达的一种方法。这些创作者输入关键词后,以AI生成的内容作为初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润色,将作品进行打磨后发布。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缩短原本的创作时间,且在缺少灵感时也能够借助AI自动续写的内容获得参考案例。在以字数作为重要考量标准的番茄小说、起点中文等网站,大部分作品都是免费阅读的,作者想要拿到基础底薪则需要保持每日更新3 000字以上,这意味着作者需要保证持续输出,几乎不能灵感短缺,因此尤其当面临意外情况时作者可能会借助生成式AI在短时间内完成创作任务。

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偶尔使用生成式AI的人群中,部分对使用工具来竞争的做法持有“愧意”。虽然此类人群认为生成式AI只是工具,但是当“抵抗者”占据舆论场大多声量时,他们即便不认同该观点,也不敢公布自己使用AI进行辅助创作的经历。部分被访者认为自己是“得利者”,在看到自觉抵制的作者发声时也会为之动容,但是为了自身利益仍选择怀着歉意继续使用。其中被访者S16自述道:“我是写古代文的,很多时候要对男主的穿着搭配进行较大篇幅的描写,可能是我积累不够,经常词穷,之前我还会去查《红楼梦》这样名著中的描写,但是太费时间了,AI可以帮我很多,而且还不会重复,但是每次我还是会改动很多,毕竟在晋江16字相同就能够被判定抄袭了,我还是有点担忧的,尤其是大家好像都不太愿意接受AI,但我用得不多,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被访者继续使用的原因离不开生成式AI方便快捷的特性,以及目前AI创作内容被查出的概率较低,相比模仿、融梗等手段,直接使用生成式AI會使竞争的不公性更为隐秘。为了保持输出和吸引读者,部分作者选择使用生成式AI作为辅助工具。然而,这种选择也带来了道德和法律上的风险。在加速社会中,个体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同时,也需要面对道德和法律的挑战。

3.3 作为一种谋生策略的生成式AI创作

在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有少数网络文学创作者将生成式AI作为一种主要的创作工具。网络小说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谋生的工作,如被访者S6表示自己通常会追随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和趋势,利用生成式AI快速生成大量内容。他们不太关注作品的原创性或艺术性,而是更注重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及其带来的经济回报。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或AI生成的痕迹,但只要能够吸引读者并带来收益,他们通常会选择忽略这些问题。利用生成式AI技术快速生成大量内容,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正是“加速社会”中技术加速的一个具体体现。生成式AI技术使得内容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缩短了从创意到成品的周期,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读者需求。这种通过牺牲质量和原创性以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是技术加速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当个体和团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经济诱惑时,往往容易陷入短视和功利的行为模式。

4 加速危机:生成式AI挤压原创作者生存空间

基于对18位网文原创作者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目前生成式AI对于原创作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个人的层面来说,生成式AI的出现使很多全职作者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前景感到担忧,当与生成式AI大模型拼字数几乎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非头部的作者或许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其次,从行业的层面来说,生成式AI工具往往基于现有的热点和题材进行二次创作,其生成的过于同质化的内容若霸占网络文学平台榜单或许会扰乱行业原本正常的运行秩序。最后,从社会的层面来说,目前法律对网文的版权保护边界定义尚不明晰,作者的权益若因生成式AI受到侵犯,往往缺少维权途径。

4.1 职业前景与经济收入受挫

网络文学产业受到短视频等新型文娱产业的冲击,目前已过“红利期”。从“榕树下”到“起点中文网”时期,网络文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迄今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史,所取得的成就日趋丰盛[5]。随着众多小说开始进行IP孵化,网络文学原本应进一步得到发展,但多媒介的出现和愈发加快的生活节奏使用户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文字,大量网文读者转变阅读习惯,通过音视频“听小说”的人大量增加,网络文学网站的用户日活量大不如前,相比于2015年前后的网络文学“全盛期”,目前身处其中的创作者已经感受到了行业的颓势。被访者S7形容道:“我不知道我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每天只有零星几个读者在评论区鼓励我,每次知道自己能够上榜都高兴得不行,但是上榜根本不涨收藏数和收益量,一去论坛问,发现大家都跟我有同样的感受,现在的读者真的没有以前多了。”

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加剧了网络文学行业的挑战。一些被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虽然他们对网站流量下降早有准备,但却没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刚开始不久就或将结束(见表2)。以晋江文学城为例,作者的收入主要受读者订阅量影响,霸王票等读者打赏只占小部分,大多数读者以0.03元/千字的价格付费阅读,这也就意味着作者更新量越大,收入就越高,更新字数多还能获得“勤奋更新”榜单的流量加持,作品能够获得比其他人更高的曝光量,订阅的读者数量也会增加。可以说更新字数是原创作者比拼的重要赛道和手段。

