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女革命意识的觉醒与女星社的创立

2024-05-28刘佳凝

文史春秋 2024年3期
关键词:女权女工爱国

刘佳凝

民国初期,追求男女平等、社交公开的女权运动难以根本解决妇女解放问题,在机器大工业来临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广泛传播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有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意识。她们逐渐意识到妇女问题和劳动问题之间的关联,意识到片面追求所谓男女平等是徒劳的,妇女的压迫从根源上讲仍然是阶级压迫,只有与男子携手推翻阶级压迫、实现人类解放,妇女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在天津,达仁女校的一批知识女青年相互联络、肩负责任,总结已有经验,在各方支持的基础上创立了女星社,力求唤醒劳动妇女、联络全国妇女团体,加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探索真正能够带领妇女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

产业女工的出现提高妇女的革命愿望

中国妇女自古囿于家庭框架中,主要从事家政劳动、农业劳动或男耕女织的家庭手工业。进入20世纪,伴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男耕女织的旧式经济被破坏,国民生计日益艰难,女子遂进入工厂谋职以补贴家用。

纺织、烟草、食品等轻工业的发展为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她们体力不如男子,但手巧心细,雇价低廉又服从管理,因此在很多行业成为资本家雇工的最优选择。女性从家庭到工厂的转变,看似跳脱牢笼,实际在男权压迫下又增添资本家的剥削,处境更艰难,但社交圈的扩大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了她们的眼界,增长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在压迫与启蒙的共同作用下,广大妇女愿意、渴望也必须为自身的解放作出自觉的斗争。

1927年,上海中国女青年协会统计了天津36家工厂女工人数,共计10450人,其中,纺织业人数最多,3500人;商业人数最少,仅50人。女工数与男工数基本持平。這样的人数构成与地方工业发展相关,也与全国女工人数构成相适应。天津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其六大纱厂纱锭约占全国民族资本纺织厂的10%(郭箴一:《中国妇女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20世纪20年代初,全国职工413040人,女工167367人,占比40.5%。其中纺织女工人数最多,占女工总数的84%。

根据上海中国女青年协会的调查,天津女工从业类别主要有7种。输出类女工在大仓库分拣棉花、分拣羊毛、剥核桃、剥花生,空气好、光线适宜。纺织业女工日夜干活、全年无休,羊毛又脏又臭。烟草业女工将纸烟装入烟盒,门槛较高,雇佣前要检查其清洁卫生与有关常识。火柴业女工终日站立工作,打包捆扎。军装业女工在军队空屋或货仓赶制衣物,有活时昼夜地做,就近憩于草屋,没活时不招工。小作坊织袜、织席、做帽、做罐头水果等,称为小工业,按件计值,每天1角至5角。零售商店雇佣女售货员,工作从早上9时到24时或次日1时。在从业方式上,工厂雇工主要包括养成工、包身工、学徒制、童工4种。养成工一般面向未成年女子,往往以包揽食宿为条件。包身工由工头到农村招募,订立契约,一般是20银圆包3年。学徒制与养成工的区别在于学徒制没有工钱,一般3年学成,对于女工来讲比较少见,男子居多。此外,工厂还雇佣大量童工。

从事这些行业的妇女基本年龄在13岁至60岁,以已婚者或寡妇居多,而精力充沛又没有生育拖累的适龄未婚女性,却比童工还少。如此的人员构成表明,传统观念对女子的束缚虽逐渐减弱,但对年轻妇女仍比较苛刻。

家庭妇女出于生计所迫进入城市、进入工厂,虽作为天津人口群体的一部分,却没有机会成为常住人口,没有机会融入城市。她们在极差的环境中高强度出卖劳动力,领着只能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微薄工资。她们被部分资本家当作牲口一样对待、侮辱。

她们在极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工作。1928年,《北京导报》(英文版)刊登其统计的天津32家工厂的女工工作时间表,最少的工作8小时,最长的工作16小时,大多数女工工作时间为10小时至12小时。休息时间少之又少。很多工厂让妇女自带盒饭,在工作时进餐,全年假期仅有7天。几十上百名工人拥挤在车间内,各种异味弥漫,又臭又潮又热。

