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朝对太平缸的铸造、使用与管理(下)

2024-05-28赵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8期

赵晨

摘 要:太平缸是宫廷大型陈设器,按照皇帝的要求委派专人铸造,造好的太平缸由铸造部门负责运送和安设。每座太平缸均配石座,冬季配缸套、缸盖等,并且烧炭熏缸;夏季栽藕养莲。全年注满清水,由专人添水维护。太平缸用于宫廷防火,随缸配备激桶。

关键词:太平缸;石座;室外陈设;防火储水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35

1 太平缸的铸造程序

相较于其他器物而言,太平缸的铸造流程比较简单,造型也并不复杂,皇帝有时会直接要求仿照现有的器型铸造,只对尺寸和成色作详细的要求。张丽将造办处承接的活计分为“命活”和“节活”两种①。太平缸是宫廷内的大型陈设器,亦可以重复使用,在《清档》的记录中,太平缸的铸造任务通常以“命活”的形式出现,即皇帝提出需求,委派专人办理,并且参与到器物设计、铸造和摆放等各个环节。

以铸造铜缸为例,由总管内务府大臣向铸炉处官员传达御旨,铸炉处的官员要编报预算,根据所需铜缸的数量,核查现有铜料情况,设计铸造方案,如铸炉处存贮铜料不够,则由总管内务府大臣出面收缴,或向宝泉局、宝源局等处请领。确定了铸造方案,则需要由笔帖式画样稿呈览,一般情况下,皇帝会对样稿提出修改意见,也有可能直接要求仿照现有的铜缸成做。在确定了铜缸的样式、尺寸和数量后,铸炉处的官员就要制订详细的铸造计划:①铸造的成活时间。皇帝交办的活计通常是做得越快越好,但铸造铜缸需要翻砂做模,冬天做模容易开裂,因此铸炉处官员会请示延长工期;但对于制作祭祀用器这类急用之物,铸炉处也会特事特办。②核算工料银两。铸炉处官员在汇报需用物料、工价等情况时,需要详细说明估用工匠、匠役数量,节省了多少,实用多少,还有所用匠夫的工价、买办物料的花销、使用库存铜料折算后的花费等,查核房将对上述数据比照从前的实例进行查验,确保没有靡费的情况。以上步骤均得到皇帝的应允,则可以开始按照工序铸造,并在提交期限内完工。铜缸大多有刻款,在主体铸造完成后,由笔帖式画样,根据皇帝的指示照样刻款。铺首也是如此,若是只用提环,则与缸同时铸造。

铜缸成造完成并不意味着铸炉处的任务完结。在确定铸造任务之初,皇帝便已设想好所铸铜缸要摆放何处,铸炉处要将新做的铜缸拉运至指定位置,如若换摆,撤下的太平缸也由铸炉处先行挪运存贮。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总管内务府大臣三和奉旨率员将铸炉处铸造的铜缸十六口由铸炉处抬运至安设之处,再将原安设的铜缸分别拉运至换摆处,所有用过的匠夫工价和买办拉运工具的费用均向广储司支领。

2 太平缸的使用与管理

①太平缸的安设和迁移。正如前文中所说,太平缸的安设和挪运均由太平缸的铸造部门铸炉处一并办理。清代搬运大物主要采用拉运和抬运的方式,根据运送的路线选择在宫内如何运输。乾隆三十二年铸炉处成造了16口铜缸,这些铜缸先由铸炉处抬运至景运门外,再由景运门外拉运至重华宫前后殿安设。将太平缸从铸炉处运至重华宫需要用到拉船、滚木、大杠、肩杠、木板、门闩、大绳、扎绳、连二绳、包裹铜缸毯块等物。拉船是一种可以水陆两用的船只,清代“陆地行舟十余里向来拉船运货”②,拉船在水下和陆地上均依靠纤夫拉拽行驶,故而形成了拉船纤夫这样一种苦力职业,在宫中拉运和抬运重物都由这些匠夫完成。拉船也由造办处制作,以备拉运。铜缸需用毯块包裹起来,用扎绳捆缚,以免缸体在搬运途中滑脱或磕碰损坏。在缸底和四周用木板和门闩封护,垫在拉船与缸体之间,最后再用大绳牵拉;如果是抬运的话,则在下方再垫肩杠、大杠,几名匠夫分散在四周共同抬运。