但是人不是机器,受到生理因素的限制[6]。网络文学创作者中有一类写作方法被称为“手速流”,指以极高效率和速度创作大量作品的写作风格。开创了这一风格的作者胜己(笔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一天的最多码字量是7万字,但是之后很多年也没有再突破过[7]。而若采用生成式AI进行写作,按10字/s的速度,一天下来能够写作86 万字,超人体极限的10倍。被访者S9曾透露过自己的担忧:“我们本来赚的钱就不多,还要和平台五五分成,到手的钱更少了,之前还想过用堆字数的方式赚钱,但是我们完全拼不过AI啊,之前我还觉得生成式AI写的东西肯定不怎么样,但是上次用了一次,AI居然写得像模像样的,那我还能赚什么啊?”

S9所透露出的困境,正是大量网文原创作者都要面临的。生成式AI的出现从写作速度上带来压力,使创作者在生活步调上进一步加速,如全职改兼职、加大更新量等,异化了原本纯粹的创作方式。

4.2 同质化内容引发行业乱象

生成式AI是根据给定的输入,预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文本,经由概率计算来输出结果,并在人类实时标注的反馈数据中进一步训练优化的[8]。生成式AI需要大量原创作者的数据,根据既有内容生成较为成熟的故事模板。读者圈内对此类模板式的文本有独特的称呼,即在各类平台上被批评最多的“套路文”。读者在看到此类文本的故事情节时,会立马联想到下一个固定情节,由于读者已经具有了创作者的思路,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但也会为了完成阅读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浏览完毕。网络文学创作者选择模板式文本可能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有时相比于创新,模板也是张“安全牌”,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出彩,但是却能够吸引此类情节的阅读爱好者群体。被访者S11表示:“我也不是非得写‘追妻火葬场的(故事情节),但是读者就吃这个套路,我之前写过一本女将军和世子的‘双强文,就我个人来说其实非常喜欢这个梗,感觉强强对抗会很有意思,但实际上那是我数据最差的一本小说。去晋江的古代言情频道翻一翻就会发现,‘娇妻和‘追妻火葬场的套路几乎霸占了所有的好榜单,所以为了数据我也得写这些‘烂大街的情节,不然我比不过同期的其他作者,只能说这是市场的选择吧。”

内容同质化虽然是各大网络文学网站的固有通病,但是生成式AI确实可能加剧这一问题。部分被访者指出,原本内容同质化只是少部分网络文学创作者为盈利而追逐行业热点的行为,虽然给人感官不佳,但也无可厚非,行业里更多的是为了文学理想而在非热点的领域内笔耕不辍的创作者,虽然收入略微逊色,但依然在各大榜单占有一席之地,也时常会有“冷门出圈”的情况,而生成式AI的出现则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正如被访者S13所言:“现在我们其实都有点惶恐了,谁能确保自己的梗完全独一无二?今天我能写出这个情节,明天AI就能依葫芦画瓢写出相似的,写小众文根本得不到应该有的关注,那谁还愿意写?”在生成式AI加入后,原本属于小众读者搜索文章的渠道也被同质化的模板小说占据,同时作者也担忧自己的创作是否会被生成式AI“吸收”。创意能够激发自由、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劳动者感到充满活力和舒适,感觉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自由的主体,他们能够摆脱庞大组织的束缚,主宰自己的人生。作者的创作驱动力主要来自这种自主权和掌控感而非其他外部条件和福利机制[9]。生成式AI的出现削弱了作者对于作品原有的掌控感,使部分作者被迫转为追求外部条件或福利机制,如选择模板式的文本创作路径,这或将加剧网络文学创作行业的同质化现象。

4.3 生成式AI与版权维权困境

很多网络文学的版权问题还尚未解决,如抄袭屡禁不止、盗版全网流通、消费者不愿意支持正版等,而生成式AI的出现使一些创作者陷入自我怀疑:我的文字是否真的值得被保护?当我认为我的权益受到侵犯时,我又有什么样的途径能够进行维权?如被访者S18说:“感觉盗版都很难完全规避,更何况AI写出来的东西查重率很低,就算被当成了训练数据也不知道找谁说理。”虽然目前已经有学者关注到了该问题,并且根据不同的侵权行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是在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尚且没有明确的条款对AI侵权的行为进行界定。2023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0],规定了生成式AI产品的入市门槛,要求注明训练数据的来源,可以算是从法律层面迈出了监管的第一步,但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来说,真正维权所能依照的相关法律依然几乎空白。一些被访者表示,许多具有云储存功能的码字软件,都有将作者存稿作为训练数据而泄稿的“前科”,所以对于生成式AI是否能够遵守底线,大部分被访者都保持怀疑的态度。尤其一旦出现疑似事件,网络文学创作者处于弱势地位,面对高昂的诉讼费和未知的结果,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可能会选择不了了之[11]。因此,版权合规使用的边际模糊,也是大部分原创作者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5 减速思考:生成式AI异化下仍需人的回归

