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绘画艺术治疗探析
2024-05-29胡锦涛
胡锦涛
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工具,是指通过绘画作为媒介进行治疗。在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心理委员通过心理危机的标志和迹象,使用绘画艺术治疗评估工具(HTP)进行有效评定。
我们选取一名留守儿童小丫(化名)实施绘画艺术疗法——通过六次心理辅导干预,小丫在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与家人的关系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可见绘画治疗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自尊和自我认知,促进他们构建和谐人格。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在留守儿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常会出现冲动易怒、脾气暴躁、孤独、自卑以及过度自我等心理问题,具体表现有:学习成绩较差,普遍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情绪波动大,易参与校园暴力和打架斗殴;对周围事物抱有敌意,经常故意损坏公共设施;不愿意表达情感,也不喜欢与他人交往。我们应该及时察觉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避免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给孩子成长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二、绘画艺术治疗渊源与原理
绘画艺术疗法,是一种利用绘画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这种心理治疗模式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t Naumburg,杜威的学生,被认为是美术治疗的创始人)发明,她强调了个体内在动力在美术治疗方法中的重要性。该方法注重患者自觉、自发地描绘,并鼓励他们对绘画作品进行联想和自我剖析,这是一对一治疗关系中的重点。
随着对绘画疗法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绘画艺术疗法的概念有了不同定义。例如,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指出,艺术治疗是结合治疗者对自己作品的联想与解释,以调和情绪冲突、帮助自我探索和实现能力与个性发展为目标,在整合和解决内心冲突与需求方面提供服务。又如,英国艺术治疗协会认为,艺术治疗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帮助患者运用艺术创作进行自我表达和反思,在安全环境中实现患者内心冲突的转变。再如,中国台湾艺术治疗协会认为,通过观察患者作品可以洞察其心象,帮助其了解自己、调整情绪、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并具备预防、发展、诊断和治愈功能。
尽管以上定义各有不同,但可以观察到绘画艺术疗法是通过创造性地利用绘画增强治疗师与访客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旨在帮助治疗师了解访客的心理问题,化解冲突、减轻抑郁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并促进个体整合等,常见形式包括“房屋—树木—人物”测验(H-T-P)、画人测试(D-A-P)、家庭动态围图(K-F-D)、学校动态围图以及自由创作等。
三、绘画艺术治疗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应用的个案研究
1.个案基本信息
通过我校心理委员的筛查和推荐,选取具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小丫(化名)同学。小丫,女,汉族,12 岁,七年级学生。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妈妈再婚,她跟爸爸,但是爸爸在安徽打工,每年回家次数很少,小丫平时与奶奶一起生活。小丫在班里很少说话,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在家里爱玩手机,有一次竟然因为想多玩会手机不来学校上课。她的学业成绩中等偏下,没有特长,没有学过绘画。
2.辅导干预过程
对小丫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干预,共分为三个阶段,总计六次,每次30分钟。首先,是情绪问题的呈现阶段,旨在呈现小丫的情绪行为,并帮助她理清思路、找出问题,以便为下一步制定绘画治疗方案提供基础。其次,是表达与梳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小丫将梳理过去并重温内心真正的需求,在绘画活动中使内心得到再现。最后,是探索与重建阶段,在此期间探索小丫和外界互动的新形式,形成全新意象和意义。具体方案如下表《绘画治疗方案》。
(1)第一次绘画辅导——房、树、人
从画面整体构图来看,整幅画偏小且位于画纸左下方,说明小丫内心缺乏安全感,比较内向,存在情绪低落的倾向。门紧闭暗示着小丫可能有一种回避的心理倾向;树木矮小且无果实,说明她未设立明确目标,并且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豪感;小丫五官模糊且渺小,表明她自卑,自我评价低。
(2)第二次绘画辅导——自画像
小丫将自己置于画面上方,这个区域表示缺乏自信与安全感,情绪较压抑、低落。人物偏小,说明小丫比较内向、害羞,对所处环境适应不良,不爱主动与人交往,这种状态就很容易产生无力感,有些精神动力不足。并且,在整幅画中,小丫仔细认真描绘了头发,这是压力的体现,说明她可能有比较多的烦恼。值得注意的是,小丫没有画耳朵,说明她在生活中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也或许身边没有可以提供意见的人,导致忽略了耳朵的刻画。
(3)第三次绘画辅导——我的家庭
家庭六口人虽置于同一空间,但人物之间是分开的且缺乏交流,说明她有想与外界交往的愿望;所画的人物全集中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表明个案仍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鹅卵石铺的路,表明她比较注重完美,且有人际交往的障碍。
(4)第四次绘画辅导——我和我的朋友
从画面的整体构图来看,整幅画人物偏小,依然说明小丫缺乏安全感,自我评价较低,性格比较内向,情绪失落。画面线条仍然很轻,说明小丫画这幅画时焦虑不安,犹豫不决。小丫将自己和朋友置于画面左边,说明她怀念过去和朋友们一起相处的时光。从画面的局部进行分析,小丫的头发刻画依旧细致,说明此时此刻她有很多烦恼,而旁边朋友伸开的双臂,说明她内心很希望有朋友跟她一起玩,内心有对朋友和爱的渴望。
(5)第五次绘画辅导——我的周末
描绘全家人为妈妈过生日的场景,画面温馨幸福,人物形象鲜明,线条轻松愉快,体现了个案愉悦的心态。这是她不断探求并重构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表明愿创建一个更和谐的家庭环境。
(6)第六次绘画辅导——房、树、人
从画面可以看出小丫愉快的心情。画面和谐,线条流利,房和树的顶部平坦,表明内心稳定;房子居于中心并拥有稳定的地基;门适中,说明小丫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树干粗壮,表明适应能力好、生活较稳定;苹果树上结了果实,表明希望他人关爱和肯定,渴望获得成功。人物比例协调,强调胳膊粗壮,男性特征明显,表明小丫自我意识清晰。流畅的线条给画面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色彩,画面似乎正在流动,花、动物、太阳等体现个案积极的心态。
3.小结
通过这一系列的绘画艺术疗法活动,小丫不僅展示了自身心理问题,还通过表达和梳理情感,传递希望,并探索与重建家庭关系的和谐。最终,她以绘画形式真实地表达了自己,提升了自我意识。可见绘画治疗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效果。
四、绘画艺术治疗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应用的思考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完善绘画艺术疗法之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根据研究经验教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将绘画治疗技术融入美术教育,二是建立“家校交流平台”和留守儿童的“成长袋”,三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只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协作,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心理委员对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C22171501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