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桂南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校教育模式探索
2024-05-28刘婷
非遗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富含历史与文化价值,涵盖了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和手工艺在内的各类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关键。广西的桂南采茶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民俗文化内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当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也至关重要。然而,在现代化影响下,桂南采茶戏正遭受人才短缺和公众关注减退的双重威胁,亟须探索有效的传承和推广途径。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凭借其地理优势和教育特点,成为桂南采茶戏沉浸式传承的优质场所。基于此,本文选取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桂南采茶戏保护与传承中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非遗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桂南采茶戏的传承困境
桂南采茶戏作为广西传统文化瑰宝,面对现代化挑战,其传承面临诸多困难。首先,随着文化消费的多样性,青少年对传统艺术的关注逐渐减少,更倾向于追求新颖的娱乐方式,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桂南采茶戏受众群体的缩小。其次,精通此项艺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符,也使得新一代继承者难以出现。此外,传统的学习途径,如师徒制度,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效率较低,不利于非遗采茶戏技艺的广泛传播。最后,老年艺术家的减少也预示着潜在的文化断代危机,经济压力同样影响桂南采茶戏的持续性,其很难在市场中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以吸引新的从业者。加之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认知,导致传统非遗文化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亟须采取创新措施来确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1]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多元文化的扩散对桂南采茶戏的生存也带来了压力。西方文化,特别是流行的影视产品,占领了文化市场的消费中心,影响了年轻人的文化偏好。[2]他们可能更易接受和追随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导致国内传统艺术逐渐边缘化。并且当前许多年轻学习者面临的学习难度大、时间投入多等问题,也使得传统技艺难以稳定传承下去。此外,教育体系中也缺乏专门的培训和教育计划,限制了桂南采茶戏傳播的广度和深度。由此可见,要想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桂南采茶戏,必须社会各界协力合作,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对传承困境,从而确保这门艺术得到恰当的保存和传播,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3]
二、保护传承非遗“桂南采茶戏”的有效路径
(一)开展系统化的桂南采茶戏教学
为了保障桂南采茶戏这一独特表演艺术形式的有效延续,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结合“沉浸式学习法”,开发了一套教学体系,旨在深化学生们对非遗“桂南采茶戏”的认识并提升其实践能力。[4]
该教学体系融合了基础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训练,覆盖了桂南采茶戏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上,学生接受有关非遗“桂南采茶戏”的源流、特征、音律和肢体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在实践层面,可以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表演技巧,包括声腔处理、肢体动作和舞台呈现,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精湛的表演技艺。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学校采用“沉浸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桂南采茶戏,如参加文化节活动、与非遗传承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深其对艺术内涵的理解。同时,还要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观看经典视频、在线资源的辅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便可开展自主性学习。此外,还可以积极与专业剧团和文化机构等开展合作,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观摩专业表演,并通过实习、实践机会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还让其意识到桂南采茶戏在地方文化中的传承价值,促进其对传承责任的认识。
(二)举办丰富的活动
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桂南采茶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促进桂南采茶戏的继承与普及十分必要,如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演出、比赛,以及研讨会,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体验和实践练习的机会,具体措施如下。[5]
1.组织演出。不定期安排内外展演,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邀请专业剧团参与,为学生提供与资深艺术家互动的机会,以增强其对采茶戏的热爱与投入。
2.举办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艺术水平的舞台。同时,通过观摩他人表演,学生能够吸收多样的表演风格与技巧,丰富自身的艺术水平与艺术修养。
3.举办研讨会。研讨会的开展更侧重于理论交流与学术分享。专家学者不仅能带来新鲜的研究视角和知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与权威人士交流的渠道,有助于深化对采茶戏文化内涵的了解。
以上活动展示了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桂南采茶戏传承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路径,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也为其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6]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实践场地
在高等教育层面,推动桂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确实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数字化资源,以促进桂南采茶戏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
构建针对性的教学与实践基地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步骤,同时还应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室和排练场所,还应该考虑声学、灯光和舞台设备等技术支持,以便模拟真实的表演环境。此外,为了更好地保存和研究桂南采茶戏,高校应投入资源建立档案资料库,包含数字化档案等,以便于研究者和学生远程获取和学习。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学校可以建立数字化展示中心,通过更加直观、互动的方式,吸引年轻一代对桂南采茶戏文化的兴趣。在教学设备方面,高校应配备先进的音响、视频记录设备以及专业的编排软件等,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通过网络直播、视频教程等形式,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进而促进桂南采茶戏文化的传播。[7]
(四)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等组织的作用