生成式AI的出现不可避免地给网络文学创作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异化。正如罗萨所言:“现代社会中,加速与减速之间有无可否认的结构性不对称,现代化的确可以被诠释为一种朝向社会加速的过程。”[4]当下,速度已全面地渗透到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社会交往之中,成为规制和形塑日常生活的重要力量。速度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便利、快乐和激情,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压力、焦灼和痛苦[12]。从科技加速维度来看,率先接入并使用生成式AI大模型进行创作的作者,即便在心理层面会保持对未使用这一工具的創作者的“歉意”,但依然会采用AI文字生产方式,而未使用生成式AI的作者则被迫陷入加速;从社会变迁加速维度来看,目前短视频等多种媒介潜移默化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长篇创作者的受众在减少,网络文学短篇化倾向明显,而生成式AI对于短篇创作更有优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更多作品,长篇创作者被迫加速;从社会步调加速维度来看,全职网络文学创作者未来将陷入更大的经济压力中,更多的创作者会选择以兼职的方式完成文学理想,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谋生与创作的双重压力,他们需要在更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完成更多项任务,以维持各项生活平衡。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网络文学创作者无论是否选择使用生成式AI,都会对本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焦虑。因此,本研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以帮助网络文学创作者更好地制定未来职业规划。

5.1 拥抱改变,与AI合作创新表达方式

网络文学创作者可以积极探索与生成式AI的合作方式,利用AI的技术优势来创新表达方式。未来,网络文学的表达形式或许不再仅限于文字,可供使用的技术会越来越多。目前,抖音平台已经出现大量有声小说,这种形式将文本和视频相结合,视频画面多为解压、游戏闯关等,背景音则为AI人声配音。这些时长约为3~5分钟的视频片段精妙地交织了画面声音和文字,搭配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一系列反转,成功地将用户的注意力紧紧锁定。一些视频在故事发展至关键节点时戛然而止,犹如一场出乎意料的“过山车”之旅,这种策略通过多感官调动读者情绪,不仅引发其好奇心理,更让其情不自禁地踏上为追寻故事后续而不断付费的“征途”,也帮助不少网文作品获得了读者青睐。但这或许只是表现形式创新的先锋号。当技术不再是难题,创作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或设备,通过更新颖的表现形式将原本枯燥的文字转为视觉触达,立体的故事带来的体验加之交互带来的情感流动,或许比作者单纯的叙述更有张力。

5.2 链接读者,建立个人品牌以区别于AI

生成式AI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创作大量质量普通的文本,但是它本身并不具备个人特性,如果需要使其具备个人风格,首先离不开大量具有个人风格的原始文本作为数据基础来源,同时也要在生成式AI大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后对各类参数进行人工调试。一个优秀的网络文学创作者,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意的。近日,晋江文学城創始人冰心1在内部碧水论坛中发表一篇名为《我们为什么要变革》的文章,其中提到:“什么人还能活着?一种是我手写我心的,创作是为了自己的表达欲的,这种人坚如磐石,不怕任何风浪。另一种是有足够创意的,能写AI还没看见过没学习过的内容的,这种人至少还能成为AI对话师。而为了谋生,一直在对热梗排列组合的,一定是‘死在最前面的。”[13]在网络文学的创作浪潮中,许多作者追求热点与流行趋势,不免忽视了对个人独特性的挖掘,但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学创作的本质与方向。面对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网络文学创作者或许应当沉下心来,回归文学最纯粹的艺术追求,深度挖掘并放大个人优势。利用好技术,能让网络文学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事半功倍,从单纯的追求数量与热点转为对作品质量的深度打磨,深度挖掘个人独特的创作视角与风格,将其放大并融入作品中,使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个人风格的独特展现。除了建立个人品牌外,作者还可以与读者进行互动,保持双向紧密关系,由此而产生的情感链接是AI无法取代的。目前,许多作者都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搭建了个人账号,通过建立读者群、讲述创作思路、评论区回复留言等方式与读者互动。