②作为宫廷陈设器使用。紫禁城内的室外陈设多配有底座,如铜鼎、铜炉等。陈设太平缸应按惯例配做石座。乾隆十年“三月二十七日郎中佛保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旨,将寿明洞铜缸八口,内选两口齐全地收拾好,交杨作新,重华宫用”③。做好的新缸“俱配石座,得时缸在重华宫后殿院内安设”④。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为圆明园安佑宫铸造8口铜缸,要求石座按照宫内现设铜铁缸石座式样配做。经过笔者实地调查,紫禁城内现存的太平缸石座式样(图1)有两种,石座的平面都为圆形,尺寸较缸底略大,地面以上的高度为20~30cm,因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进行过数次路面整修,院内部分石座的下半部分陷入地面,不便统计。绝大多数现存石座为4块扇形砖石和1块封门石拼成一个圆形,石座中空,封门石可以打开,封门石整体呈圆弧形,侧面平面大致呈方形,带有提手,与其他4块扇形砖石形成一个圆形石室,用于添放木柴炭火。在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殿前也摆放有成对的铜缸,其底座(图1)与紫禁城內的太平缸石座形制大致相同,但除封门石外的砖石仅为2块弧形砖石拼成。在紫禁城内还发现一种圆形石座,由6或7块(不完全统计,现发现有6块石座和7块石座各一对)扇形砖石拼接而成,且没有封门石。按照文献记载,封门石的主要用途是当冬季来临时,方便将炭块或木柴添于石室中,对太平缸内储水进行加热,使其不会结冰。封门石的体积较石座的其他部分都要小很多,便于拿取。

③作为防火储水器具使用。除固定的石座外,太平缸还配有一些可随时拿取缸盖、缸套等。乾隆五十五年,圆明园安佑宫的四口铁缸挪运至中正殿东西配殿,乾隆帝指示需照例“应用铁火车四个,踏跺四个,缸盖四个,黄布面毡裹缸套四个”⑤,也就是每口太平缸需配缸套、缸盖、踏跺、铁火车各1件。每年的十一月初一日起,要由专人为太平缸套上毡套、盖上缸盖,每天在每口缸的铁火车内燃烧3斤黑炭,确保缸内的水不结冰,直到次年的正月三十日撤下。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融水的燃料是放在缸下石座中间,置于一容器中,定期由专人打开封门石查看并添加炭火,笔者也认同这一说法,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武英门外等处还保留着没有封门石的石座,组成石座的砖石大小均匀,拼缝整齐,沉重的太平缸置于其上是很难将其中1块砖石取出的,冬季在石座内取放炭块就很难实现。《国朝宫史》记:“(乾隆六十年)宫殿庭院设有贮水大铜铁缸,平时具满贮清水,每岁小雪节安设缸盖,盖中设铁屉,贮火融水,至开年惊蛰节撤去其缸盖铁屉。”⑥现在故宫博物院隆宗门外的铁缸上有1件铁缸盖(图2),在铁盖下安设铁屉,铁屉在水面之上且靠近水源,融水的效率也高。这种融水的方式到嘉庆以后逐渐改变,嘉庆二十五年整修太平缸石座时,石座已是4块青砂石和一块火门拼接而成的样式,缸盖为松木制成⑦。

太平缸还配备防火工具(图3)。雍正四年十月初十,“太监张玉柱传(入铜作)旨,宫殿等处凡有水缸水桶等处,随缸桶的大小做抽水激桶,宫殿近处做细致些,外围做粗糙些,或做漆的或做皮的,着海望酌量着做,钦此”⑧。

④日常维护情况。“禁城内原设吉祥缸,向分冬夏随时添水。”⑨太平缸内全年都注满清水,分冬令和夏令两种方案对太平缸进行日常维护。现有的史料中对如何给太平缸添水、活水有明确记载:“(太平缸)内贮清水,每年十一月初一日起,至次年正月三十日止,每缸三口,派苏拉一名,专司烧炭熏温,毋使凝冻,其二月初一日起,至十月三十日止,每月二次添水,亦派苏拉管理。凡洒扫之事皆听焉。景运门、隆宗门以内地面,每日派苏拉八名,在后右门外听候传唤洒扫,仍由太监带领,毋许擅入。”⑩太平缸归属关防衙门管理,“查宫内吉祥缸关防衙门内管领尚遵循旧制,率领苏拉进内添水”k。待到光绪朝新增设了激桶处,拟定了防火章程后,除内围仍遵旧制归关防衙门督饬添水外,“其外围各缸即责成新设之激桶处苏拉,于每日轮流按处将水添足,并派司员四员,五日一查”l。

