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4-05-29高惠黎
作者简介:高惠黎(197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马坡学校,研究方向:英语。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降低学生身心压力的同时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成长。为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必不可少,教师还要以多元的互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学生知识及认知体系的构建。文章从为何要在“双减”政策下构建初中英语的自主互动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以及构建之后所能体现出的意义等展开深入研究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的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课堂;自主互动课堂;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0-0108-06
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引入“自主互动教学”组织模式,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取得进步。在这种组织模式下,要建立起师生及学生共学的学习共同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课代表、优等生、学困生等不同的角色都要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某一次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这种模式符合“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对其构建策略展开研究和实践是必要且有价值的。
一、 “双减”政策的主要理念及其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提出的目的是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校作业和课外辅导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多元成长需求,让家长对教学质量感到放心,推动实质上的教育公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则意味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都能通过初中英语课堂获得充实且丰富的收获。
总体而言,“双减”政策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为了达到“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是课堂语言实践互动的增加。众所周知,语言能力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的途径表现出来,所以只有通过多元的实践互动才能有效、全面地锻炼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在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 “双减”政策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
无论从“双减”政策还是初中英语新课标来看,构建初中英语的自主互动课堂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初中英语课堂应该表现出“自主”和“互动”的特征。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一)学生自主性不足
学生的自主性不够。初中英语教师其实普遍认识到了在“双减”背景下给课堂“增效”的必要性,但他们的做法不是在全面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增效”,而是想办法通过安排更多、更紧凑的课堂教学环节来“弥补”作业负担减轻所造成的影响。
比如,有的初中英语教师减少了课后作业,压缩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但又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巩固和检验上。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就是进行各种练习、考查和测试,要完成很多课堂作业与专题训练,没有学习、思考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有的教师则采用“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看似减轻了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压力,但是学习难度大增,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也更大了。
(二)课堂互动性不足
课堂的互动性不足,也可以说是有效的、深入的、对学生有帮助的互动性不足。正如刚才所说,在部分教师减轻课后作业但大量增加课堂练习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的互动很多都变成了对具体知识点或者英语题目的问答,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学生自主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缺乏应有的帮助。通过互动,同学们增长的仍然是“解题能力”,这与“双减”政策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的内在理念是相悖的。
更严重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初中生上英语课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是不是能答得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不可以在课堂练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还有的学生会因此对英语產生畏难乃至厌学情绪。同时,由于缺少学生自主、自发的互动,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及时做出应对,有些教师仍坚持此种教学模式,只能在课堂教学中“修修补补”,学生之间的差距可能不断增大,难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三、 基于“双减”政策构建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的注意事项
(一)以生为本,转变教师角色
以上论述充分说明,“双减”政策在初中英语学科的落实受到课堂自主性和互动性不足的影响,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扭转这一局面。但是,目前初中英语课堂缺乏自主性和互动性的原因在于教师希望落实“双减”政策,但是又缺少对“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理解。因此,在大力推进具体措施前,教师应该先明确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在这些注意事项下开展教学创新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少走弯路,也能让学生尽快体验到自主、互动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以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足,正是由于教师没有转变角色,没有从学生角度去思考他们的深层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英语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再到运用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交流和思考等,对英语知识以及英语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和整合,直到形成自己的能力,正确地使用英语,满足英语交流方面的实际需求。教师要以此为核心,从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满足学生需要,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整合过程。
(二)课前准备,科学创设情境
没有规划的课堂是无序的,同时也是低效的,最终也无法落实“双减”政策。过多的课堂要求和过于紧凑的课堂教学环节,不符合“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说明教师没有“以学生为本”进行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从初中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英语能力素养的成长规律来说,教师课前准备最重要的就是对情境进行科学创设,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为学生铺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路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发展并通过对情境问题的解决感受自身的进步。
以“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为例,教师应该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及其应用的必要性。比如,班里有一名外国的插班生,同学们轮流邀请他去家里做客,这时就需要我们使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让他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与好客,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制造“误会”,比如,外国插班生错误理解了“叔叔”“舅舅”或“阿姨”“婶婶”,需要我们更详细地介绍,这样既能突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
(三)学法指导,营造和谐氛围
在自主、互动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更有效的学习,另一方面又不能削弱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而要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充分张扬个性,实现对学习方法的内化,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必要时,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英语问题,然后对学习方法进行交流讨论,交换彼此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及感受。
