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秧歌的发展变化及传承

2024-05-28郝茂繁王冉

参花(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秧歌舞者东北

郝茂繁 王冉

东北秧歌是流行于东北地区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源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艺术形式较为鲜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当前东北秧歌的特点与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支持。东北秧歌在表演形式上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是当地民众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方式,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东北地区人民质朴、热情的性格特点。基于此,本文将深入研究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与发展变化,以期为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特点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东北秧歌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舞蹈艺术,东北秧歌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身体姿态、基本步伐,还是节奏、动律等,都鲜明地体现着东北地域特色。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诙谐、热烈,节奏明快,技巧繁多,具体特点如下。

(一)步法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包括前后踢步、顿步、颤步、跳踢步和侧踢步等,在踢步时,上半身适当前倾,跨步上提,膝部略微屈伸,踢腿速度快、幅度小,主力腿的交换要稳而有力。东北秧歌的步法灵活多变,看似豪放,但步伐稳定,收放、强弱对比明显,突出“落脚稳、出脚急”的特点。

(二)姿态

东北秧歌表演风格可概括为“稳、艮、浪、俏”。其中,“穩”是指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要保持肢体直立,中心稳定,通过头部、胸部以及四肢之间的协调配合,展现出独特的韵律与节奏感。“艮”是指舞蹈所表现出的洒脱、豪放的个性,舞者头部姿态灵活转动,肢体动作力度适中,配合丰富多样的面部表情,极大地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与动感,生动地传递着作品情感。“浪”体现在舞者的身体姿态,通过胸部起伏、腰部扭动和四肢屈伸等动作,能够生动展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形态美和韵律美。而“俏”更注重舞蹈的情感表达,在进行秧歌舞蹈时,要注重展现东北秧歌的俏皮欢快。

(三)节奏

东北秧歌以传统乐曲为主,且多为2/4拍,少部分为1/4拍和4/4拍。节拍重音不一定固定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也可能出现在最后一拍或是小节中间。东北秧歌曲目的节奏变化多样,常大量使用附点音符,尤其在慢速或中速的乐曲中,附点音符的使用更能突出东北秧歌“落脚稳、出脚快”的风格特点。在东北秧歌表演中,鼓点同样有着多样的变化,时而舒缓,时而紧凑,与舞者动作相呼应,能够赋予秧歌独特的节奏感。另外,东北秧歌还可以即兴创作,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可以结合音乐节奏和情绪变化即兴调整动作,展现出多元化的舞蹈动作与节奏组合,不仅能够体现出舞者的创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与趣味性。

(四)动律

动律是东北秧歌的核心要素,也是其魅力所在。首先,在舞蹈过程中,舞者需要始终保持身体稳定,行走、跳跃、转身等动作都要保持重心稳定,给观众以稳健扎实之感。这种稳定性除了表现在舞者的体态上,还表现为舞者动作的连贯、流畅。其次,舞蹈动作的动律主要表现为舞者身体扭动以及动作幅度的大小。大幅度转动和摆动可以展现出秧歌独特的韵律感,使东北秧歌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俏”表现为舞蹈动作的灵巧、轻盈和俏皮,舞者在表演中通过快速的步伐,俏皮的表情以及灵活的转身,既能展现出身体的轻盈灵巧,给人以欢快之感,又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另外,动律也表现为鼓相和手巾花等,鼓相是表达人物思想的重要手段,多由叫鼓、连鼓、翻身、鼓相组成,是一个综合体,不同性格的人物运用不同的叫鼓方法。手巾花则有不同的拿法和扭法,需要舞者根据舞蹈组合灵活运用,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舞蹈作品蕴含的情感表达。需要注意的是,舞者在做手巾花动作时,要注意和舞蹈姿势的协调配合,速度可以根据节奏变化展现。

二、东北秧歌的发展变化

(一)音乐节奏转变

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音乐节奏的转变最为显著。

传统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较为跳跃、明快,鼓点较为密集,同舞蹈的活泼特点相互呼应。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逐渐转变,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东北秧歌在继承传统秧歌明快节奏特点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现代化音乐元素。例如,有些秧歌作品采用流行音乐的编曲方式,借助吉他、合成器等现代乐器,极大地丰富了秧歌的表现形式,更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其次,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有所变化。传统的秧歌音乐节奏快速、活泼,而当前秧歌的形式则更注重节奏感与层次感,在慢板中体现柔情,在快板中展现激情,快慢节奏的交织变化使东北秧歌更具表现力与张力。最后,东北秧歌音乐节奏中还有很多情感元素的融入,相较以往直接通过欢快、喜庆的形式展现情感,当前的秧歌舞蹈更多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展现群众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东北秧歌的观赏性与感染性。

(二)动作幅度变大

传统东北秧歌的动作幅度较小,给人以含蓄温婉的艺术美感。随着不断地创新与改良,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幅度逐渐变大,更多表现出奔放、热烈的风格特点。

在当前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设计中,一方面,更注重应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例如,通过大幅度跳跃、摆动以及转身等动作,巧妙传递出东北秧歌的热情与活力。另一方面,舞者还会通过夸张的手势和表情增强舞蹈表现力,将舞蹈情感直观地传递给观众。舞蹈动作幅度变大,也对舞者的舞蹈功底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东北秧歌的舞蹈编排方面,现代东北秧歌注重舞蹈动作的幅度变化和对比,通过不同动作组合与节奏变化,可以让舞蹈更具观赏性,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现代东北秧歌舞蹈融入了很多夸张的服装与道具,其色彩鲜艳,进一步增强了舞蹈表现的视觉效果。