高校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学习文化、参与各类活动、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以高校社团为依托举行桂南采茶戏的相关艺术活动,对于培养青年非遗传承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成立以桂南采茶戏为核心的文化社团,并定期安排专题讲座、实践工作坊,邀请艺术家及专家进入校园,给予学生指导。同时,社团还可以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艺术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增进对非遗现状的了解;通过举办校内外演出、展览等活动,扩大桂南采茶戏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此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社团成员还可以在网络上推广桂南采茶戏,通过视频制作、博客文章、在线直播等方式,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社交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还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8]
以广西玉林农业学院为例,在社团组织方面,学校鼓励并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各类与采茶戏相关的兴趣小组和表演团队,定期开展内部交流和公共展演,激发学生的参与及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艺术造诣,并加强其对桂南采茶戏文化的理解和珍视。学生社团还积极参与外部活动,如社区节日活动和文化庆典等,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加深了校园与周边社区的文化交流。学校借助社团活动促进了師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通过安排专业讲座和研讨会,社团活动将理论学习与表演实践相结合,增进了学生对非遗采茶戏的了解和认知,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表演能力。
(五)加强相关部门、学校、社会等多方合作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推动桂南采茶戏文化的融入,还应推动并加强相关部门、学校、社会的多方协同合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发挥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双重作用,确保了非遗“桂南采茶戏”得到了适当的保护和推广。通过资助设施升级和组织相关活动,相关部门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提供了物质基础。[9]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通过整合课程、引进行业专家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和实践桂南采茶戏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表演技能。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其他高校合作,成立了网络合作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和学生互访,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和传承的质量,也为桂南采茶戏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社会组织参与则进一步扩展了传承活动的规模和深度。非营利组织的资助和志愿服务,以及企业的赞助均有助于丰富传统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形式。
总之,在桂南采茶戏的传承过程中,相关部门、学校和社会的协力合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也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三、非遗“桂南采茶戏”进校园的教育成效及意义
(一)培养学生对桂南采茶戏的表演技能传承
基于非遗“桂南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校教育成效在于激发了学生对桂南采茶戏的学习热情。通过将桂南采茶戏融入课程安排、组织展演等,让学生们全面了解这门艺术。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桂南采茶戏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实践为主的传承方法则着重于技艺的传承与延续。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桂南采茶戏的唱法、舞动动作和表演技巧等,逐步提升表演水准,铺就传承基石。
(二)提高桂南采茶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融入非遗“桂南采茶戏”切实激励了年轻一代投身于非遗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展示,有效提升了桂南采茶戏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学校通过与社区携手举行展览、节日庆祝活动以及艺术展演等活动,使人们近距离感受桂南采茶戏的独特艺术魅力。网络媒体的兴起也为桂南采茶戏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使这门艺术得以越过地理界限,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受众群体。
(三)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非遗“桂南采茶戏”进校园的一系列措施和教育手段,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策略。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师承的壁垒,通过采取更系统的教育手段,融合现代教育体系,确保文化传承的持久性。同时,也重视运用现代科技,如VR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为非遗保护探索创新路径,既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能让年轻人通过更具交互性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突出了跨领域合作,与相关部门、文艺界、文化组织和企业合作,构建文化传承的强大网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和广阔舞台。
四、结语
基于非遗“桂南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校教育在保护和传承桂南采茶戏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开辟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创新途径。在教学中通过系统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深入的理论知识掌握和现场的艺术表演实践中深化对这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技艺的传递。在教学中能够将课堂学习与舞台实践无缝衔接,旨在激发学生成为桂南采茶戏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不仅如此,在高校开展多样的桂南采茶戏展演,还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现学习成果的舞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真实的演出实践中能够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桂南采茶戏的理解和认知。这些教学实践经验与方法,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马丽,周雪飞,何军.“一带一路”框架下地方戏曲文化传播的路径研究——以桂南采茶戏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126-130.
[2]杨柳.桂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与唱腔特征[J].今古文创,2022(16):92-94.
[3]蒋艳.桂南采茶戏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保护[J].今古文创,2022(02):98-100.
[4]陈艳.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桂南采茶戏现状及传承发展思路[J].艺术家,2021(11):140-141.
[5]吕光东.浅谈地方戏的继承与发展——以博白县桂南采茶戏为例[J].戏剧之家,2021(29):
28-29.
[6]李龙.桂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及传承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8):128-129.
[7]冯婷,李春园,陈晓妙.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9(09):108-110.
[8]罗江.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魅力探讨[J].文化产业,2019(09):18-19.
[9]黄静芳.花开有情 去留有意 桂南采茶戏调查[J].中国戏剧,2011(08):68-69.
(作者简介:刘婷,女,本科,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