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体态律动”,优化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

2024-05-28王颖

参花(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法是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是通过体现人体运动发展音乐才能的教学体系。原为专业音乐教育的一门课程,现已广泛用于幼儿和青少年的普通音乐教育。将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小学音乐即兴创作教学相融合,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依照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设定即兴创作活动,采用体态律动方法增强学生的即兴创作动力与创作兴趣,使学生从肢体动作、声音等多个层面理解并感知音乐,从而进一步完善小学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模式。

一、体态律动法的主要内容

体态律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体态与律动。体态指的是肢体动作,律动则是指跟随音乐节奏做出有规律的运动。体态律动是指根据音乐节奏调动身体做出有规律的动作。在体态律动中,节奏传达极为重要。

达尔克罗兹对体态律动的定义为:根据音乐节奏启发大脑与身体之间的规律性交流,这种交流能够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层次。利用符合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的音乐材料,将抽象的音乐节奏以具象化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再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二是进阶阶段。在体态律动法中,身体动作主要包括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种,这两种动作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还可以多人合作共同完成,达到诠释音乐节奏与音乐情感的目的。三是拓展阶段。拓展阶段是指利用体态律动的基本动作结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完成表演,达到感知音乐情感,表达自身理解的目的,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二、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中应用体态律动的可行性

(一)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7~12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在音乐课上好奇心较强,但表现欲较弱,对音乐的感知大多通过视觉与听觉两个感官结合完成。在音乐课鉴赏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歌唱和律动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音乐旋律,分析乐曲情感。体态律动法是一种以动作为起点,以联想、想象为手段,再现内心体验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活动,体态律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其在肢体律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为提高即兴创作教学效果打下基础。[2]

(二)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为基础,面向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这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更关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热情的有效手段。

三、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作用

(一)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现阶段,各所小学的班级规模较大,小学音乐即兴创作课堂上的纪律管理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开展正式的即兴创作教学活动之初,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制定体态律动的规则,在接下来的即兴创作实践活动中重点用音乐指令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行为,将节奏与肢体动作作为课堂教学中指令的一种。例如,用特定的音乐指导学生完成律动动作,相对于常规的命令式约束而言,这种管理方式更加温和,也更有助于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二)提高學生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能丰富即兴创作的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灵感。一方面,体态律动法能使学生以更轻松的姿态参与到即兴创作学习中,更直接地接触乐理知识、感知音乐节奏与音乐情感。另一方面,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中,以体态律动作为教学手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范围,提升学生的互动能力,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打下基础。[3]

(三)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运用体态律动法展开别开生面的即兴创作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节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魅力,增强学习兴趣。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借助肢体动作再现、感知音乐节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丰富课堂情感体验,进而启发即兴创作灵感。另一方面,运用体态律动法组织音乐课教学,能逐步增强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特定的音乐节奏素材,由学生用肢体动作即兴创编,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

四、借助体态律动优化小学音乐即兴创作教学的对策——以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为例

(一)锻炼音乐节奏,培养即兴创作基础

人体的呼吸、心跳、行走都是天生的节奏属性,也是人类本能的节奏反应,借助现有的本能节奏感知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认知,也是为学生打下即兴创作基础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更要尝试从学生本能的肢体节奏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使学生在音乐创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1.用肢体动作再现音乐节奏

在对低年龄段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教学时,要将生活当中常见的节奏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再现音乐节奏。[4]如,在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即兴创作教学时,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歌曲《不能告诉你》各个小节的节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理解不同的音乐节奏表现,为后续的自主创编奠定基础。

2.用音乐节拍培养学生乐感

节拍与音乐节奏密不可分,要想培养低年龄段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首先需要使学生对音乐节拍产生初步认知。只有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了音乐节拍,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节奏,提高乐感。在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歌曲中不同节拍的强度,让学生找出这些节拍的变化规律,并跟随节拍做出相应动作,如让学生用拍桌子或是跺脚来表现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全身心集中于节拍学习中,进而了解并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变化。

