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地区加工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2024-05-29朱珍花濮丹殷尧翥李维芳牛童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8期
关键词:色价辣度品种比较

朱珍花 濮丹 殷尧翥 李维芳 牛童

摘要 以当地主栽品种“红源6号”为对照,对7个优异辣椒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在河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加工型品种。结果表明,“镇研红8号”色价、鲜椒产量和干椒产量在7个品种中排名均为第一,分别为14.42、29 178.0 kg/hm2、10 727.4 kg/hm2,晒干率最小,为36.77%,说明该品种色价高、丰产、含水量高、不易干制,适合采收鲜椒作为酱制原料或提取辣椒红素。“21SGP-41”鲜椒和干椒产量分别为18 289.05和8 262.90 kg/hm2,辣度最高,为20 274.49 SHU,色价排名第二,为13.42,晒干率最大,为45.18%,说明该品种风味好,含水量低,易干制,适合干制后作为普通辣椒制品加工原料或提取辣椒素。该研究筛选出“镇研红8号”和“21SGP-41”2个品种进一步在河西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加工辣椒;品种比较;产量;辣度;色价

中图分类号 S64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8-005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14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of Processing Pepper in Hexi Area

ZHU Zhen-hua,PU Dan,YIN Yao-zhu et al

(Gansu Yashe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anzhou,Gansu 730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processing pepper varieties for main planting in Hexi area, a comparison and screening test was conducted using 7 superior pepper varieties as test materials and local main variety ‘Hongyuan 6 as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Zhenyanhong 8ranks first among the seven varieties in terms of color value, fresh and dry weight of fruits, with 14.42,29 178.0 kg/hm2 and 10 727.4 kg/hm2, respectively, had the lowest drying rate, only 36.77%, indicating it has high water content, color value and yield, difficult to dry and suitable for harvesting fresh pepper as a sauce material or extracting capsanthin.‘21SGP-41 had fresh weight of fruits with 18 289.05 kg/hm2, dry weight of fruits with 8 262.90 kg/hm2, the highest spiciness (20 274.49 SHU), the second highest color value (13.42), and the highest drying rate (45.18%), indicating it has low water content, good taste, easy to dry and suitable for use as a raw material for processing common products or extracting capsaicin after drying. In this study, ‘Zhenyanhong 8 and ‘21SGP-41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planting in Hexi area.

Key words Processing pepper;Variety comparison;Yield;Spiciness;Color value

辣椒(Capsicum annuum L.)起源于中南美洲熱带、亚热带地区,属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是世界性重要蔬菜,也是十分重要的天然色素和工业原料[1]。目前,我国辣椒播种面积稳定在210万hm2以上,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9.28%,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2]。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辣椒播种面积达5.3万hm2,干制辣椒1.4万hm2[3]。河西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光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加工辣椒主产地。随着近几年辣椒素和辣椒红素在食品生产[4]、医学[5]、军事[6]、生物防治[7]、化妆品[8]等方面的功能被挖掘,加工企业对加工型辣椒的辣度和色价更为重视,而目前河西主栽品种单一,且品质(辣度、色价)相较国内外其他品种在市场上并不具优势。因此,为满足不同企业加工需求,增强加工型辣椒的市场应用价值,筛选适合河西地区种植的高辣度高色价加工型辣椒新品种尤为迫切。笔者在2021年引进74个板椒试验基础上,2022年进一步对2021年筛选出的7个较优异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河西地区推广的优异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7个加工辣椒品种分别为P1(千斤红)、P2(21SGP-41)、P3(21SGP-24)、P4(21SGP-25)、P5(润疆红5号)、P6(镇研红8号)、P7(山东7号)、CK(红源6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2年2—11月在金塔兴农辣椒有限公司进行。采用露地栽培模式,2月20日于日光温室育苗,每个品种128孔穴盘育苗6盘。5月5日定植,一膜四行栽培,膜面宽加沟宽为1.5 m,长12.5 m,株距23 cm,每个品种定植3行,每个重复1行,3次重复。在不同生育期平均每3 d调查一次不同品种始花期、门椒结果期和门椒红果期,调查标准是50%的植株达到某一个生育阶段为某生育期。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9月20日对不同品种生长和产量指标进行测定,每个品种连续取5株测定株高和茎粗,连续摘取5个植株四门斗部位果实测定果长和果宽,连续取10个植株数单株结果数,取3 m2植株测定鲜重,晾干后测定干重并根据面积换算出鲜重、干重和单果重。11月测定不同品种辣椒素和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9],辣椒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10]。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加工型辣椒品种物候期表现

