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考数学中的体现
2024-05-29蔡婷
蔡婷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千年历史演变发展孕育出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值得继承与发扬.数学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数学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真题与解析、命题特点和总结三部分探讨江苏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中考命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指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检验学生学业质量的中考数学中,也有该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以2023年江苏省中考数学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考数学中的体现.在202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中,除常州市和南京市,其余11个城市均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13题,其中泰州市和连云港市的试卷中各出现两题.
例11 (2023年南通中考题)勾股数是指能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世界上第一次给出勾股数公式的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现有勾股数a,b,c,其中a,b均小于c,a=12m2-12,c=12m2+-12,m是大于1的奇数,则b=( )(用含m的式子表示).
2.3 圆的性质、平行线所截线段成比例
例12 (2023年徐州中考题)两汉文化看徐州.桐桐在徐州博物馆“天工汉玉”展厅参观时了解到:玉璧、玉环为我国的传统玉器,通常为正中带圆孔的扁圆形器物.据《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如图4,“肉”指边(阴影部分),“好”指孔,其比例关系见图示.以考古发现看,这两种玉器的“肉”与“好”未必符合该比例关系.
(1)若图4中两个大圆的直径相等,侧璧与环的“肉”的面积之比为( ).
(2)利用圆规与无刻度的直尺,解决下列问题(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①图5(左)为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雷纹玉环”及其主视图,试判断该件玉器的比例关系是否符合“肉好若一”?
②图6表示一件圆形玉坯,若将其加工成玉璧,且比例关系符合“肉倍好”,请画出内孔.
2.4 统计与概率
考查用概率公式求概率以及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例13 (2023年连云港中考题)有4张分别印有Q版西游记团的卡片:A唐僧、B孙悟空、C猪八戒、D沙悟净.现将这4张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放在不透明的盒子中,搅匀后从中任意取出1张卡片,记录后放回、搅匀,再从中任意取出1张卡片,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1)第一次取出的卡片图案为“B孙悟空”的概率为( );
(2)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两次取出的2张卡片中至少有1张图案为“A唐僧”的概率.
3 命题特点
3.1 选题来源
选题多来自我国古代著作中的数学问题,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算学启蒙》等数学著作.或是从数学视角分析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如窗花、剪纸、书法等图案中的对称性.或是以我国优秀文化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3.2 选题内容
在江苏省2023年中考数学涉及传统文化的13题中,共考查13个知识点共21次,其中勾股定理6次,轴对称图形3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各2次,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内切圆、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平行线所截线段成比例、概率公式求概率和画树状图求概率各1次.知识点考查频数图形与几何领域共14次,占比为67%,是考查的重点;数与代数领域共5次,占比为24%;统计与概率共2次,占比为9%.勾股定理是考查的重点,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考查.
4 结语
在中考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受與理解、认可与内化,引领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中考数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黄翔.数学教育转轨的文化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1995(01):13-17+56.
[2]张善超,李宝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内涵、路径与特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1):49-51.
[3]李会芳.传统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各地中考数学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试题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2(0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