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崇韩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

2024-05-28庄志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8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物

庄志平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潮州作为崇韩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发扬地,崇韩文化所涉及的文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文章通过文化传播学视角,揭示宋代以来潮州崇韩文化的传播规律,以探索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道。

关键词:潮州崇韩文化;韩文公祠;文物;湘子桥;文旅融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39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①。文化与旅游是联系、发展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瞩目的传世文化名片为“韩公治潮”及衍生出来的崇韩文化。崇韩文化属于潮州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既是宋代以来潮州儒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当前潮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和动力源泉。因此,对潮州崇韩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行探索,颇具现实积极意义。

1 潮州崇韩文化概述

潮州“崇韩文化”作为传承千年的文化,是潮州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1.1 潮州崇韩文化的基本内涵

根据“文化”概念进行演绎,潮州崇韩文化是指当地官民尊崇韩愈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在市区内的物质文化有韩文公祠、湘子桥、昌黎旧治坊、太山北斗坊、祭鳄台、景韩亭、叩齿庵、浪西楼等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极具历史文物价值;而非物质文化有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潮州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八景之一)、赵德编纂的《昌黎文录》(国内最早的、没有刊印的韩愈选集)、刘允刊刻的《昌黎先生集》(据刘真伦教授考证,此书源自北宋相关监本)、《韩愈的一生》(洪流、曾楚楠、黄挺合著)、潮剧《韩愈治潮》等,以及为纪念韩公而赋其名姓的山水、堤路和学校等,如韩山、韩江、昌黎路、韩堤、韩山书院、昌黎书院、昌黎路小学,涉及韩愈思想文化研究、人物事迹考据、地理、文学、戏剧、艺术等。自宋代以来,潮州崇韩文化传播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其本质特征是官民积极弘扬韩公勤政爱民的实践精神。

1.2 潮州崇韩文化的产生原因

潮州文化界对此研究有年,权威说法当推潮学大家曾楚楠莫属,其文《潮州为何有“崇韩文化”》(引自《潮州日报》)谓:“潮州产生‘崇韩文化的原因有时代潮流、理学风气之推动、韩愈的人格魅力等。”这里涉及哲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其中“时代潮流、理学风气之推动”是全国崇韩文化产生的共性原因,而韩愈的人格魅力为潮州崇韩文化产生的个性原因。

1.2.1 关于共性原因

刘真伦认为:“韩学是宋代的显学,宋人对韩学的接受,奠定了宋学的基础;宋人对韩学的怀疑与批判,推动了宋学自身理论思维的成熟与理论系统的完善。”②在宋初,韩愈思想文化在众多名人官员的推动下,传承活动如火如荼,出现“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盛况,其中推动力最大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学者非韩不学”(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足见其对韩学的高度崇拜,次之有柳开、王禹偁等人,崇韩文化也由此发端;宋中期再有孙复、李觏等人,至此韩公在思想、学术、文学上的地位逐步被肯定③;宋后期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也继承发展了韩愈的儒家正统思想,理学体系日臻完善,从而进一步确立韩愈思想文化的历史地位。迄今,韩愈思想文化的地位已有定论,“韩愈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为面临社会转型的华夏文明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道统;即开创合学统、政统、文统为一体的儒学道统,强调儒家学说的传承统绪”④。

1.2.2 关于个性原因

众所周知,韩公是传播儒家学说、弘扬儒家思想的核心人物,而贬潮之后才是其儒家信仰成熟的标志,则如劉真伦所谓:“元和十四年贬谪潮州以后,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发展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韩愈的道统思想已经由理性的思考转变为人生信仰、终极关怀。”⑤这使得韩公在治潮过程中更具独特人格魅力,其“勤政爱民”实践精神得到更淋漓尽致展现:一是恪守儒家积极用世精神,面对仕途艰险的前景仍然忠贞不渝,实事求是地制定“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略,把儒家核心思想之“仁”视为最高道德理想,其在潮撰写的《又祭止雨文》犹见一斑,文曰:“刺史不仁,可坐以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面对大雨蹂躏当地农桑,其甚至敞开心扉立下誓言,拳拳之心,让人感动垂泪。二是展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女儿韩挐惨死贬途、治所环境险恶的状况仍然迎难而上,若以资迁般推动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和延师兴学等工作,尤其是大胆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使后世出现“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由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苏轼《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从而赢得“八月居潮万古名”之美誉。三是践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面对政务繁杂、矛盾交织的局面仍然锐意进取。《新唐书·韩愈传》载:“初,愈至潮,问民疾苦。”在极短时间内,“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韩愈《鳄鱼文》),还亲自到今潮阳县之大湖山、今揭西县之玉峰山进行祈农活动,其为民之举传为历史佳话。四是秉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面对州穷民困、州学荒废的景况仍然克己奉公,“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盈余,以给学生厨馔”(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把相当于在潮州履职期间的所得俸禄捐给当地教育事业,并婉拒岭南节度使孔戣给予的额外补贴。正是因为韩公勤勉廉洁之人格魅力,才有自宋迄今的潮州崇韩文化。