她们以微薄的工资应对着攀升的物价。根据1912年至1916年的数据,天津女工每日平均工资为2角。1928年,平均每日3角至4角。烟草业工资最高,平均每日4角5分至5角;其次为纺织业,每日3角5分至4角;输出业和零售商店女工工资较少,少者每日不到1角。工资小幅上升,但远不及物价上涨增幅。天津海关报告书显示,1911年至1921年10年间,天津日用品价格增长1.5倍至2倍多,工资仅上涨0.5倍。

她们忍受着悲苦的生活与低贱的地位。说是女工宿舍,不如说是女工牢房,屋内拥挤,仅点着油灯,脏水随意泼在门口或走廊,既不卫生也不安全。提供的餐食就是少量的粥、窝头、大锅菜,每月还得交伙食费。离家远的、不住宿舍的,来回奔波就要三四个小时。女工健康得不到保障。肺结核、腿疮、眼病高发,据统计,裕元纱厂99.8%的工人患有疾病。

压迫越深,革命性越强。再不奋起反抗,她们几乎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社会交际圈的扩大激发妇女的主体意识

产业女工每日外出做工,交际圈从农村转向城市。现代城市文明冲击了她们的保守观念,埋下追求自由的种子;接触教育与城市娱乐活动的机会,助力妇女成长为全面的人;工厂收入提升了她们的经济地位,奠定了妇女反抗男权的经济基础。产业女工虽然是迫于工厂逐利与家庭生计的被动产物,但其的出现对于激发妇女主体意识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在外做工的妇女再次回到农村,已与本地村姑有了明显不同,繁华的都市极大开阔了她们的眼界。她们成为更为时尚的阶层,将时髦风习带到农村。她们成为农村与外界社会沟通的桥梁,将做工时所见所闻的趣事与社会新闻带到农村。她们掌握许多新兴的织艺,并能与男子自由、大胆地谈话,将新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

部分工厂、组织会为其女工提供教育与娱乐的福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她们的能力。女工休息时间虽然十分有限,导致这些福利实际上并没有切实的效果,但这些机会仍然在增长她们的修养、提高她们的兴趣、培养她们的才艺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宝成纱厂在下班后一小时开设补习班,恒源纱厂在进餐时放映电影,天津女青会每逢节假日组织唱歌、游园,教她们烹饪等。

产业女工走出家门后,最大的变化在于经济地位的转变。经济压迫是一切压迫的根源,经济地位提升之后,社交、婚姻问题等自会迎刃而解。家庭妇女不再完全依靠丈夫,自己即可赚钱养家,在生活上更加自主。未婚妇女出现晚婚趋势,不仅女性自身愿意享受自由,不少父母也因为女儿赚钱能改善家庭生活而不希望其太早成婚。甚至有些家庭,特意将肉留给女子吃,因为她们对家庭经济起的作用更大。这些证明了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

在这些精神解放之外,工厂站立做工的要求,需要女性有天足的条件,这对于女性的身体解放也起到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点燃妇女的革命希望

啟蒙运动时期,追求两性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就从西欧开始兴起。清末民初,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掀起波澜,天津各界也积极推进女子教育,呼唤男女平等、女子参政、社交公开。鉴于女权主义存在的局限性——不能涵盖全体妇女,也没能争得事实上的权利,彼时传入天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便成了天津女界一道新的曙光。

