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评价研究
2024-05-27郑傲
郑 傲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1 文献综述
1.1 低碳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范围内对气候变化进行治理提出了要求,各国普遍面临着减少碳排放的压力。这种约束不仅停留在国内生产层面,还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层面。在这种背景下,低碳贸易作为防范竞争对手“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而成为了各界关注的重点。
目前针对低碳贸易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前人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区域或国家层面来研究低碳贸易竞争力。胡剑波构建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得出中国31 个省份的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竞争力整体弱于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竞争力[1-3]。邓光耀基于EORA 数据库中2010—2015 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和EDGAR 数据库中的CO2排放量数据,计算得出区域层面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其中东南亚最高,具有低比较优势,中亚最低,具有低比较劣势[4]。郭风计算得出中国各省份2011—2020 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进步,促进低碳贸易竞争水平的提升[5-7];二是对国内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进行探讨。郑义研究得出2009 年中国13 个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20 个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即超过半数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较弱[8-9]。佟家栋&冯祥玉对产业部门的低碳贸易竞争力从2007—2020 年进行了连续测度,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印刷与文教用品业4 个轻工业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高的行业,金属采矿业、能源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处于比较劣势水平[10-14]。
1.2 总体评述
目前关于低碳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针对国家层面或是行业层面,并且未深入其影响因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其低碳贸易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影响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最后为福建省的低碳贸易发展提供建议。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
1)基于以往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选择福建省作为对象进行分析。
2)运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对变量进行筛选,避免了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从而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
3)以新时代作为时间节点,对福建省2012—2021 年的低碳贸易竞争力进行测度。
2 福建省对外贸易与低碳产业现状分析
2.1 福建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依托国家的特区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进出口量也一直在我国的各省中名列前茅。具体分析,福建省对外贸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2.1.1 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由图1 可以看出,在2002—2012 年这段期间内,除2009 年及2010 年,其余年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均超过50%,之后便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到2020 年略有回升。福建省在新时代后贸易额便迅速突破一万亿元,而后不断增长,从2002 年的2 350.85 亿元增加到了2021 年的18 433.02 亿元,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贡献。
图1 福建省2002—2020 年对外贸易情况
2.1.2 出口产品结构竞争力弱
在福建省的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一直是主要的进出口产品,2021 年其在出口甚至占到了92.3%。而工业制成品进口的比重却一直处在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89.6%减少至2021 年的40.5%,可以看出福建省在工业制造具有较大的提升,减少了对外商工业制成品的依赖。从具体行业来看,福建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足15%,依然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机电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结构竞争力仍需改进。
2.2 福建省低碳产业现状分析
2.2.1 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不高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其碳排放量也大大低于普通制造业,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贸易的低碳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这一年,福建省出口贸易额为348.42 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78.21 亿美元,约占福建省出口总量的22.4%。但在2021 年这一比例相比2005 年反而有所下降,2021 年福建省总出口额为1 673.41 亿美元,其中高新产品为213.91 亿美元,占比约12%。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2005—2021 年福建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翻倍,但高新技术产品在其中的占比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
2.2.2 低碳企业规模较小
福建省低碳企业的规模尚未达到理想水平,这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低碳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难以盈利,许多低碳企业为了生存和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选择长远发展、做大规模,这导致了福建省低碳企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第二个原因是福建省的财力有限,无法为低碳经济领域投入足够的资金,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低碳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资金支持,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这使得福建省低碳经济的规模效应无法显现。
2.2.3 能源消费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福建省的能源消费增长比率并无明显规律,存在着较大波动。由表1 可以看出,2012—2014 年福建省能源消费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到了2015,增长速度由8.22%降至0.58%,而后呈上升趋势直至2020 年变为下降趋势,由2019 年的4.47%降至1.36%,到2021 年增长率提升至9.00%,成为近10 年来的最高增长率。
表1 福建省能源消费变化趋势
3 福建省低碳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构建
