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指导更简约有效
2024-05-29刘红
刘红
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时,教师应当运用有效的指导方法,以习作主题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习作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习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语言积累,鼓励学生主动搜集更多的习作素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以解决他们无从下笔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在习作技巧上给予学生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提高习作的效率和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习作指导:
一、选择个性化习作素材
在习作的过程中,素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那么,他们可能会反复写出相同的内容,导致文章变得单调且无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个性化的写作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写作主题主要是写人记事,其中记事类的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介绍一种事物》时,可以从多个视角引导他们选择素材,素材的内容可以涵盖多个领域,如动物、植物、食品和物品等。素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广泛的素材,他们就不会在习作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当学生以“母爱”为主题进行写作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以细节为线索,从母亲的外貌、言行举止或相关事物等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母亲关爱的目光可以激发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常说的话,如“孩子你真棒,妈妈真为你骄傲”,这句话会在哪些情景中会出现。通过仔细回忆生活场景,学生可以轻松找到素材,并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
例如,一个同学从这个素材框架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回想起自己的妈妈在中秋节那天仅带回来一盒月饼,了解到妈妈等了半小时才买到月饼,差点儿没能赶上回家的车,这位同学的眼里泛起了泪光。事实证明,学生并非不会写作,而是没有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寻找素材,唤醒学生记忆中的画面。教师为学生建立素材框架,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还能让他们在积极的交流中梳理写作顺序,表达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素材运用效果。
二、确定个性化习作思路
要想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习作,需要有适当的行文构思,并保证行文的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然而,许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无法达到这些标准,常出现的问题包括结构模糊、思路混乱和主题不明确等。因此,学生需要对他们的习作进行及时回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此外,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章布局的技巧,这样才能明确习作的思路,丰富文章的内容,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习作。当学生拥有个性化的习作思路时,就能够创作出更完整的文章,并在文章中展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特点。
以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为例,学生首先需要确定写作主题。有的学生选择写“我最崇拜的一个人”。在确定主题后,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行文构思,并自行选择要描写的对象。他们可以选择写家人、同学或朋友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及时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确保主次分明,并紧紧抓住写作的重点。如果学生想要写同学刻苦努力学习,那么在作文中就需要紧密围绕这个重点,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突出同学的特点。
在确定文章的结构之后,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故事情节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其更加精彩。例如,学生可以写出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并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习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构思的能力,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写作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并传授给他们多种构思技巧。这样,学生的文章内容才能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同时也能让文章更具个性化特征,写作内容的可读性也相对更高。
三、掌握习作方法
1.观察法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用敏锐的目光,耐心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且有意义的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学习和写作素材。
以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事物,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点。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到那些有趣且新颖的素材,进而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2.体验法
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素材,这样才能使表达更真实。例如,学生可以以“节日”“课外活动”或“劳动”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来指导学生,让他们经历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和所感,从而使习作更加流畅。
以习作《多彩的活动》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习作指导时,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关注特定活动的细节,并适时教授动作描写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修改范文,总结写作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克服写作的难点。
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交流和观察,以清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并将写作与实践结合。学生要在观察中深思熟虑,在体验中激发兴趣,在交流中总结方法,在写作中提升水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种独特的习作指导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3.例文引导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一篇例文,用于学生习作的参考,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例文,让他们理解和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搜集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以解决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素材匮乏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被巧妙地应用,它能够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习作练习,以逐步提升他們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个性化的写作素材,明确写作构思方法,熟练掌握多种文章的布局方式。这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就能梳理适合的思路,做出合理的文章布局。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习作技巧,在作文当中融入新鲜元素,让学生创作出来的习作读起来更加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