(三)审美意识转变

传统东北秧歌具有“稳、艮、浪、俏”的动律特点,加之明快、跳跃的节奏,秧歌舞蹈整体呈现出粗犷豪放、朴实自然的美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传统舞蹈的审美理念也随之转变,对东北秧歌的艺术美感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观众对于舞蹈的欣赏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喜庆和热闹,对舞蹈的内涵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东北秧歌在舞蹈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情感表达和更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不断丰富舞蹈内涵,通过舞者细腻的表情和动作来展现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而将情感更好地传达给观众。现代审美理念强调舞蹈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要在保留东北秧歌传统风格特色的同时,主动对舞蹈动作及编排进行创新,积极融入现代元素,不断丰富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另外,舞者也要持续学习和训练,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舞蹈能力,才能让东北秧歌舞蹈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

三、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一)挖掘生活中的创作元素

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东北秧歌也应积极创新并广泛传播,要增进群众对东北秧歌艺术风格特色的认知和了解,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创作元素,促进东北秧歌舞蹈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东北秧歌源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舞者可以观察当地民众耕种、收割以及打场等劳动场景,提炼出更具生活气息的动作元素,将其融入舞蹈创编中,使秧歌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好地展现出当地民众的劳动精神。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民众性格豪爽、热情,将这种情感融入舞蹈表演的具体动作与表情中,有助于秧歌舞蹈的情感表达更为生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代生产生活也为东北秧歌创编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素材,如杰出人物事迹、社会热点话题以及科技成果等,都能够成为东北秧歌创作的灵感来源,提炼这些元素并融入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中,可以赋予秧歌舞蹈作品一定的时代感。另外,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东北秧歌创作中,不仅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素材,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其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適宜的节奏处理

东北秧歌乐曲节奏明快、富有变化,需要舞者既能确保重心稳定、步伐稳健,又能进行欢快的情感表达,其独特的节奏处理方式,让秧歌舞蹈表演兼具活力与稳重。因此,在传承和保护秧歌艺术的过程中,应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节奏处理。东北秧歌舞蹈动作幅度较大,表情夸张,快节奏部分可以采用紧凑鼓点以及快速步伐展现秧歌舞蹈的激情与活力,慢节奏部分则采用柔和的旋律和稳健的步伐展现秧歌的柔美细腻。东北秧歌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还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传递方式,需要关注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调整节奏强弱、快慢传递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

(三)持续融合时代元素

在传承东北秧歌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探索更加前沿的节奏处理方式,增强其创新性。一方面,可以融入其他舞蹈节奏、现代音乐元素或日常生活元素,为东北秧歌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迎合时代与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东北秧歌“摘黄瓜”是一种较为活泼、有活力的表演组合,如果舞者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在表演中易出现动作僵硬、机械的情况,难以将摘黄瓜的生活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让舞者观看视频,或是深入农村生活,亲自实践感受摘黄瓜的动作要领,然后结合音乐构建生活场景,才能使舞者的表演更为自然、生动。除了舞蹈动作需达到标准以外,舞者也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持,这样才能使表演风格更加突出、鲜明,使舞蹈表演更具感染力,能够带给观众别样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技巧表达新颖主题。例如,秧歌作品《迎春花》主要以手巾花道具为表演元素,在练习作品前,舞者要深入了解东北地域的风俗民情等,并在此基础上,对东北秧歌中的手巾花技巧进行反复打磨练习,并将其融入肢体表演中。通过对音乐旋律的快慢板进行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动作单一,更好地展示舞蹈内在的韵味和个性。东北秧歌的手巾花技巧多样,在练习时,通过手巾花的上下飞舞,可以生动展现出“冬天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场景,从侧面表达出秧歌作品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使舞蹈的呈现效果自然、生动。

除此之外,在服装道具等方面,东北秧歌也应紧跟时代需求进行更新升级,尤其注重将现代舞台技术、服装设计等元素融入秧歌舞表演中,通过对灯光、音响和舞台道具的使用,可以使秧歌舞蹈呈现出更好的表现效果,促进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东北秧歌作为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但由于其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要想推动东北秧歌实现创新发展,除了要保留传统基础,保持“稳、艮、浪、俏”的舞蹈风格,还要积极融入时代前沿要素,从内容主题、道具服饰以及舞蹈技巧等方面进行创新,为东北秧歌舞蹈注入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民族舞蹈实现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芮希.东北民歌《看秧歌》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J].文化学刊,2024(01):193-196.

[2]潘薇佳.生活美学的身体表述——从《姥姥的田》看东北秧歌的舞台表达[J].舞蹈,2022(06):79-82.

[3]姜洋,徐子淇.东北民族民间舞蹈中“袖头秧歌”的价值分析[J].明日风尚,2023(20):1-3.

[4]姜洋,郑一民.东北地域文化视角下“沙拉鸡舞蹈”的发展研究[J].尚舞,2023(18):105-107.

[5]焦慧敏.地域审美视域下“手绢”在东北秧歌中的价值剖析[J].明日风尚,2023(12):34-36.

[6]赵跃旭.近代以来中国民风民俗与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以东北秧歌为例[J].收藏,2023(05):

174-176.

[7]李明睿.关于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与表演的两点思考——“向心感”“音乐曲调”的运用[J].尚舞,2023(09):111-113.

[8]李怡洁.东北民歌《看秧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3(01):26-28.

[9]韩艾佳.浅谈东北秧歌双颤在舞蹈《待嫁》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2):

158-162.

(作者简介:郝茂繁,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王冉,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秧歌舞者东北
舞者
舞者
舞者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