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影响下邻国古钱币的阶段性发展刍议

2024-05-28李道齐杜改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8期
关键词:古钱币文化传播越南

李道齐 杜改余

摘 要:提出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探讨了中国古钱形制对周边国家古代货币铸造的影响,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阶段性变化明显地引领邻国古钱币也呈现阶段性变化。论证了中国作为古代东亚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各国的铸币文化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文化传播;古钱币;朝鲜;越南;日本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27

中国作为古代东亚经济、文化中心,对东亚文化圈各国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研究东亚古代钱币(以下专指秦以后的方孔圆钱)发现,古代中国钱币面文形制阶段性变化对周边各国钱币面文有深远影响,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阶段性变化明显地引导着邻国古钱币也呈现阶段性变化,朝鲜、越南、日本三国的古代官方钱币面文形制变化尤为如此,但表现形式上又各有特点。

1 中国古钱面文形制

中国古代方孔圆钱都有面文,部分也有背文。面文是方孔钱的核心,对表達方孔钱币用途、年代,乃至反映铸造者的态度、揭示时代风向和政治导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面文入手研究方孔钱币至关重要。根据现存官方发行的流通方孔钱币来看,面文大多有以下几种含义:有的面文意指计值(计重),如半两、五铢、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有的面文寓意吉祥,如丰货、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有的面文表明国号,如唐国通宝、皇宋通宝、大宋元宝、大元通宝等;有的面文记录年号,如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元重宝、崇宁通宝、乾隆通宝等。面文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瘦金体、馆阁体等,有工匠的字,也有皇帝御书,或重要大臣、当世书法家的字。面文的阅读顺序有对读的,如货泉、直百五铢、崇宁重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有旋读的,如乾封泉宝、乾祐元宝、崇宁通宝、隆兴元宝等。古钱的背文则比较简单,一般1到2个字,表示产地、钱值、钱局、批次或炉记等。所以,设计钱样时,尤其注重正面面文的选字、字体和阅读顺序,内外郭的形状、宽度,以及字与内外郭的协调性。通过设计,对钱币正面一些构成元素进行强化,以达到实用、美观、突出重点等目的。

2 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变化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钱币可根据面文的含义、字体、阅读顺序以及文字与内外郭的搭配风格的演化,即面文形制的变化,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发行半两钱,至隋代发行五铢钱,这段时间的钱币面文以记重、记值或吉语为主,面文多变,未形成极严格的宝文制(图1∶1~图1∶3)。第二阶段,自唐高祖发行开元通宝始,经五代,至宋初,该阶段钱币的面文形制模仿开元、乾元等钱,或是直接传承、模仿其面文,或是通过对其削字、改范旧钱来新立面文。这时期铸币的面文,不太考虑四字整体的美感和协调性,字体变化较少(图1∶4、图1∶5)。第三阶段,宋太宗到宋孝宗之间,两宋出现了大量对钱、御书钱等,面文注重美感,重视书字人的身份和书法的艺术性,面文多样,钱币的整体形制次之(图1∶6~图1∶8)。第四阶段是南宋以后,受金朝大定通宝的影响,中国钱币只保留了对读一种读法,更注重钱币整体面文形制,文字书体变化减少,甚至趋于单一书体,这种情况尤以明、清为盛(图1∶9、图1∶10)。

3 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对邻国铸币的影响

3.1 古朝鲜

古朝鲜距离汉文化圈核心地带的中原最近,其货币铸造受中国影响最大。古钱面文书体变化与中国古钱的时间差最小,故最类似同时期中国钱。朝鲜受中国影响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古代朝鲜一直用中国年号而无自己年号。《历代古钱图说》记载,朝鲜在高丽穆宗时,发行了目前已知的第一种历代钱—乾元重宝背东国①,属于东亚钱币面文形制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钱以中国唐朝的乾元重宝为直接蓝本,鲜明地体现出了第二阶段仿开元、乾元钱的特征(图2∶1、图2∶2)。宋徽宗时期是北宋钱币书法的巅峰。同时期始,王氏高丽肃宗也发行了东国、海东、三韩三种钱,存世多,书法篆、楷、隶、行、草俱有,钱文有旋读和对读,宝文有通宝、元宝、重宝,“尽仿中国为之”②,体现出第三阶段注重钱币书法的特点(图2∶3)。1393年,高丽王朝将军李成桂废王自立,建立李氏朝鲜,李世宗五至七年发行了第一批朝鲜通宝,其只有一种楷书面文,明显受同时期中国永乐钱影响,缺乏变化。仁祖十一年再发行朝鲜通宝八分书钱,《李朝实录》载:“壬辰户曹啓曰:‘……请依万历样子,铸成朝鲜通宝,易以八分书,以别新旧”③,直接证明朝鲜铸钱刻意学习了几乎同时期的中国。现存世二期朝鲜通宝只有隶书一种面文(图2∶4),但写法小异很多,类似中国万历、天启、崇祯钱,虽只有楷书面文,但写法多样。之后的常平通宝铸期长、铸地多,每种铸钱机构都有自己特色的面文,且面文随铸期、铸地变化而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基本绕不开石峰体楷书④,极似同时期清朝钱,多钱局铸钱,但面文写法不脱离宋体和馆阁体。这一时期朝鲜钱币面文第四阶段特征极为显明(图2∶5)。