比如,在进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学习时,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单复数形式可能记不清,总是习惯从汉语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交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方法:想想某种衣服是一件、一副还是一套,从这些汉语的量词出发判断不同衣服的单复数形式,再对“裤子”等比较特殊的衣服加以强调。如果学生仍然存在疑问,教师则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不能让学生总是根据教师之前的提示苦思冥想。
(四)教后反思,实现内化升华
在初中英语的自主互动课堂构建中,师生双方都会得到丰富的收获,教师能够加深对“双减”政策的理解,认识到真正的自主及互动是怎样的,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则可以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应用,意识到学好英语知识的意义。其他诸如具体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等,都是师生收获的部分。面对如此丰富和充实的收获,教师应该注意带领学生进行教学之后全面且深刻地反思,和学生一起实现对收获的内化与升华,这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尤为重要。
如在“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学习中,在第一课时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咱们是不是能够根据单元主题组织一次才艺表演活动呢?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或者说以大家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推动教学的进行。教师一方面要把这一宝贵建议记录下来,与同学商讨,尝试应用;另一方面则要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是不是本节课的趣味性还是不够?并进行分析和记录。在下节课教学结束后,则要引导同学们对比两节课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完成反思,内化和升华两次不同学习方法中的收获。
四、 基于“双减”政策构建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双减”政策下构建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师生互动模式
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搭建出自主的互动课堂框架,使得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能够在这一框架下进行,避免课堂互动过于杂乱、缺乏重点。要注意的是,广义的“课堂互动”应该包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以及课堂教学之外的互动,后者的代表形式就是学生在课后进行的小组合作预习或复习。互动的实质则是知识和感受的传递,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确保互动高效、有意义。
比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确定课堂自主互动的基本模式是“口头为主,笔头为辅;线下为主,线上为辅;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每一轮次课堂互动都以教师说明性和启发性的导入为开端,以同学们高效的英语听说为过程,以师生对过程的總结结束。这样的课堂互动过程有较为清晰的目标,学生明白自己要讨论的是什么以及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思路和语言都不容易跑偏,学习效率会比较高。在同学们习惯之后,这种模式的效率和质量还会进一步提升,同学们也就有时间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语言互动。
(二)培养良好互动习惯
从以往的教学观察、教学实践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学习中可以发现,初中生虽然普遍比较喜欢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渴望有更多的课堂互动,但一些学生并不习惯参与到互动之中。有的是因为缺少与同学平等互动应保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有的则是因为性格问题而显得过于被动。这些与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经历和受到的家庭教育都有一定关系。在同学们不具备良好的心态或者缺少有效参与互动的能力时,教师应该在构建互动课堂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互动习惯的培养,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比如,学习“Unit 4 Dont eat in class.”的时候,教师请同学们以班级曾经出现过的不文明事件为素材展开英语交流。有的同学可能会有顾虑,或者不知道怎么说、不敢说,在互动中较为被动。为了让这些同学的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师可以播放动画视频,给出一些同学们可能会用到的单词,并让一些同学先和教师进行互动示范,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当大家做好了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后,就可以较好地开展并完成互动了。对有良好表现或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表扬,激励他们持续参与。
(三)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正如部分初中生缺少互动习惯一样,也有的初中生缺少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在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这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思维上的惰性和对教师或同学的依赖心理,他们在互动中可能会敷衍了事,或者出错之后不注意自主纠正,被动等待其他人给出所谓“正确答案”。这种学生会下意识认为英语表达都有固定的“范式”或“标准答案”,但这与语言本身的特点是相悖的,不利于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语感,其英语学习会长期停留在“对碎片化知识的记忆”这一较低的层面。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利用好课堂自主互动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时,根据新课标,本单元内容属于“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综合主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拓展主题,从“school trip”拓展到各种各样的旅行,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则要随机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调动所有同学的发言热情,并提出各组要对本组同学发言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行互评。通过上述策略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四)积极应用赏识教育
初中生掌握的英语单词等基础知识比较有限,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所以,在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就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信心。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策略,即对学生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在互动中体现出的优点进行及时的称赞,以教师的积极情绪和态度激励学生的自主互动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不过要注意的是,采用赏识教育策略并不是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教师仍然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但应该建立在积极正面的赏识基础之上,使得学生能够客观看待自身不足,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自身学习行为的调整和完善,进而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更高质量的初中英语课堂。比如刚才提到的“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以往不太积极的同学这次有很活跃的表现,兴致盎然地分享了一次家庭旅行活动,同学们都深受感染。即使其表达过程中有较多错误,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赏识,然后再指导其改正。
(五)构建多元课堂评价体系
刚才提到的应用赏识教育策略本质上属于课堂评价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课堂评价还包括评价目标、形式、主体等不同的要素。因为自主互动课堂强调学生自主与多元互动,同学们在性格、能力、知识等各方面特点都不同。如上文提到的一些同学的性格较为内向,参与互动不足,在评价中就应该体现出来,指引他们做好自身调整,尝试弥补性格上的缺点,而不仅仅是评价其在互动中达到的学习成果。
为此,教师可以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多元的课堂评价模式。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则指学生对学习内容价值的挖掘以及是否主动加入了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比如,把预习时的拓展阅读内容引入课堂互动;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表现,比如,态度是否积极,对小组讨论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等。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前,以《评价单》的方式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不断完善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讲解、自主探究、小组互动、师生探讨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所占据的比例及其在顺序上的安排。教师讲解或自主探究等都可以視为教学结构中的一个个模块。随着初中英语教学的持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也要随之而变,持续完善。