清末民初,天津思想界开明人士已将研究触角伸及马克思主义,他们发表文章对其进行简单介绍,但影响不大。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天津《益世报》随即刊载《俄京军队内讧之近况》,报导革命的消息。自此,“俄国”“列宁”“革命”的字样在各大报刊频频出现。翌年,苏俄放弃在华特权、免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恢复两国友谊,《益世报》评论道:“嗣后两国国民应即通好,愿全国共鉴斯言。”(《对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载《新青年》1920年第7卷第6号)不久,李大钊、周恩来、张太雷等有志之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比较观》等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十月革命的文章陆续问世,并通过天津北洋大学、南开中学、天津中华书局等传入广大知识分子中。正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的张太雷,进入1918年在天津创刊的《华北明星报》做翻译,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津沽之地蔚然成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传播进入新阶段,阵地不断扩大,内容更加系统完善,先进分子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斗争中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观点,对其后的工运、妇运、学运起到扎实的指导作用。“马克思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只是一种器具”(刘清扬:《答沈克思君》,载《妇女日报》1924年1月18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用阶级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妇女问题,它肯定女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推翻私有制,倡导妇女参加社会劳动,认为真正的男女平等是男女双方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些观点帮助广大妇女认清了当时中国妇女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指明了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给天津女界带来深刻影响。一方面,她们积极接受,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广大女青年通过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投入妇女解放的革命运动。她们不再囿于男女性别平等的窄圈,而是愿意“为无产阶级利益,为国家独立、民族的解放;为妇女的解放乃至全人类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邓颖超与天津早期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另一方面,她们意识到,破除压迫的根本点在于经济制度。“吾们今日当已十分相信,经济问题不解决,妇女问题也必不能彻底解决。”(刘清扬:《列宁的精神》,载《妇女日报》1924年3月24日)此外,她们以妇女运动为契机,积极投入社会革命中。既然压迫来源于私有制,那推翻压迫必须寄希望于彻底革除私有制。在这一问题上,妇女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全中国受苦受难的底层人民具有革命目标上的一致性。因此,实现妇女解放“应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观念出发”(《邓颖超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相结合。

邓颖超、周恩来、刘清扬等天津妇女运动先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为天津妇女运动的开展和女星社的成立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妇女运动的兴起提高妇女的革命热情

五四运动爆发后4年间,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天津各界联合会、天津学生联合会、觉悟社、新学联、女权请愿团、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等团体相继成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中西女子中学、严氏女学、贞淑女校等校的女学生迅速响应,积极投身为拒签《凡尔赛和约》、在太平洋会议上公平解决山东问题、收回旅顺与大连而进行的爱国斗争。上至六十老妪,下至豆蔻女生,群起力争。市民大会与讲演、游行极大地唤起了民智,为妇女运动积累了群众基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天津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率先响应,5月25日带头组织成立女界爱国同志会并确定四项工作,第一项就是拒签《凡尔赛和约》。成立大会在东门里江苏会馆举行,得到天津女界的广泛支持。到会会员600余人,不仅有女学生、教员,六十老妪与十三四岁学生也加入其中。6月9日,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和扩大宣传,天津学生联合会在河北公园举行公民大会,到场2万群众,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员也全部出席,在21处讲演台上慷慨激昂。这是一次动员全市公民的大会,极大发动了群众,并促成全市商店罢市。

1921年11月至次年2月,帝国主义列强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太平洋会议,山东问题被再次提上议程。有了成功抗议拒签《凡尔赛和约》的经历,天津女界再次集结力量,呼吁各国公平解决山东问题。1921年12月14日,天津学生同志会号召同学们结成团体进行讲演,率领公民游行,出版刊物;次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复活”,立即决定组织游行。12月18日,马千里等人召集举行市民大会,在其影响下,天津中西女子中学、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严氏女学、河北女师范等在全市散发《泣告同胞书》,呼吁各界同胞“速起”“奋勇”。最终,中国政府收回了山东,但需要支付高额胶州铁路赎路费,且未在取消治外法权、废除“二十一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功。弱国无外交的结局,使天津各界看清列强伪善下自私侵略的本质,更加坚定进行反帝爱国的斗争。

1923年3月,日本在旅顺、大连的租约期满却毫无移交表示,中国政府若不作为,就相当于实际上承认了“二十一条”。26日,天津市民在南开操场再次召开市民大会,力争主权,各团体、各界以及商家居民不期而至者约20万人。天津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表示坚定做外交后援,呼吁群众将政治拉回正确轨道。女权请愿团也散发传单、组织讲演,并致电全国女界、国会。相比于第一次市民大会,此次到场群众人数已增加10倍,并且女权请愿团已开始将目光放至全国女界。