3.2 古越南(安南)

越南是铸钱种类最多、历代钱体系最全面的邻国。北宋开宝年间,丁部领建立丁朝铸大平兴宝,是直接改刻的开元钱,故五代十国钱风浓厚(图3∶1)。前黎铸天福镇宝,亦呈现出越南钱币初创之际的历史特征⑤。李朝是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过渡。一方面,前期李朝学习宋钱自写面文(图3∶2),且楷书较佳⑥,但只是单一的字体,未学到宋钱的多种书法。李朝中期至陈初有所退步,如天资钱是改刻的北宋天圣钱,建中、政平钱多是改刻的北宋祥符通宝(图3∶3),这与五代改刻开元钱成其他面文的做法没什么区别。其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当时造币极少,时间间隔大,新刻面文只为少量铸造,有点小题大做,改刻旧钱则能快速铸钱,节省成本;二是中国钱的面文确实符合当时安南人的审美,如陈朝早期很长时间都故意仿祥符钱的字体铸赏赐钱和纪念币“万劫手”。越南铸钱的第三阶段,是陈朝中期的绍丰、大治钱(图3∶4)。这两种钱有对读和旋读,通宝、元宝俱铸,篆、楷、隶、行、草书俱有,是越南乃至东南亚钱币书法的高峰之一⑦,但以楷书、隶书对读通宝钱存世最常见,其余书体则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当时越南仍以流通宋钱为主,在继前黎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铸钱中,注定要学习宋钱形制面文。但由于同期中国已是元代,钱币形制面文已进入第四阶段,故以较单一的楷书和隶书为主。北属时期,永乐通宝在此广泛流通,反明后越南铸币也直接进入第四阶段,直到阮朝灭亡,方孔钱发行彻底退出历史。后黎钱虽然书体也很漂亮,但明显已开始注重钱币整体形制,书体变为单一楷体(图3∶5)。之后的永寿、景兴钱虽也有篆、隶、楷、行、草体,但明显文字受限于内外郭,字体沿着两者的间隙走(图3∶6),没有端正美观的书法字体出现,反映出与中国第四阶段钱币铸造一样的面文设计特征,即只保留了对读一种读法,注重钱币整体面文形制,文字书体变化减少。

当然,越南由于距离中国汉文化圈核心地带较远,受中国经济文化影响较朝鲜弱,时间延迟较大,且部分时期铸钱间断,故在进入不同阶段时,分界较为模糊。

3.3 古日本

日本是最早仿制中国古钱的东亚国家。《日本书纪》记载,天武天皇曾下令使用货币,根据考古发现,日本早先在奈良地区发行了富本钱(图4∶1)。虽然形制上略受开元通宝的影响,但钱文仅“富本”二字,没有宝文,类似中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丰货、太清丰乐等吉语钱,所以归于第一阶段。据《续日本纪》记载,“和铜元年五月壬寅,始行银钱”,“和铜元年七月丙辰,令近江国铸铜钱,八月己巳,始行铜钱”。也就是说唐朝景龙年间,日本开始铸造以“和同开珎”为首的皇朝十二钱(图4∶2、图4∶3)。“和同开珎”的“开珎”被认为是“开寳”的简写,该钱币的铸造标志着日本古钱币上宝文制度开始确立,其意义类似中国的开元通宝。当时日本大量派遣唐使,充分学习唐朝的各个方面,这些钱早期品种都是模仿开元通宝所造⑧,后期虽减重严重,但仍然是这个体系的。这是日本古钱币形制发展的第二阶段。由于日本当时缺乏铜矿,是铜钱输入国,因此皇朝十二钱越造越小,后期甚至出现了铅钱。自乾元大宝以后,日本官方未铸造第三阶段的钱币。室町到战国时代,有非官方铸造的鐚钱,这里不做讨论。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旧钱尤其是永乐通宝的重视,使当时出现了许多日本仿造的永乐通宝鐚钱(图4∶4),这为日本铸钱进入第四阶段打下基础。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先后统一日本,铸造的庆长通宝就是对明朝永乐钱的改刻⑨,其文字单一(图4∶5)。这标志着日本铸币正式进入第四阶段。宽永三年始铸宽永通宝,随后钱座从最初的两个,陆续扩展到了几十个。其中不少钱座也请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为币文题字,如木下胜俊、良恕法亲王等。但无论出自何人之笔,所写的全部是标准的楷书,并没有体现出书法字体的多样性(图4∶6)。这与中国清朝钱、朝鲜常平钱非常相似,都是铸地多、每种铸地都有各自不同的面文,但总体上都是楷书。天保通宝虽然模仿判金铸造,脱离了方孔钱的形状,但如果从其铸造概况、文字和整体形制来看,还是类似宽永钱,甚至书体比宽永钱还统一(图4∶7)。