不同品种分别于2月20日育苗、5月5日定植和9月20日采收。不同品种始花期、门椒结果期和门椒红果期存在差异。6月中上旬所有品种进入始花期和门椒结果期,CK和P3这2个品种分别于6月2日和6月8日最早进入始花期和门椒结果期;P1、P4、P5和P7这4个品种分别于6月5日和6月11日随后进入;P2和P6这2个品种分别于6月8日和6月14日最后进入,几个品种始花期和门椒结果期较集中,且不同品种始花期到门椒结果期持续时间均在6 d左右。7月中旬到8月上旬所有品种陆续进入门椒红果期,门椒最先转色的是CK和P3这2个品种,最后转色的是P4品种,所有品种前后转色时间持续14 d(表1)。

2.2 不同加工型辣椒品种株高和茎粗

株高和茎粗是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测定了不同品种株高和茎粗。由图1可知,7个品种的株高在63.44~83.00 cm,茎粗在1.31~1.77 cm。P1、P3、P4、P5株高显著高于CK,分别为80.56、76.89、83.00、77.89 cm。P1茎粗显著高于CK,为1.77 cm,其他品种株高、茎粗均与CK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P1品种株高和茎粗均最大,说明P1植株生长更健壮。

2.3 不同加工型辣椒品种果长和果宽

果长和果宽是反映辣椒果实大小的指标,测定了不同品种果长和果宽。由图2可知,7个品种的果长在9.67~12.47 cm,果宽在1.42~2.30 cm。P3、P7的果长显著长于CK,分别为12.34、12.47 cm;P2的果长显著短于CK,为9.67 cm。P4和P5果宽显著高于CK,分别为2.12、2.30 cm;P2的果宽显著低于CK,为1.42 cm。P2果形指数最大,为6.81;P5果形指数最小,为4.78。综上所述,P2品种果长和果宽均最小,果形指数最大,说明P2果实最小,且最细;P5品种果宽最大,果形指数最小,说明P5果实最粗。

2.4 不同加工型辣椒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

单果重和单株結果数是反映单个辣椒植株产量大小的指标,测定了不同品种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由图3可知,P2单株结果数显著高于CK及其他品种,为41个。P3、P4、P5和P6单果重显著高于CK,分别为9.62、10.03、9.73、10.06 g;P2单果重显著低于CK,为3.71 g;P1和P7单果重与CK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P2品种单株结果数最多,单果重最小,说明P2是坐果数较多的小果型品种。

2.5 不同加工型辣椒品种辣度和色价

辣味和颜色分别是评价加工型辣椒果实风味和商品品质最重要的指标,测定了不同品种辣度和色价。由图4可知,P2和P7品种辣度显著高于CK,P2辣度最高为20 274.49 SHU,其次为P7,辣度为12 663.91 SHU;P3、P4和P6品种辣度显著低于CK,P6辣度最低,仅为928.13 SHU。P6品种色价显著高于CK,色价为14.42,P7品种色价低于CK,为10.28,其他品种色价与CK差异不大。综上所述,P6品种色价最大,P2品种辣度最高,说明不同品种辣度和色价差异较大。