2 潮州崇韩文化的传播规律

自宋代以来,随着区域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儒家思想的地位渐固,潮州历代官民以传承韩公“勤政爱民”实践精神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崇韩文化的传播,实现三个时期波浪向上的独有发展规律。第一,宋为“确立启蒙期”:一方面教育成为崇韩文化的主推手,莅潮官员延续韩公兴学之道,官办书院“韩山书院”“元公书院”与州县学相继涌现,普罗大众的敬韩意识、崇儒思想得到启蒙,出现“第进士者衮衮相望”⑥的状况,北宋陈尧佐在《送王生登第归潮阳》谓中说,“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对潮州文教盛况进行褒扬,“海滨邹鲁”自此成为吾潮之文化标识。南宋曾汪也感叹道:“乐作疑游太古庭,韩门今喜见诸生。”“韩门弟子”遂成潮州官员学子引以为傲的称谓。而对韩公兴学地位的描述,南宋陈庆馀曰:潮州“文物之富始于唐而盛于我宋,爰自昌黎文公,以儒学兴化,故其风声气习传之益久而益光大”⑦,字里行间崇韩意味浓厚。伴随而至的是潮郡山水改姓为“韩”,这从北宋初、末陈尧佐、刘允所作的两首同名诗作《韩山》得到印证,而“韩江”一词也在南宋刘昉诗句“名德重韩江”出现。另一方面,建祠以确立韩公的儒家地位、教泽之功和传承之源。先是陈尧佐在咸平二年(999)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其仕潮不过官州倅,竟效韩公著文驱鳄,开地方官崇韩之先例”⑧,并写下《招韩文公文》,强调“祀之之义,盖所以奖激忠义而厉贤才也”;继之王涤在元祐五年(1090)迁祠至城南七里;而丁允元在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辟建韩公“忠佑庙”于韩山并固续下来,延绵迄今830多年,是目前我国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专祠。第二,元、明、清、民国为“推动发展期”:这一时期潮州的自然经济绝大多数时间内仍占主导地位,崇韩文化在潮州传播尤为深入人心,以韩祠修建为例,在潮州府范围内新建小型祠堂超过八座,而韩山祠的修建次数最为频繁,新增遗存下来的文物碑刻就有34块,其熠熠生辉之态,堪称经典文物瑰宝。另据志书查悉,原祠内还有的元代何民先之《重建水东韩庙记》、赵孟仆之《重建潮州韩文公庙记》及清代方功惠之《重修韩山昌黎祠记》等文物碑刻俱佚失,尤为可惜。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全面繁荣期”:潮州范围内韩愈思想文化研究掀起阵阵热潮,除了举办“纪念韩愈治潮1200周年学术研讨会”“潮汕地区韩文公祠遗迹展”等活动外,韩文公祠得以增其旧制、修葺一新,韩学、崇韩文化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成为潮人崇韩敬韩的文化自觉。

3 潮州崇韩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讨

文化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潮州作为广东的“东大门”,与全国其他名山大川城市不同,其文旅业的比较优势是崇韩文化,所以推动潮州崇韩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3.1 要高举潮州崇韩文化大旗,引领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历史文化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潮州崇韩文化作为一张传世文化名片,我们一定要发掘、提升崇韩文化的内涵精华,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潮州市打造成为全国崇韩文化新高地。一要宣传好潮州崇韩文化,以构建“昌黎旧治、韩韵遗珠”文化古城为目标,加强对崇韩文化的宣传推广,通过网络、电视、新媒体和数字展览等现代媒介,让更多的人知晓其核心要义,提高公众对崇韩文化的关注度,推动崇韩文化辐射力。二要传承好潮州崇韩文化,与时俱进地继承韩公思想文化、实践精神,深入发掘这座珍贵的宝藏,使其成为我们思想、道德、文化的精神源泉;同时要在保护好崇韩文化文物遗迹的基础上,全面展示韩祠众多明清文物碑刻的魅力,全力展现“韩祠橡木”新风采,全心推介韩祠四季美景—韩台春棉、韩檐夏雨、韩亭秋月、韩坡冬阳,让游客充分领略底蕴深厚的崇韩文化。三要建设好潮州崇韩文化,通过举办崇韩文化旅游节,把纪念韩公治潮活动与潮州文化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潮州旅游形象宣传,持续扩大崇韩文化影响力,使崇韩文化成为海内外游客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要适时召开“韩愈与潮州”“崇韩文化”等学术研讨会,出版一系列崇韩文化的书籍,创作更多与韩公相关的剧本,全方位弘扬潮州崇韩文化。