致力于妇女运动和爱国运动的社团组织,在开展游行、讲演等活动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报纸扩大宣传、增加影响力。女界爱国同志会是五四运动后天津首个妇女运動组织,成立伊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便创办《女师周刊》,加强对妇女的爱国宣传教育。此外,女界爱国同志会出版《醒世周刊》和《平民》半月刊配合学联传播新思潮、指导爱国运动。天津学联、觉悟社等爱国团体也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等刊物上报道时事。这些报刊增强了妇女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深入浅出的文章也使她们对革命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讲演的同时,女界爱国同志会在各处宣讲所开设平民女校,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生担任教员,妇女们来这里识字、进行爱国谈话、学习织花边。后来成立的两个妇女运动组织——女权请愿团和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也不遗余力地为妇女争取受教育权。

请愿的失败消除妇女的改良幻想

在爱国运动中,天津各界对统治者抱有幻想,不论是天津学生还是女界先进分子,都将请愿作为一种影响政治方向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企图通过请愿活动使统治者对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与妇女解放作出政策、法律和外交上的改变。徒劳的行动和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使天津女界逐步认清了军阀的反动本质。

1919年6月5日,女界爱国同志会领导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及中西女子中学的全体学生先后前往教育厅、省公署,就通电北京释放被捕学生、不干涉爱国运动、提倡国货3项要求向省长曹锐请愿。两校女学生头顶烈日斗争6小时,曹锐迫于压力答应了这3项要求。

6月27日,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天津各界联合会派出10位代表进京,要求总统徐世昌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去电,拒绝签字,其中有女界代表3人。他们递交请愿书、在总统府门前斗争两天,随后与徐世昌及其他官僚当面对质,徐世昌迫于民意,拟好电文,急电巴黎。8月23日至28日,为声援山东、惩办镇守使马良、释放被捕学生,天津先后派出4批代表二次进京。随着请愿人数的增加,反动统治者恼羞成怒,调动全城军警暴力镇压,并抓捕学生代表,后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汹涌澎湃的斗争下被迫释放被捕学生。这次请愿没有达到目的。10月1日,天津代表为支援山东再次进京,仍未达到目的。徐世昌拒绝接见并严厉镇压、逮捕30多名代表。3次进京请愿皆以失败告终。

1922年6月,徐世昌通电辞职,黎元洪就任大总统,恢复了旧国会,并宣布召开议会制定宪法。是时,在北京中华女子参政协进会和女权运动同盟会的推动下,天津女界于1922年11月成立女权请愿团。次年1月,请愿团选派3名代表进京。她们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布请愿内容,并于2月会见10名议员,议员答应将呈文转交国会,但并未引起重视,也未将提高女权的条文载入宪法。

请愿的实质是选派代表反映民意,并企望政府采纳,这种决策民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缺乏得以实现的政治条件与国际环境。每况愈下的请愿斗争结果证明,军阀政府是反动的政府,不可能为妇女解放、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作出有效努力。

妇女团体的局限呼唤新的革命思路

女星社成立之前,天津3个突出的妇女团体——女界爱国同志会、女权请愿团、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在妇女运动和爱国运动中都作出了贡献。这些团体成员中虽然不乏马克思主义者,但主要从事爱国斗争和追求男女平权的一般资产阶级妇女运动,没有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私有制出发解决妇女问题。

女界爱国同志会成立于1919年5月25日,它的定位是天津女界爱国团体,它的目的是团结天津妇女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以响应五四运动为契机而成立,进行爱国宣传与斗争,并未将妇女解放作为宗旨与任务,虽然开办妇女补习学校,根本目的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关注女子现实问题。从组织上来看,女界爱国同志会成立的原因是响应爱国运动,发起者为女校爱国学生,目的是发动妇女投入爱国运动。发起者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有着浓厚的爱国革命氛围,五四运动的消息5月5日通过《益世报》传入天津,当晚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就召开各班级长和积极分子会议,决定成立由妇女组成的爱国团体,响应五四运动。会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联络中西女子中学、严氏女学、贞淑女校等校女教员与女学生,开始了筹备工作。参加成立大会的600余名会员中,从年龄上看自13岁至60岁,从阶层上看既有教员、学生,又有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她们一致表示将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卖国政府展开不妥协的斗争。从实践上来看,女界爱国同志会的主要活动为爱国宣传和爱国斗争。女界爱国同志会组织讲演队进行爱国宣讲,设有讲演股,后扩大为讲演队,在宣讲所、公共场合或深入家庭进行爱国宣讲;她们在宣讲所设立妇女补习学校,进行爱国教育、识字教学,同时出版《醒世周刊》和《平民》半月刊,以通俗的文章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并先后参与市民大会、请愿斗争、“双十”节游行示威等爱国运动,发挥了极大作用,并促成新学联的成立。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活动在1920年下半年停止,从天津妇女参与爱国运动的实际来看,女界爱国同志会确实起到了唤起同胞的作用,也培养起一批有才能的妇女革命家,但缺乏解决女子现实问题的直接行动。