比如,进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学习时,结合上一单元的教学情况和同学们在评价中给出的建议,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结构,组织一次“翻转课堂”活动。同学们可以先在课前的自主互动预习中自行创设情境,展开英语交流,感受国外“派对文化”的乐趣,了解相关资料信息。在课堂教学时,则先由各组进行情境模拟表演,表演过程中要体现单元主题,尽量应用本单元的新知识。表演结束后,则集中解决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各组的评比和评价,为下次展开更有效的自主互动学习做好准备,实现良性循环。
五、 基于“双减”政策构建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的意义
以上论述充分说明基于“双减”政策构建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是可行且必要的。总结起来,其主要有着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比于教学环节过于紧凑的课堂教学来说,自主互动课堂看似在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中花费了“过多”时间,实际上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其思维能够一直紧跟课堂教学节奏,在互动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对更多知识的学习、理解、吸收和应用。相比于片面的、针对部分“题目”的解决,显然更有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
以“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为例,在有趣的课堂互动情境中,同学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思考如何把自己熟悉的中华传统故事用英语讲给外国人听,会反复思考自己使用的英语知识是否准确,有没有把故事的内涵及其情感较好地传达出来。学生虽然会在思考、交流和调整英语表达上花费较多时间,但这都是有效的,学生掌握的是进行有效英语表达的思路、方法和应该有的态度,这些会让他们在面对具体的英语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二)激发深层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的构建能够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深层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体现在部分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上,学生并不具备深入探究英语知识的兴趣。就如有的学生喜欢英文歌,可以把歌词背得滚瓜烂熟,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但并不能进行英语交流一样。而自主互动课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深层学习兴趣。
以“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为例,通过自主互动课堂,教师能够引导同学们将单元主题和本单元的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即在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的同时,以优秀学习者的方法和标准展开对本单元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带领同学们进行跨文化的探索,自主了解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如何学习语言科目;组织同学们交流互动,用英语讨论学习英语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收获;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感受将英语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产生深层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构建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的过程,也是教师增强自身教育专业素养的过程。上文已经多次提到,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不仅同学们能够获得丰富的英语学习收获,教师也能有很多新的认识,这是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教师在激发出同学们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后,能够从同学们的对话中了解到他们是否能够完成对英语的有效表达,是否顺畅地参与到英语交流中,能否使用英语实现对简单主题的讨论。
又如,教师在互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就能从同学们那里得到很多及时的反馈。在“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的学习中,有同学反馈对单元主题的挖掘不够,大家都想进一步讨论怎样实现个人的独立,以及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和家人的相互了解。从同学们的建议或意见中,教师能够发现初中英语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为同学们加深该领域的认知搭建支架,教师的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水平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实现持续性的进步。
(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自主互动课堂的构建意味着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从国内外优秀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和所推崇的理念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社会文化互动和对既有知识经验的应用实现认知的建构与发展。换句话说,学生在认知成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互动”等因素同样必不可少。教师是环境和互动的创造者,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经验的启发者。而初中英语自主互动课堂正体现了建构主义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阐释,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又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取知识并学会对知识的应用,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因此,学校教育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结合。在自主互动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同学们有机会使用英语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解决某些疑惑,比如,刚才的“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学习中,同学们不仅是在使用英语,更是在探索追求獨立的正确路径。总之,生活问题与初中英语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根本性、持续性和整体性的进步。
六、 结论
总之,“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教学的质量,而不能以增加学生的身心负担为代价追求短期、表面上的成绩提升。初中英语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理解,组织相应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活动,努力构建自主、互动的初中英语课堂,落实“双减”政策,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敏.“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课堂效率提升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11):124-126.
[2]梁虹.“双减”目标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9):66-68.
[3]潘莉莉.浅论“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初中英语教学[N].科学导报,2023-08-29(B02).
[4]赵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及其提升路径探究[J].英语广场,2023(20):130-133.
[5]高良.“双减”背景下如何组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5):126-128.
[6]关旭.“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创新思考[J].海外英语,2023(7):182-183,186.
[7]孙宝婵.“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创建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4):105-109.
[8]马健莉.“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J].数据,2023(2):145-146.
[9]郑华宁.“双减”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亚太教育,2023(1):142-144.
[10]王晓羽.“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理论观察,2022(12):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