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失踪之谜

2024-05-29邱俊霖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沙果吴承恩海棠

邱俊霖

苹果不叫苹果

你注意到了吗,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无论是在天宫还是人间,都没有苹果的影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也许是吴承恩本人不喜欢吃苹果,所以没有将它写入小说。这个答案显然站不住脚。即使吴承恩口味非比寻常,那甜脆可口的苹果也应该是常见的水果,岂能缺席各种盛大宴会呢!如此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主要有两种:其一,那时候并没有苹果;其二,当时苹果不叫苹果。

结合史书,并翻阅原著,我们发现,《西游记》中出现过一种叫“林擒”的水果。比如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为猴王献上佳果时,就是“林擒碧实连枝献”。此外,老鼠精所在的陷空山上也有林擒。还有,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唐太宗在接待宴席上准备了“橄榄林擒,苹婆沙果”。

那么,这个林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呢?

实际上,林擒就是苹果的古称,另外也指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红”的果实。林擒在我国华北、西南等地广泛分布。它味道甜美,成熟后会吸引来许多鸟儿,所以人们为之取名林擒。

近代,来自西方的苹果逐渐在国内大范围种植,其实这些苹果的祖先就来自中亚和我国新疆的野生苹果,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世界园艺学上称其为"中国苹果",属于苹果家族中的一支,另一支被称作"西洋苹果"。野生苹果在传入西方后,被逐渐培育成各类品种的苹果。咱们不妨大胆猜测,唐僧师徒一行在西行途中,或许就吃过野生苹果。

苹果的“近亲”们

除了林擒以外,《西游记》里还有不少果子就属于苹果家族。比如,唐太宗御宴上的“苹婆沙果”,说的就是苹果!

苹婆和沙果,在《西游记》中都只露过一次面。咱们现在说的苹婆,通常指的是苹婆树的种子。这是一种热带果子,蒸熟后味道和口感与板栗有些相似。而在古代,苹婆或频婆是指古印度佛经中的一种水果,这种水果颜色鲜红,和成熟的林擒颇为相似。唐代的僧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解释道:“频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擒,极鲜明赤者。”

我们古人根据古印度梵语,将频婆音译为汉语,并衍生出了平波、苹婆等写法,后来逐渐演化成为苹果一词。话说回来,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真正见过频婆的人应该少之又少。

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专门列了苹果词条,并加以介绍说:“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擒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擒而大,果如梨而圆滑。”不少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的著作。从本书介绍来看,当时人们所说的苹果,很可能是花红果的一个品种。到了清代,苹果一词逐渐得到普及。

沙果,是花红果的别称。吴承恩将林擒与“苹婆沙果”并列,显然他很清楚这些果子之间的区别。我们推断,吴承恩所列的林擒、苹婆和沙果,大概率是按照果子的颜色和口味差别来划分的。现如今,世界上有超过7000种以上的苹果品种。

此外,《西游记》中出现过两次“柰”(nài)的身影,这种果子在花果山和陷空山都有。吴承恩曾将林擒与柰并列,描述陷空山的情景。现在提到“柰”,人们或许会想到柰李(一种李子),而在古代,“柰”也属于苹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说:“柰与林擒,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擒而大。”如果说林擒是小苹果的话,柰就是大苹果。

《西游记》中还有一种常常出现在院子或者山间的花,叫作海棠。海棠花颇具观赏性,比如唐僧师徒行在路上,常常见到“海棠庭院来双燕,正是赏春时”的美丽景致,值得一提的是,海棠花也结果。海棠果又叫“楸子”,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只不过海棠果比花红果的个头还要小。

对于苹果的食用,书中并没有描述。我们看看清代美食家袁枚的吃法。他曾写道:“苹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为脯者。”原来熟透的苹果不脆了,可以蒸熟做果脯。

猜你不知道

如今,我國南方所产的番荔枝也叫林槍。番荔枝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因为其外形酷似荔枝而得名。由于果壳上均匀分布着许多凸起的小疙瘩,和佛像的发型或头饰物颇为相似,因而又被称为“释迦果”。番荔枝在明清时期由东南沿海传入我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吴承恩未必见过番荔枝。西天取经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比吴承恩生活的年代还要早上千年,所以唐僧师徒吃到的林擒自然不会指番荔枝。

猜你喜欢

沙果吴承恩海棠
大运河畔成就千古名著的吴承恩
家乡的沙果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吴承恩剿匪
《大嘴狗》
找春天①
图牧吉的沙果红了
沙果果醋绿色产品价值及市场分析*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