2.6 不同加工型辣椒品种鲜椒产量和干椒产量

产量是体现辣椒品种生产性能最重要的指标,测定了不同品种干椒和鲜椒产量。由图5可知,P3、P4和P6鲜椒产量显著高于CK,分别为27 755.7、25 000.2、29 178.0 kg/hm2,其他品种与CK差异不显著。7个品种干椒产量均高于CK,但无显著差异,P6品种干椒产量最高,为10 727.4 kg/hm2,P3品种次之,为10 675.2 kg/hm2,2个品种较CK分别增产36.05%、35.39%。7个品种中P2品种的晒干率最大,为45.18%,P6品种的晒干率最小,为36.77%。综上所述,P6品种鲜椒和干椒产量均最大,P3品种鲜椒和干椒产量次之,说明这2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好。P2品种的晒干率最大,P6品种的晒干率最小,说明P2品种含水量最低,更易制干,P6含水量最高,制干难度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对7个试验品种的物候期进行了调查,对植株生长状况和果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物候期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始花期和门椒结果期比较集中,门椒红果期差异较大,始花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约7 d后进入门椒结果期,7月中旬进入门椒红果期,至8月上旬结束。综合植株生长状况和果型特征可以看出,7个品种株高在63.44~83.00 cm,茎粗在1.31~1.77 cm,“21SGP-41”植株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千斤红”植株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说明“21SGP-41”植株较矮,“千斤红”植株生长更健壮。“21SGP-41”果长和果宽均最小,果形指数最大,坐果数最多,单果重最低,晒干率最大,典型的小羊角细长型。“润疆红5号”果宽最大,果形指数最小,果实最粗,其他品种果实与对照“红源6号”类似,均为普通羊角型。“21SGP-24”“21SGP-25”“润疆红5号”和“镇研红8号”单果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晒干率均低于其他品种,其中“21SGP-24”晒干率最小。说明“21SGP-41”果实小,单果重小,含水量低,更易制干,“21SGP-24”单果重大,含水量高,不易制干。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辣椒品种的加工属性,该研究测定7个品种的辣度和色价。霍瑞春等[11]对64个辣椒品种的辣度和色价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大部分品种辣度在0~500 SHU,辣度级别为1级,“19CG60”品种辣度级别最高,为8级。“镇研红8号”的辣椒红素含量在4 000~5 000 mg/kg,在64个品种中排名第三,色价较高。该研究中辣度集中在5 001~15 000 SHU的品种最多,分别为“千斤红”“润疆红5号”和“山东7号”,辣度级别为6级,“21SGP-41”辣度最高,为20274.49 SHU,辣度级别达到7级,“镇研红8号”辣度最低,为928.13 SHU,辣度级别仅为2级。该研究7个品种色价均在10以上,“镇研红8号”色价最高为14.42,“21SGP-41”次之,为13.42,说明“镇研红8号”品种商品品质更佳,“21SGP-41”品种果实风味和商品品质均较好。该研究产量测定结果表明,7个品种干椒产量均高于对照,在8 250 kg/hm2以上,其中“镇研红8号”和“21SGP-24”干椒产量分别为10 727.4、10 675.2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36.05%、35.39%,说明2个品种丰产性较高。

不同类型辣椒可以加工出多种产品,简易加工产品包括辣椒干、辣椒粉、辣椒段等,另外经过深加工提纯可以获得高浓度的辣椒素和辣椒红素,还有部分在红熟果期作为酱制原料进行加工[12]。综合考虑不同品种各方面因素,筛选出“镇研红8号”和“21SGP-41”2個品种在河西地区进行推广种植,“镇研红8号”可采收鲜椒作为酱制原料加工或提取辣椒红素,21SGP-41适合干制后作为普通辣椒制品原料或提取辣椒素。该试验引进适宜河西地区栽培的加工型辣椒品种,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品种类型,也为开展育种研究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1] 方智远.中国蔬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1113-1157.

[2] 邹学校,马艳青,戴雄泽,等.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J].园艺学报,2020,47(9):1715-1726.

[3] 王兰兰.甘肃辣椒育种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21,52(3):74-79.

[4] 张甫生,庞杰,李文东.辣椒红色素在仿真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2,18(5):34-35.

[5] 马乃箐,陈世钻,俞富祥.辣椒素对消化系统肿瘤防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3):98-102.

[6] 骆媛,王永安.新型控暴剂辣椒素的致伤效应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6):432-437.

[7] 王寅敏,徐勇,张泗达,等.生物农药辣椒素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药,2021,20(5):11-15.

[8] 李晓霞,蒋林,王德友,等.辣椒红色素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34(11):21-25.

[9] 袁雷,杨涛,张国儒,等.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21,34(11):1-9.

[10] 辛彬,王丽萍,邹春蕾,等.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3,33(5):50-52.

[11] 霍瑞春,王国泽,姚慧静,等.19种加工辣椒辣椒素提取、纯化及其含量测定[J].中国调味品,2022,47(4):167-172.

[12] 黄任中,黄启中,吕中华,等.我国干制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5(2):9-11.

基金项目 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科技项目“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研究”(202220-02);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河西灌区高标准农田水肥高效利用与耕地质量及产能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0102-NCC-0005)。

作者简介 朱珍花(1996—),女,甘肃靖远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通信作者,农艺师,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5-25

猜你喜欢

色价辣度品种比较
辣椒辣不辣怎么看出来
高色价红曲米液态制种的培养条件优化
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品质评价
麻辣火锅底料辣度标准化及李氏辣度研究
果胶酶法提取紫甘蓝花青素工艺条件研究
吉林地区设施番茄有机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美乐、春光两款辣椒酱较辣
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里下河稻区优质机插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2014年苏中地区水稻大区品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