3.2 要做好潮州崇韩文化规划,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潮州作为崇韩文化的最主要平台,要从长远的眼光做好总体规划,整合有关崇韩文化的历史遗迹、历史传说、历史记载等资源,借鉴“他山之石”,汲取“经验之道”,并在相关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在全市范围内重点规划打造桥东崇韩文化商圈,形成有别于古城牌坊街商圈和龙湖寨商圈的特殊业态,推进商圈差异化发展。对于桥东崇韩文化商圈,要以韩文公祠为中点分南北片进行规划建设,打造范围更广、文化更深、商业氛围更浓的文旅產业。一方面要规划发展韩山(笔架山)北片“韩愈文化园”或“崇韩文化园”,在新建楼阁内分别设置韩愈生平展、韩愈思想文化展和韩愈治潮展等;建设苏碑亭,亭内可树二碑,即勒立新集苏轼书法字体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和修复现藏于韩祠内的元代摹苏体《庙碑》文物残件;同时沿着山坡建设历代崇韩名臣循吏生平事迹、塑像长廊,还可重修历史上著名的揭阳楼、侍郎亭等。另一方面要在做好拆迁腾退基础上,规划发展韩山南片文化街、美食街、精品街的建设,大力推进笔架山宋窑遗址公园建设,推动韩山沿山栈道建设,使桥东崇韩文化游与古城文化游融为一体,助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3.3 要重构潮州崇韩文化拼图,促进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众所周知,潮州古城内崇韩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分布较为集中,韩祠、湘子桥、祭鳄台、景韩亭、叩齿庵、浪西楼等呈现“U”形排列,其中社会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韩祠、湘子桥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祠作为宋代遗构,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而作为潮州历史文化地标的湘子桥更是海内外驰名的胜景,建自宋乾道七年(1171),位于韩山之前,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历史上曾用名有“康济桥”“丁公桥”“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取自韩公侄孙韩湘及其相关民间传说“仙佛造桥”,因浓浓的崇韩文化情结而广为流传。祭鳄台相传为韩公曾于此设坛祭鳄,故名。景韩亭内置雍正年间知府龙为霖购勒的相传为韩公手书的《白鹦鹉赋》碑刻。叩齿庵源自韩公与大颠和尚交往之民间故事。浪西楼出自贾岛律诗《寄韩潮州愈》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对此,我们可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文物景点的地理方位绘制出一条富有遗风余韵的崇韩文化旅游线路,即韩祠—湘子桥—叩齿庵—景韩亭—浪西楼—祭鳄台,同步做好路线宣传推介和各景点软硬件建设,积极与古城其他景点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尽最大努力使潮州这一最具崇韩文化气息的文旅路径成为潮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品牌标识。

3.4 要提升潮州崇韩文化产业,推进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一方面,构建崇韩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在做好市容环境、治安环境、社会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文旅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食品、酒店、民宿等“韩”字招牌的规范性管理,全面构建法治、诚信、包容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构建崇韩文化产业体系,要注重产业创新,大力发展主题文化、主题文艺等产业,挖掘“韩公治潮”的文化基因,开发具有崇韩文化特征的群游活动,如崇韩文化巡街、文艺表演、韩江游等,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注重产业的横向契合,要把崇韩文化与潮州的陶瓷、食品、五金不锈钢、印刷包装、服装工艺、塑料制鞋、茶叶、花卉八大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崇韩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抢占区域乃至全国商业市场。注重业态的有效提升,迎合“Z世代”旅游消费业态,探索发展“互联网+崇韩文化”新型业态,形成网络与实景紧密结合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3.5 要打造崇韩文化人才阵地,助力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人才是推动区域文旅融合高发展的制高点和重要引擎。一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育,高度重视有利于韩愈思想文化、崇韩文化等研究人才的引进,实施开放包容的人才激励措施,吸引更多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传播学方面的硕博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努力为其多出成果创造条件,切实为崇韩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二要注重地方人才梯队建设,鼓励、支持地方人才深入开展崇韩文化研究,充分发挥韩文公祠这一崇韩文化高地作用,开展学研互动交流模式,以传帮带方式培育中青年骨干,筑牢人才阵地。三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采取集中培训、实战演练形式,加大对导游、文宣人员、讲解员的文化输出,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讲好崇韩文化故事,从而提升全市文旅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助力潮州文化强市战略。

注释

①陈莉.中西旅游文化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3.

②《四书五经》编委会.四书五经:第三卷[M].北京:中国书店,2011:978.

③⑧饶宗颐.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0.

④韩愈.昌黎文录辑校[M].刘真伦,辑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12-13.

⑤刘真伦.韩愈思想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24.

⑥《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五。

⑦陈香白.潮州三阳志辑稿 潮州三阳图志辑稿[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70.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