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4-05-29陈红叶
陈红叶
(淮安市洪泽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223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尝试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下面两点进行研究:
一、实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现代转化
新时期青少年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实现现代化转变,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形成集神话、礼仪、饮食等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机制,科学定位,培养出优秀的时代新人。
(一)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要突出时代性
新时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将此作为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但能凝聚民族力量,还能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文化取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千年的发展中,涉及的价值观良莠共生,不只有积极的内容,还有消极的内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方向,全面甄别传统节日文化包含的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节日文化价值观的融入主要面临的问题,探索适合的新时期转化形式,保证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符合时代发展,显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征。
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激活传统节日文化,帮助青少年掌握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此教师要做好“返本”工作,打通传统与现代节日文化价值观的精神脉络,守正创新。在新时期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思政教师要有效甄别与摒弃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不良礼仪风俗与道德规范,要以国家整体与青少年个体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将符合当下思政教学目标的传统节日文化素材作为教育材料,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具现代生命力,探究传统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形成两个不同时代育人的契合发展。例如,重阳节登高赏菊、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众多传统节日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现代元素,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师要精通古今历史变迁,促进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教师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激活”时要精准把握好“度”,不能流入庸俗文化。
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教师要体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包容性,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对待外来异质性文化的辩证思维与能力,科学处理本土与外来节日文化的关系。要想传统节日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忽视中国特色文化的主体性,要捍卫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吸收与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将其内化到本土节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上,实现包容性的共同发展。教师要夯实传统节日文化根基,再回望历史,思考如何革新与发扬,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一定要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正确定位,摒除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围绕“全球化”角度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寻根意识,增强其民族身份的归属感。如今,传统节日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文化交互中的“和平使者”,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已经逐渐演变成世界的共同节日,美国部分地区还会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为青少年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提供了佐证。
(二)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要贴近青少年情感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第一,内容要具亲和力。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入观察与研究青少年成长各个阶段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状况,使用青少年能接受的语言与动作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展示节日魅力。教师可在节庆文化活动中增加时代的情感元素,发展学生心理活动,激发学生行为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在课堂活动中引入贴近学生情感表达的节日内容,加强与青少年的交互,减少与学生的心理隔阂。例如在“我们的节日”主题教学中引入“志愿者活动”“我来献爱心”等活动,可以在中秋节、春节等亲人团聚的节日中走进养老院、儿童福利院,使传统节日文化更接地气,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搬到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使其在节日的仪式中感悟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第二,让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感染性更强。前文提及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转化,能促使教师将理论走向实践,从理论讨论迈向生活实际,让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更具精神感染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培养人的工作,需要教师“以人为本”,引导青少年从心理上接受传统节日文化,主动走进相关文化活动中,建立情感认同。此类实践形式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相比,是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在教师的引导下,青少年“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思想行为的成长埋下共识的“种子”。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形成文化认同。例如,在清明节时,学校邀请革命烈士后人来到班级,为学生讲述他们长辈在烽火岁月中的英雄故事;在重阳节,邀请“敬老爱老”模范人物走进班级,现身说“法”,感染学生。
(三)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要挖掘特色要素
第一,教师要结合新时期特点,优化活动形式。教师重新塑造传统节日文化的新型表达方式,不能纸上谈兵,要从实际活动中着手,实现新时期与传统时代的形式对接。教师可以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与节日文化形式相融合,力争多开展符合青少年实际需求的节日活动,通过新模式形成认同,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如在清明节,在学校的帮助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网络祭祀”;在毕业季,教师赠予学生香囊做毕业礼物,祝愿学生前程似锦、平安康健。这些看似“形式主义”的活动可以让青少年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体验参与节日的仪式感,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蕴。第二,凸显节日特色,创建新型文化符号。在历史的变迁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签,教师在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时融入传统节日文化,还要注入具有民族特点的要素,构造新时期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新“名片”。教师先创建有象征意义的物质产品,在上面寄托节日的精神内涵,让青少年产生视觉冲击。教师联合校外的节日文化专家、民族研究学者,带领青少年一同创新节日产品,如春节节日文化涉及的窗花、春联,中秋节盼望家人团圆的月饼,等等。新时期教师要立足传统文化,以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为基础重塑文化符号,借助信息技术、动漫等进行创新,促进新时期与传统符号的交融。当然,文化符号的创新还要有包容性,吸收具有正向价值观的西方节日文化要素为我所用。教师要尊重传统节日文化的规律,多在民俗建设上下功夫,以青少年为主体,在文化符号的创新上增加娱乐性,主动吸引青少年的关注,提升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认同感。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一)充分利用青少年思想政治课堂
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引领作用,除了课内教学资源,教师还要结合青少年需求引入外部资源——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不失时机地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构造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讲解传统节日文化中的自然观念与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与其背后包含的育人要素。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加民间传说、成语典故等包含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的经典案例。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型教育理念下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为青少年播放精美课件与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风俗习惯与历史脉络、精神内涵等。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课堂,探究其背后包含的社会公德与爱国精神、价值观等德育思想,提升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二)建构全学科的覆盖体系
除了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还要向全学科延伸,尝试以新的课程形式,促进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让多种形式的教学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而行,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合做补充。在此,学校要挖掘其他学科中包含的传统节日文化育人节点,协同思想政治教学,全面系统地进行中小学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课程中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内容,融入爱国精神与价值观的知识,在校内建立精品课程。另外,中小学还可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在思政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中纳入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在校内创建良好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学习氛围,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三)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与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整合传统节日文化,使用影视教学法、美育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引入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构建传统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新型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促进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还可构造民俗学习平台,在网络中使用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用语阐述故事与道理,在课中为学生播放微电影与纪录片,传播传统节日经典文化,让节日文化真正深入青少年的“脑”与“心”。学校可邀请民俗专家学者走进校园,通过讲座、活动等形式,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专题教学。教师要改革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考核方法,多开展节日文化主题竞赛,加强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掌握。对于评价体系方面,学校要将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优奖励的标准中,增加育人评价的权重,坚持以育人为导向,更好地激励教师积极提升传统节日文化育人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帮助学生的文化素养从内化到迁移进行转变。
综上,新时期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可以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在传统节日氛围中受到文化熏陶,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另外还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树立新时期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让青少年在新时期多元化思潮下,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