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学分银行”评价体系研究

2024-05-29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银行

陆 平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康养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019年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此次高职院校扩招的主要对象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他们有的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随着扩招政策的落地实施,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急需针对不同生源的多样化需求,在课程改革、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1]。

一、“学分银行”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此后,“学分银行”进入探索阶段。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自此,“学分银行”由探索研究阶段转向高速发展阶段[2]。

“学分银行”借鉴了银行零存整取的功能特点,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并积累学分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学分累积。“学分银行”能突破学习时间和专业限制,将原来的固定学习变为弹性学习。学生完成的课程学习、技能培训、考工考证等均计学分,零星获取的学分均存储在国家授权的机构,当学分累积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可以兑换相应的学历或非学历证书[3]。正如银行的零存整取一样,“学分银行”操作灵活便捷,学生不必按照常规学期学习,可以中间暂停然后继续学习,且中断前的学习经历依然能够获得认可、折算成学分。

高职学生既需要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也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模式特别适合“学分银行”。设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以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中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将取得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甚至可以中途休学(停学)去参加工作,等条件允许时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每修完一门课程就计算一门课程的学分,等累积到毕业规定学分,就可以申请学历证书。“学分银行”具有学习时间灵活的优势,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

“学分银行”催生评价模式改革。教育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设计和取向能否与教学本质耦合。教学评价对于“教”和“学”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果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走入企业参加实习实训。高职教育呼唤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要求建立更加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基于“学分银行”的评价方式是高职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二、“学分银行”的成果转换

高职院校扩招的主要对象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高职院校难以将他们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的课堂学习,同时扩招后的教育教学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学历教育的内容外,还要进行技术培训等,这都要求教育评价对接市场需求。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研究并构建顺应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学情和“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确保学习成果(学分)的认可和转换[4]。从已有经验来看,项目商店和课程商店是“学分银行”实践中较易操作的方式。

(一)项目商店

项目商店分为教育项目、企业项目和学校项目。经国家教育机构认证,由企业开发的培训项目归属于教育项目;由企业开发但没有通过国家教育机构认证的培训项目归属于企业项目;被学校使用的项目归属于学校项目。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各层次项目均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

(二)课程商店

课程商店分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社会培训机构课程。所有课程均由学校主导,其中学校具体承担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技术技能基础理论课等的教学任务,学校、行业企业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均可承担技术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任务。对于学分核算任务,课程商店中的课程均由学生、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分别或共同完成,其中个人素质类课程由学生本人完成并上传至“学分银行”,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和技术技能基础理论课等由学校(教师)完成并上传至“学分银行”,技术技能实训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由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或企业根据分工及时完成并上传至“学分银行”,最后由学校(职能部门)验证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三、“学分银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十多家高职学院及合作企业,发现职业院校建设“学分银行”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评价标准不合理,难以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证;二是学分认证信任问题,无法实现“学分银行”评价结果的价值[5]。

(一)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总结性的学习评价,通常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或教师等组织学生考试,根据分数评价学生,这种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一样的。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全面、多元的,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效结合,广泛运用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电子档案等评价工具,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用人单位等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性动态评价[6]。而当前很多学校“学分银行”的评价主体仍是教师,由任课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没有参与评价。因此,要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采用主体多元、公开公正的多元评价模式。

(二)学分互认协同不够

“学分银行”需要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方协同,建立互信,统一标准,相互认证学分。但实际上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缺乏信任和统一的标准,学分互认困难。笔者调研发现,当前人们对“学分银行”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一些单位对“学分银行”的价值不了解,依然抱着名牌学校、“学历本位”的用人思想[7]。通过“学分银行”的学分“兑换”的证书含金量低,未能得到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实现学分互认,必须明确学分评定的资质和标准,开展由第三方机构牵头实施的专业认证、课程评估、教学质量评价等。在我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刚刚起步。

(三)评价手段相对落后

“学分银行”建设需要信息化平台。近年来“互联网+教育”技术兴起,信息化手段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优势明显。我国早在2010年就开始建设“学分银行”,但时至今日,信息化技术与“学分银行”融合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我国“学分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定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多数“学分银行”信息管理系统与教育管理系统相互独立[8]。

四、高职“学分银行”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结果使用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扩招后,其生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所招学生既有以普通高招和自主招生方式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也有对口单招的职高毕业生、中高职衔接(3+3)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2)学生,还有通过普高注册、中职注册录取的学生,更有“一带一路”海外留学生和以“百万扩招”等方式录取的学生[9]。不同来源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不一样,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构建“学分银行”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一)“学分银行”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来源多样化的现状,建立数据收集平台,对学生学情和评价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非量化输出,并在“学分银行”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和转化[10]。“学分银行”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维度。

1.评价主体

“学分银行”的评价主体通常包括学校、企业(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是人才的最终评价者。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体,日常教学一般不可能全部采用第三方评价,只有重要活动、技能竞赛等采用第三方评价。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要正确处理教育公益性和自身盈利性的矛盾,把好高质量人才输出关;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等是评价体系中的监督者和反馈者。在“学分银行”评价体系中,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应多方协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将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有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同时及时反馈人才培养质量等相关信息。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精准性、开放性、公平性和权威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人才培养投入、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过程监督等。科学性是指合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精准性是指评价结果能得到被评价方和评价方的共同认可;开放性和公平性是指评价主体(教师或培训师)和评价对象(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权威性是指评价项目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由此实现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提升“学分”的认可度。

3.评价对象

“学分银行”的评价对象具有多样性,可以扩展到有学分需求的各类学习者,如获得“学分”的在校生、有提升需求的社会人员或企业员工等。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存在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应在教师帮助下熟悉评价标准,完成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等考核任务。

4.评价方式

“学分银行”的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专题讨论、问卷调查、竞技比赛等。实施评价时,评价主体需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注意生源差异,认真执行学校和用人单位规定的评价流程,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二)“学分银行”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将积累的学习成果置换为相应的学分[11]。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等中获得的奖项或取得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可以用于置换学分,且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可以免修技能类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能力拓展等活动经历也可以置换成学分;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也可以置换成学分[12]。学分置换流程是:先由学生通过“学分银行”数据库查询需要转换的科目或项目,再由学生向“学分银行”提出置换申请,然后由“学分银行”审核、同意学生学分置换申请,最后由“学分银行”系统将置换记录存入数据库。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情况丰富“学分银行”中项目商店和课程商店的“货品”内容,建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让“学分银行”中的货币“学分”流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更生动、更有趣。如:可以按照学分储值排名实施奖励,让学习更有挑战性。

在生源多样化的背景下,“学分银行”评价体系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能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当前,处于发展初期的“学分银行”还面临着学历证书的学分与职业院校学习成果学分互换难等问题,需要多方协同配合:需要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和学分互认;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学分转换机制优化;需要社会多方互动,积极参与,支持“学分银行”建设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标准体系[13]。“学分银行”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处处学、时时学、终身学,成长为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分银行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存梦银行”破产记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