5.3 投身实践,增强具身体验以超越AI

许多网络文学小说需要作者具备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生成式AI固然对专业领域知识的记忆、掌握与运用具有优势,但却无法感知实践性的细节与情感。以长洱(笔名)的作品《天才基本法》为例,其中较为枯燥的数学知识经过作者的构思被巧妙融入故事情节中,让读者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虽然生成式AI也能掌握和理解这些专业知识,但是却难以将其与具体故事情节相结合。还有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中涉及行业的实践经历,只有从业者才能够描写得绘声绘色。诸如此类优秀的作品既保证故事可读性,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即便生成式AI经过深度学习后能够模仿出文字的行文思路,但在模拟真实情感和经历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网络文学创作者通过实践获得的独特体验将会是其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

6 结语

在深入探讨生成式AI对网络文学创作带来的冲击时,加速社会理论有助于阐释在技术革新的不断推动下,创作者所面临的日益加快的创作节奏和竞争态势。然而,运用该理论来解释网络文学创作领域的复杂现象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具体而言,该理论或许过于聚焦于技术变革对创作流程的影响,而未能充分关注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意策略在应对变革中的核心作用。此外,对于个人品牌建设、探索新颖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探讨,该理论可能略显粗浅。

尽管如此,加速社会理论仍对本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促使人们更为深入地思考技术革新对网文创作领域的长远影响,并激励人们探寻更为多元化的研究路径。未来的研究可在拓展该理论应用范围的同时,深入探讨创作者如何有效平衡传统创作价值与新技术的融合。同时也可从创作者主体性、创意策略及个人品牌建设等层面切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框架。

作者简介

李诗雨,女,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经济学。

孙越阳,男,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经济学。

张雷,男,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创新与管理、媒介产业组织与规制。

参考文献

[1]宋伟锋.生成式AI传播范式:AI生成内容版权风险与规制建构:以全球首例AIGC侵权案为缘由[J].新闻界,2023(10):87-96.

[2]何天平.从文本构造到界面连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新闻叙事的重塑[J].新闻界,2023(6):13-21,61.

[3]喻国明.颠覆与机遇:AIGC浪潮下传播的“变”与“不变”[J]. 媒体融合新观察,2023(4):5-8.

[4]HARTMUT R.Social acceleration: 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3:71,78.

[5]赵云洁.中国网络文学IP产业链形成的现状、意义及价值研究[J].鹿城学刊,2022,34(3):57-61,65.

[6]蒋淑媛,黄彬.当“文艺青年”成为“数字劳工”:对网络作家异化劳动的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20(12):23-29,37.

[7]搜狐网.起点白金作家胜己更新技巧[EB/OL].(2019-01-02)[2024-04-09].https://www.sohu.com/a/286100271_505840.

[8]喻国明,刘彧晗.理解生成式AI:对一个互联网发展史上标志性节点的审视[J].传媒观察,2023(9):36-44.

[9]FLORIDA 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New York: Basic Books.2002:28.

[10]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2023-04-11)[2024-04-10]. https://www.cac.gov.cn/2023-04/11/c_1682854275475410.htm?eqid=f38c14f400073ab2000000026436d729.

[1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AI赋能及其边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11-01(05).

[12]叶虎.加速社会视域下数字媒介主体异化的文化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23(5):155-166.

[13]iceheart.我们为什么要變革?[EB/OL].(2023-11-10)[2024-04-10]. https://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17&keyword=%CE%D2%C3%C7%CE%AA%CA%B2%C3%B4%D2%AA%B1%E4%B8%EF&id=2084126.

Resstance or Compromise: Attitudes and Choice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uthors towards Generative AI under Perspective of Social Acceleration

LI Shiyu, SUN Yueyang, ZHANG Lei

School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314500, Tongxiang, China

Abstract: In the accelerated society, the rise of generative AI technology has triggered deep thoughts about originality among network literature authors. The new technology has not only forced them to speed up writing, but also squeezed the survival space of traditional authors to some extent. 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generative AI, network literature authors tend to keep different attitudes. They either resist, accept and use it, or even try to utilize it to improve writing efficiency.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act of generative AI on the life and work style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uth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cceleration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8 interviewees who have experience of writing network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although generative AI may has changed authors ways of writing, originality was still the core of network literature. Meanwhile, copyright and ethical issues were the focus in generative AI works. The emergence of generative AI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network literature. Traditional authors may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by innovating the expression form of content, building personal brands and enhancing embodied experie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Keywords: Social acceleration; Generative AI; Network literature; Technology and art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
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的五大热点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发展与批评及理论的互动关系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吗?
网络文学的诞生
网络文学催生新的文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