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2024-05-28高晓红
高晓红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瑰宝,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渗透和融合,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初中音乐学科中涉及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能够作为教学资源来丰富音乐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进一步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音乐;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6-0-03
中華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其中的音乐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然而,在现代初中音乐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常常面临一些困境。为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认识、了解和传承,需要充分地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初中生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的双向提升。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传承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中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如古琴、二胡、昆曲、京剧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将这些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根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同时,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感。除此之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民俗习惯,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还可以在学生音乐作品的演奏和演唱中得到体现,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1]。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音乐创造力
中华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韵和旋律结构,常常表现出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美学特点,将这些元素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多元化的审美情感。此外,初中音乐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内涵和情感的表达,学生在学习演奏和演唱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技能,还可以培养表达情感和情感沟通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音乐,学生还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创作方法和音乐结构,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传统音乐的启发下,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中华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跨学科发展,提高音乐素养
中华传统音乐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这些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通过演奏一首古诗词配乐,不仅能够学习音乐表演技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学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学科交叉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通过融入传统音乐元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水平,还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对于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困境
(一)音乐学科缺乏重视,边缘问题严重
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普遍重视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分数表现,因此,学校更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时间分配给与考试成绩直接相关的科目,如数学、语文和英语,音乐学科往往被视为辅助性科目,常常在学校课程中被忽视,音乐学科的师资队伍问题也加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困境。在很多初中学校中音乐教师的培训和素养主要集中在音乐技能和西方音乐理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有限,这使得教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资源来传授中华传统文化,限制了学生对音乐教育的体验。除此之外,音乐学科的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音乐课往往只有一个课时,难以涵盖丰富的音乐内容,音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教授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以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这导致了中华传统文化难以在课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在音乐学科中的渗透。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材相对单一
当前初中音乐学科教学中,面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师素质待提高和教材相对单一,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共同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有效传授与传承。教师素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有关中华传统音乐的教材、乐器和录音设备等,这些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难以获得深入的音乐教育体验[3]。教材的相对单一也是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困境之一,目前,音乐教材主要以西方音乐理论和作品为基础,较少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种教材设置使得学生在音乐学科的教育中接触到的主要是西方音乐,而中华传统文化则无法渗透到日常音乐学习中来,使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内容。
(三)学科教育不够系统,学生兴趣缺乏
学科教育不够系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具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培养。然而,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往往零散地出现在教材和课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难以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理解,也无法深入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这种不系统的教育方式使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受到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兴趣缺乏是另一个困扰初中音乐教学的问题,在初中音乐学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缺乏主要源于音乐教育内容的单一和教育方法的不足,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相对有限,学生难以感受到其中的吸引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导向的学科教育也限制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往往被迫背诵知识,而不是通过实际的音乐演奏和体验来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更加重视音乐学科,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音乐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通。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注重教材更新,丰富多样化文化内容
注重教材更新和丰富多样化文化内容是在初中音乐学科中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一项关键策略。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的教材和内容往往受到限制,主要集中在西方音乐理论和作品上,而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往往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授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充分重视教材更新和文化内容的多样化。教材更新是确保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首要步骤,当前的音乐教材通常偏向于西方音乐,而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需要制定新的音樂教材,将丰富的中华传统音乐内容融入教材中,包括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传统音乐乐器、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以及中华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理论,这样一来,在音乐学习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丰富多彩性,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文化内容的丰富多样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方式,音乐教育应该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中华传统音乐,如南音、京剧、蒙古族长调、西部山歌等,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传统,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除此之外,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其将中华传统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中[4]。
(二)加强师资培养,实现专业化发展
音乐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学科,而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至关重要。当前的音乐教师在师资培训中主要接触相关西方音乐理论和技能,而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培训相对较少,这导致了许多音乐教师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有限,无法深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师资培养应该包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点,以及相关的演奏技巧和理论,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给学生,并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5]。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这需要建立音乐教育的专业培训体系,使音乐教师具备更强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更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体验,传授中华传统音乐文化。
(三)丰富音乐活动,开展兴趣化学习
丰富音乐活动和开展兴趣化学习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策略,尤其在初中音乐学科中,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文化认同。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比赛、音乐会、合唱团、乐队、音乐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演奏和表演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演奏中华传统音乐作品,学习传统音乐乐器的演奏技巧,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活动,学生将更深刻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华。音乐教育应该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在音乐学科中自主探索和学习。通过兴趣化学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具体方面,如学习一种特定的中华传统音乐乐器、参与传统音乐表演、创作自己的中华传统音乐作品等,这种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方式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社区活动和民间音乐团体,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音乐体验;与专业音乐家和爱好者一起演奏和学习,深入体验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四)注重学科融合,加强实践化教育
学科融合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音乐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艺术科目,与历史、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有着密切关联,学科融合可以将中华传统音乐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例如,音乐教育可以与历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华传统音乐的演变,或者与文学教育相结合,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理解中华传统音乐的歌词和表达方式。这样的综合学科教育将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除此之外,在实践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演奏、演唱和创作中华传统音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一文化[5]。实践化教育可以包括学生亲自演奏中华传统音乐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或者参与传统音乐表演,如京剧、民间戏曲等。学生还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中华传统音乐作品,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中。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将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华。整体来看,实践化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可以参观音乐演出、音乐工坊、音乐博物馆等,亲身体验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这种实践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文化视野,培养对中华传统音乐的兴趣。
四、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渗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也能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学科中的渗透来培养更多有音乐素养的学生,从而促进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姜郁雯.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方式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121-123.
[2]陈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02):66-68.
[3]聂郁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888-1889.
[4]石雨鹭.浅谈发挥初中音乐课堂育人功效的实施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创新理论与研究网络论坛研讨会论文集.教育教学创新理论与研究网络论坛研讨会论文集,2022:479-482.
[5]张丹.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探析[J].戏剧之家,2022(1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