3.借助歌词内容再现音乐节奏

音乐是由不同旋律和节奏共同构成的,而歌词同样也是音乐作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即兴创作教学中,歌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将歌词与音乐节奏融于一体,能够使学生的即兴创作更具活力。例如,在组织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的即兴创编活动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诵读一遍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整首音乐作品的内涵。而后鼓励学生尝试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用肢体动作模拟歌曲的节奏。通过为学生播放《不能告诉你》这首歌曲的旋律,学生可将自己模拟的节奏与作品本身的节奏对比,对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改编、完善,形成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将抽象的旋律具象化的方式,为低年龄段学生提供了即兴创作的平台,同时也是培养低年龄段学生乐感的有效手段。

(二)组织体态律动游戏,培养学生创作兴趣

游戏是吸引低年龄段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有在把握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体态律动游戏,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即兴创作兴趣的教育目标。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将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密切融合,而借助游戏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小学生充分活跃起来,用肢体动作充分理解音乐节奏,打破传统即兴创作课堂的固有现状。

第一,根据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即兴创作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相结合,提高即兴创作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自由地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而非刻板地模仿教师动作。[5]通常来说,低年龄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不足,需要教师在设计体态律动游戏的过程中尽可能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旋律作为律动素材,使学生在亲身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音乐节奏,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从而实现即兴创作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组织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的即兴创作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竞赛。各小组共分为动作再现组(用动作模仿扫地、拖地、擦窗户的节奏)和猜动作组(根据动作组的节奏猜测动作内容)。通过体态律动与趣味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发现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音乐节奏。同时分别为学生播放音乐伴奏,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进而用肢体动作呈现出特定的音乐节奏。

第二,利用趣味游戏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确保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即兴创编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学习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在深刻认识音乐节奏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应的体态律动教学设计。例如,在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的即兴创作教学中,先为学生提供一小段的歌曲节奏,要求学生用肢体动作接龙创编节奏,学生共同合作即兴创编出连贯的音乐节奏,同时还可在游戏中添加动作词语,避免创作过程脱离于情景表演的主题。

(三)凝练体态律动主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法,需要教师基于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提炼律动主题,在深化学生对所学音乐作品内涵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想象力。[6]

第一,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体态律动主题。在小学音乐教材编排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思维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分类。一般来说,大部分小学音乐教材主要设置了单元主题与课时主题两个层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標准要求与单元主题确定某一课时的律动教学主题。例如,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的内容主题为“学雷锋,做好事”,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律动教学主题凝练为“奉献”,在利用体态律动展开即兴创作教学时紧密围绕“奉献”这一主题展开。如,创设“奉献”情境,要求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何为“奉献”,在这一任务进行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联系自身实践经验创编动作。

第二,在学生生活经验中提炼律动主题。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法需要教师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依托音乐学科知识,凝练律动主题。例如,在苏少版《不能告诉你》情景表演教学中,鉴于学生在生活当中缺少劳动经验,因此确定律动主题为“劳动”,要求学生根据《不能告诉你》的节奏创编与劳动相关的动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此外,在凝练律动主题启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不同学生对同一音乐节奏所产生的不同感知,在肯定学生表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同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在课上所表现出的亮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的热情,积累即兴创作经验。

五、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中加强体态律动的应用,对发展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经验建构能力而言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要深入研读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学生学情分析为落脚点,从音乐节奏、音乐游戏、律动主题三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音乐理论,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3(23):127-129.

[2]运新星.例谈多觉联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3(35):132-134.

[3]林素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师,2023(34):60-62.

[4]于艳丽.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3(33):31-33.

[5]汪华翌.多觉联动,教学可视——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35):173-175.

[6]陈东飞.新课标下小学音乐编创活动的实施路径[J].考试周刊,2023(39):151-156.

(作者简介:王颖,女,本科,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科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体态律动
以父之名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