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没必要自找苦吃

2024-05-29万维钢

北方人(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副产品归因小张

万维钢

很多人都崇尚吃苦,似乎把“苦”当成了某种“内力”资源,认为吃苦才能长本事。这就好像你积累的每一滴“苦”都会转化为能量,“苦”要是吃得不够就会内力不足。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型。

我们说说什么叫吃苦。

人要想长本事,的确必须接收真实世界的反馈。但是反馈不等于是负面反馈,负面反馈也不等于就得吃苦。

小张是个研究生,有次做实验,自己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结果操作错误,导致失败。导师一看,就给他示范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小张记住了。小张长本事了吗?长了。小张吃苦了吗?没有。

老王的妻子脾气不好,总骂他没本事。老王在家里动辄得咎,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结婚才十年,已经未老先衰。老王吃苦了吗?吃了。老王长本事了吗?没有。

什么是“苦”呢?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当你身处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或者做一件本身没有愉悦感的事儿的时候,体会到的那个被迫感,那种心理压力。

“苦”只是某些事情的副产品,“苦”本身并没有价值。

人们把成长归结于吃苦是一种归因谬误。比如说苦练功夫,“苦”只是“练习”的副产品。真正让人提高技艺的是练习,而不是伴随着练习的那个苦感。如果现在有个方法能在不降低练习效果的情况下让练习充满趣味性,我们应该使用那个方法。良药苦口利于病,真正利于病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不是苦感——把药装到胶囊里再吃并不会降低疗效。

压力——特别是长期的、慢性的压力,不但对人没好处,而且严重危害健康。有人专门研究过那些需要长期照顾生病的孩子的妈妈,发现她们照顾孩子的时间越长,她们身体中细胞的线粒体的端粒越短,健康状况就越差。贫困或者受虐待的童年对人的成长毫无好处,逆境压力只会让孩子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偏高、多巴胺系统混乱,他们长大之后会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会更容易参与暴力及对一些事物上瘾。

是,我们看到有很多人的确能历经苦难而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但那不是苦难的作用。他们不是因为苦难而成长,而是尽管有苦难,仍然成长了。没有苦难他们可能成就更大。有些人在特殊年代中被剥夺了正常受教育的机会,在本该快乐上学的时候只能从事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后来他有所成就,说,是特殊年代磨炼了我——这是错误的归因。他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年的青春。

你会说不对啊,压力确实能锻炼人,如果一个人不会面对压力,又怎么能有所成就呢?没错,人必须学会面对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把压力视为挑战,积极应对,而不能把压力视为威胁,被动躲避。但是别忘了生活中本来就有各种压力:一个外科医生哪怕工作再順利,也必须面对复杂的、长时间的手术的压力;一个学生再聪明也得面对考试压力;运动员的练习方法再科学也得吃苦。

吃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常生活中已经有足够多的苦了,我们没必要自找苦吃。

(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智识分子2020s》)

猜你喜欢

副产品归因小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梅西耶天体
——彗星猎手的副产品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巧妙的奉承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有缘人
谁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