3.4 其他邻国

在历史上,受中国经济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还有唐代西域的粟特诸国(今中亚一带)、明清的琉球国、吕宋国、爪哇国、暹罗国等。这些国家与中国王朝的宗藩关系时断时续,又由于人口不多、国力不强、经济较弱等因素,或直接使用中国钱币作为流通货币,或只在个别时间段进行了方孔圆钱的铸造,这些国家统治者不能稳定掌控货币主导权,未能形成四阶段式的古钱币铸造体系。然而,由于受中华文化圈影响,片段式的铸造也会大大受到同时期中国钱币阶段性发展的影响。

唐朝时期,中国钱币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同时期西域粟特诸国受唐朝的影响,纷纷仿造开元通宝钱⑩,比较著名的有布哈拉开元、撒马尔罕开元(图5∶1、图5∶2),面文都是完全照搬唐朝“开元通宝”四字,只是背面加上了当地统治部族的族徽,体现出了钱币发展第二阶段特征。在琉球群岛上存在过的琉球国,明清时期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宗藩关系,明朝万历皇帝曾为琉球国亲题“守礼之邦”的匾额。在琉球第一尚氏王朝到琉球第二尚氏王朝间(1454—1476),琉球国铸造了大世通宝(图5∶3)、世高通宝、金圆世宝三种货币,当时正是中国古钱币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而这三种钱币也可归入东亚古钱币发展的第四阶段。具体特征为面文是单一的楷书通寶面文,甚至前两种货币是直接改刻永乐通宝而成。因此这段时期琉球铸币受明朝铸币的强烈影响,直接进入古钱币面文形制发展的第四阶段。现存历史文献中未记载吕宋国、爪哇国、暹罗国三国官方铸造的铜、铁质汉文方孔圆钱。但民间仿制过当时仍在流通的中国方孔圆钱(俗称“手类钱”“贸易钱”“岛屿钱”),至今尚有遗存。这些钱币多是民间自发的产物,没有严谨的传承关系可言。具体表现在制作方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故不易归入某个阶段,此处不做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综上,在古代,中国是东亚经济、文化中心,周边各国的货币发行方式、货币铸造技术、货币形制深受中国影响。各邻国在与中国交流、学习的同时,不仅在政治体制、文化理论、生产技术方面学习中国,钱币的铸造技术和面文设计,也不断学习中国,展现出与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发展相同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发行本国的货币,来实践这种或潜移默化,或刻意而为地学习。虽然各邻国因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和中国的宗藩关系、朝贡贸易有所不同,各国官方货币所表现出的形制有所差异,但历史上,各邻国货币面文形制发展的历程和脉络,明显受到中国铸币文化四个阶段演变的影响,与中国保持极其相似的阶段特点。

4.2 展望

东亚地区存世和发掘出了大量的古代钱币,这些方孔圆钱不仅承载着古代各国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更能通过解读面文,研究文字的排版布局,展示出丰富的政治信息、文化信息,以及在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系下,各国与中国互相交流所传达出的文化迁移、传承及本土化信息。对于古钱币研究者,可以以此为线索,对国内外一些无考品、争议品的年代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古钱币收藏者,不妨根据这条线索解释邻国古钱币形制特点,发掘其与中国古钱币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文化传播学者,可以从各国古代货币形制的变化,研究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引领作用和历史贡献,探究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密码。

注释

①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M].马定祥,批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11.

②今井贞吉.古泉大全:卷廿三—卷廿九[M].宋捷,整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12-923.

③春秋馆史官.李朝实录:仁祖大王实录(卷之二十八).李氏朝鲜.

④崔劲波.朝鲜王朝古钱谱[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156.

⑤云南省钱币研究会,广西钱币学会.越南历史货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16-18.

⑥洪遵.泉志[M].毛晋,胡震亨,刊.徐象梅,摹图.1603(明万历三十一年).

⑦BARKE A.The Historical Cash Coins of Viet Nam[M].Singapore:COS Printers Pte Ltd,2004:70.

⑧倪佑密.略论古代日本货币的历史意义[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⑨增尾富房.本邦鐚钱图录[M].静冈县:五幸商事株式会社,1982:60.

⑩王永生.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160-161.

猜你喜欢

古钱币文化传播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眼花缭乱的古钱币
越南百里“银滩”
古钱币欣赏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古钱币被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