女权请愿团是在黎元洪恢复旧国会的条件下成立的,它的前身是天津学生同志会增设的女权股。1922年6月,女权股发表宣言,列举女子参政、扩充女子职业、解救女子苦难等10项工作,并于8月决定向国会请愿,争取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这支团队受到关注,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来函鼓励其成立女权组织,于是1922年11月5日女权请愿团成立。其宗旨是“请愿国会,恢复女权”,这里的女权不仅仅是参政权,还包括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要求恢复中华民国女国民的应有权利。但是,请愿团及其所依附的中华女子参政协进会都没有认清中国大势,幻想着在外依赖帝国主义、在内蹂躏民权的反动军阀政府能够采纳民意,自然没有取得希望的结果。从组织上看,其成员多为基督教教徒,接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她们企图通过合法途径实现男女平权。从实践上看,请愿之外,她们还参加了一些爱国斗争,但更多的是从事争取女子教育权的活动,没认识到发动国民革命、改革社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解放。

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为发动更多妇女参加女权运动,致电达仁女校,委托她们在天津成立支部。1922年11月26日,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成立,主要从事一般妇女运动,王贞儒为总务委员长。与请愿团相比,支部的人数更多,影响力更大,组织更完善。虽然她们对于妇女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请愿团清醒,也作出了把争取妇女自身权益的斗争引向变革社会制度、推翻私有制层面的行动,宗旨却依然是“扩张女子在法律上的权利及地位”,仍然属于一般妇女运动范畴。从组织上看,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大多为城市知识妇女,并且真正投入活动的人较少,也没有发动劳动妇女进行社会革命。从实践上看,支部虽然开始团结妇女进行变革社会的革命,但以宣传为主,实际行动少。后来,支部的主要成员成立起女星社,才真正投入社會革命中。

天津女星社的创立

1922年,长期在南开中学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的马千里,来到刚刚成立的达仁女校做校长,他邀请毕业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得意门生——邓颖超、李峙山、王贞儒等人来校任职。1923年春,她们正在筹备出版觉悟社刊物《觉邮》,感到妇女也应该推出一份刊物,以便开展妇女运动。王贞儒回忆道:“妇女运动很重要,天津又没有人做,想到我们有做妇女运动的责任,因此我们就研究成立‘女星社。”(王贞儒:《女星社及其活动》,载《天津女星社》,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就这样,她们汇聚在达仁女校,有了参加五四运动和争取男女平等的经验,她们敏锐地觉察到,妇女运动有着改变妇女地位和壮大社会革命力量的双重意义,于是她们酝酿组织,积极筹集募捐、筹备出版物。1923年4月25日,《女星》出版第一期,标志着天津女星社的成立,天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新道路。

1923年冬,曾经的觉悟社社员刘清扬由德国回国并加入女星社,她和邓颖超、李毅韬一起商讨在《女星》旬刊的基础上创办《妇女日报》。这是当时全国唯一全部由妇女主办、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报纸,是女星社推动天津妇女运动的重要成果,于1924年元旦问世。

女星社的宗旨是“实地拯救被压迫的妇女、宣传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力求觉悟女子加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以《女星》和《妇女日报》为阵地,向压迫、歧视妇女的封建邪恶势力展开猛烈进攻,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同时,女星社开展了争取妇女权益、反帝反封建的实际工作,声援各地工运、学运、妇运,并创办各类学校,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文

猜你喜欢

女权女工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建筑女工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女工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