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2024-05-29沈秋菊
沈秋菊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59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受重视,音乐课程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方法,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和实施。音乐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音乐学习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提升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研究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一)音乐教学的丰富内容有利于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音乐教材中包含大量主题、形式、内容各异的音乐作品,其中很多音乐作品都包含着德育内容,如真善美、爱国爱家等美好品德,这些内容是很好的德育素材,为德育渗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除教材外,可用于音乐教学的外部音乐资源也十分丰富。网络是最主要的音乐资源基地,网络中存在大量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情况选择并补充到教学中,这些音乐资源中通常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对开展德育大有助益,能有效提升德育水平。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丰富的内容资源使其在德育渗透时具备较强的优势。
(二)音乐教学的美感有利于德育渗透
小学教学中,音乐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型课程,没有很重的课业负担和考核压力,音乐教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欣赏、感悟、演绎等能力。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美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不会感到压力,一般会感受到美好、愉悦和真善美。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美及接受熏陶的过程中,能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愉悦的心情体会音乐的内涵、思想、情感,对其中的德育内容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如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音乐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优势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音乐教学的特性有利于德育渗透
小学教学中,语数英等学科类课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教学侧重理论性且互动不多。而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它更侧重音乐技能的教学和练习,实践性较强,同时在教学和练习演唱技能时,师生间或生生间互动频繁。因此音乐教学具有实践性和互动性强的特性,给德育渗透提供了便利。学生练习实践音乐技能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德育内涵,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此外,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可以使师生间或学生间在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方面相互学习和模仿,学习他人优点,完善自身品德,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因此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使其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具备优势。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演唱技能、人物故事等都来自教材,教材内容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此外,教材中还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例如歌曲包含的思想、情感,歌曲创作背景中体现出的情感,音乐家的故事、品格等,这些资源都是开展德育的良好素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行、思想、价值观等,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但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侧重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的教学,对这些德育资源不够重视,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中德育资源的应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然后在教学中科学导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渗透质量。例如,学习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带领学生回顾我国的抗战历史,体会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真美丽》《歌唱二小放牛郎》《我的祖国》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歌曲《军民大生产》《船工号子》等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工作热情、辛苦和努力,可以给学生渗透热爱劳动的德育内容,提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效果。
(二)组织学生深入开展音乐赏析渗透德育
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感悟、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音乐赏析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通过音乐赏析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将作品中包含的德育元素渗透和传递给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德育水平,音乐赏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赏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将赏析环节一带而过,或者直接省略了这一教学板块,仅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的学习上,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德育渗透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开展音乐赏析活动,引导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德育内容。例如,在赏析音乐作品《只怕不抵抗》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歌曲所展示的时代背景,即抗日战争时期,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战争的残酷、人民生活的困苦等。然后让学生讲解他们所了解的抗日小英雄故事,如王二小、张嘎、雨来等,对抗日小英雄产生崇拜和赞美之情。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听歌曲的旋律,体会儿童团员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德育效果。
(三)运用多元化创新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但德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如果仅依靠生硬的口头讲解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音乐作品中的场景、内容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例如,学习音乐作品《民族的节日》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各民族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如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刀杆节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节日轻松热烈的氛围,引导学生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建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带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歌曲的学习和演绎,亲身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和德育渗透,如制作音乐道具、表演音乐内容、合唱、游戏等,使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促进德育渗透的实施。例如,在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时,教师组织学生亲手制作小国旗道具,然后让学生一边挥动国旗一边演唱,同时向学生渗透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效果;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新疆是个好地方》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模仿一些民族舞蹈,边跳边唱,在欢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开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合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还可以通过合唱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德育渗透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在思维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由于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更加喜爱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各种音乐活动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在音乐活动中,学生身心都参与其中,能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在体验中感悟作品情感,在活动内容和规则下,教师能潜移默化地实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各种音乐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如音乐比赛、音乐节、文艺汇演、音乐剧表演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每班选择一首爱国歌曲并进行排练,在排练中,学生能切实体会到合唱不需要张扬个性和表现欲,而要具有集体意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大局观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此外,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怀等,不知不觉中实现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音乐剧表演也是渗透德育的良好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演绎,让学生在模仿表演中切实体会思想情感,使德育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表演抗日战争题材的音乐剧时,学生在了解剧情、分析人物、研读故事时可以对音乐的背景、思想主旨等建立认知,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再加上道具、音乐等的辅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更加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保证德育渗透效果。
(五)教师以自身言行作为榜样渗透德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外,榜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小学生正处于崇拜榜样、模仿和学习榜样言行举止的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给学生树立德育榜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思想和内容渗透给学生,很好地保证德育效果。教师是小学生在学习中最常接触的对象,教师的言行、思想、品格等对小学生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发挥榜样作用渗透德育。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自身言行,在教学中认真备课、授课,积极创新,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要谈吐文明、仪态端庄,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平易近人、体现健康的思想和三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构建,顺理成章地实现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保持平和的态度,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尽量不要掺杂个人情感,不能口出恶言,而要用肯定的话语评价学生,给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带去积极影响,教师平和客观的榜样形象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由之路。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渗透路径,通过音乐教学内容、方式、活动的完善为德育渗透提供辅助和支持,保证德育开展效果,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