出了正月之后,摆脱了缸盖、缸套的束缚,宫人便按照惯例在缸内栽藕养莲。安设太平缸时配备有“铁勺”m,铁勺可用于淘舀淤泥。嘉庆八年闰二月,奉宸苑来文上报了养心殿、重华宫、建福宫、咸福宫、御花园等处院内铜缸栽藕运泥所用“苏拉”的人数,嘉庆指示以后这些地方的铜缸可不必栽藕。此后,太平缸的陈设装饰功能渐弱,防火用途日益成为其最主要的功用。

3 总结

在乾隆帝心里,太平缸是装饰宫廷的陈设器物,也用于储水防火。在乾隆时期的几次大型营建工程后(表1)都会特意安排铸造一批大型宫廷陈设器,如香炉、铜鹤鹿等。这样的安排并不限于紫禁城内,也包括重要的皇家园囿。乾隆五年四月,乾隆重建圆明园安佑宫,营建工程自乾隆五年七月兴工,乾隆八年十一月告成。安佑宫建成后,乾隆帝安排在安佑宫大殿月台上设香炉3座、铜鹤鹿各1对,东西配殿前设铁海6口,安佑门前设铁海2口。我们通过造办处档案发现,海望在乾隆六年奉旨照重华宫铁缸样式铸造了33口铁缸,这一时间正好对应安佑宫的重建工程。另一次大批铸造太平缸则是在他兴建宁寿宫的时期。

在乾隆朝以前,太平缸便是宫廷中防火灭火的重要器具。到乾隆传位前,对太平缸的日常维护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规范,如冬令添水填炭之规直至清末都没有很大的改变。乾隆之后是否还新铸太平缸?造办处档案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从其他文献和实物中可以看到后代铸造太平缸的例子。如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殿前安设的4口铜缸是光绪年间所铸的,上有“天地一家春”“光绪年制”字样n。只不过受原料供应、国力财力的影响,后代对破损的太平缸多是修补,嘉庆还曾成造一批松木海缸,直到嘉庆二十五年总管内务府在马神庙官房内查收了旧存太平缸26口,才用这批铜缸将原本安设的木缸换下。

此外,太平缸也在祭祀用品清单之列,每有祭祀仪礼之日或新做或使用旧存。嘉庆、咸丰、同治时期均有为陵寝成造和运送太平缸的史料记载。此前曾有学者将民宅所摆水缸划为太平缸,太平缸如何定义,是否有等级之分,诸如此类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注释

①张丽.清宫铜器制造考:以雍、乾二朝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5):94-133,163.

②曾国荃.曾忠襄公文集曾忠襄公文集批牍书札[M].1903(清光绪二十九年).

③④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13:乾隆九年起乾隆十年止(1744—174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09-538.

⑤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为行取安佑宫铁缸挪运中正殿东西配殿夹踏跺安设所需缸套等事项等》,檔案号:05-08-030-000030-0062。

⑥鄂尔泰.国朝宫史:上:卷八:典礼四[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149-151.

⑦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嘉庆二十五年《为找领油什紫禁城内及中正殿瀛台北海等处太平缸石座等项所用银钱事》,档案号:05-08-006-000392-0031。

⑧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2:雍正四年起雍正五年止(1726—172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9.

⑨kl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上谕档:十五年:正月:二十九:第3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⑩[佚名].大清会典:嘉庆朝:卷七十七:内务府掌关防处[M].殿本,1818(清嘉庆二十三年).

m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7:乾隆元年起乾隆二年止(1736—173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6.乾隆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司库佛保成做“铁勺四把(安大铜缸用)”进交重华宫。

n谷上礼.北京颐和园的铜文化旅游资源[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全国第10届旅游地学年会暨淳安桐庐旅游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