低碳贸易,是指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贸易增长模式。而在了解低碳贸易竞争力前可先了解下贸易竞争力,它的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TC为贸易竞争力指数,它代表了一国或地区在国际上从事国际间竞争、合作和交易的能力,取值在[-1,-1]之间;Tex、Tim分别为某国或某地区的贸易出口量和进口量。
低碳贸易竞争力则代表了国家或地区在低碳经济中的生存能力,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则可以有效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浪潮中的低碳贸易竞争能力[1]。本文参考郭风的方法,使用2006 年IPCC 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并借鉴传统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形式构建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Cex、Cim分别为出口、进口贸易碳排放量;LCTC的数值与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高低呈正相关;Cex与Cim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式中:CEI为福建省碳排放强度;Tex为福建出口贸易额,福建省出口碳排放量即可表示为CEI(见表2)与Tex的乘积;CE为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直接的碳排放量,是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Ei与第i种能源的CO2排放系数EFi的乘积,式中Ei将转化为“标准煤”来进行计算。本文根据福建省实际消耗化石能源及燃料的情况,以煤炭、焦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这八种消费较大的化石能源或燃料为基准来核实福建省因能源消费而产生的CO2排放量。
表2 福建省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
式中:进口贸易碳排放量Cim为福建省进口贸易额Tim与进口来源国商品中CO2的碳排放强度FCEIi的乘积,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而无法利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因此本文将参照郭风的最新方法,以2012—2021 年进口贸易额排在前十国家的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作为基础,其他国家的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则用世界平均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如表3 所示)来表示,按其进口所占比例近似计算出对福建进口的碳排放量,最终将两部分相加得到Cim。
表3 世界历年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
在指标选取上,本文根据福建省实际消耗化石能源及燃料的情况,以煤炭、焦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这八种消费较大的化石能源或燃料为基准来核实福建省因能源消费而产生的CO2排放量。在进口碳排放量方面则直接使用出口方其当年总碳排放量来进行计算。
3.2 数据说明
为保证研究资料的可靠性,本文所选用的福建省贸易碳排放量测度所需数据即原煤、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以及电力消耗后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数据、福建省出口贸易量,福建省进口各国贸易量数据均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福建省进口国家、地区碳排放量数据来源于历年《BP 全球能源统计年鉴》。
3.3 结果与分析
参考胡建波所划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评价标准(见表4)对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看到在新时代以来福建省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在2012—2017 年,以及2019 年这一年均处在0.2~0这一区间,属于低比较优势;2021 年、2020 年与2018年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则处在0~-0.1 之间,属于低比较劣势。从总体来看,自2012 年以来福建省这一指数就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在2019 年略有回升,但2020 年、2021 年再次进入下降趋势。这表明福建省在国际贸易碳排放竞争力中的比较优势在不断下降,出口贸易碳排放生产率低于进口贸易碳排放生产率,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不利地位。究其原因,除了福建省出口受到了更严苛的低碳贸易壁垒限制外,国外技术较国内技术先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有待提高。根据已有数据及以上公式计算,得到2012—2021 年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数据(如表5 所示)。
表4 贸易竞争力评价标准细分
表5 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
4 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上部分的计算得到2012—2020 年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LCTC)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的分析研究结果、确定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改进方向,本节选取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并选择若干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相关因素对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4.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首先确定自变量,然后逐个引入回归模型。每次引入一个新的自变量后,进行F 检验并对已选入的自变量进行t检验。当先前引入的自变量因其他自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显著时,将其删除。这样确保每次引入新自变量之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显著的变量。通过软件系统的反复操作,直到找到最优的自变量组合。此外,逐步回归可以通过筛选,排除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变量,避免在回归模型中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4.2 指标选取
为了更加全面研究福建省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参照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以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与支撑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政府政策以及机遇这六个维度作为指标选取的依据,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最终确立人力资本、科学研发、信息化水平、消费水平、废水治理力度、废气治理力度、风险防控能力、政府支持及经济开放度9 个解释变量,分别记为HR、RD、INF、CSP、FS、FQ、CRE、GOV及EL,模型的回归与检验将通过Stata17 软件分析完成,具体如表6 所示。
表6 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
4.3 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利用Stata17 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对上述9 个解释变量进行筛选,通过逐步回归,最终选定的变量为RD、HR、INF、CSP、FS、FQ、CRE、EL,在剔除了不显著变量后得到了优异的回归模型,筛选结果及回归模型分别如表7、表8 所示。
表7 逐步回归变量选择
表8 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结果
由于模型为时间序列,为了监测其是否平稳,利用Stata17 对模型残差进行ADF(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结果如表9 所示。该序列检验的结果显示:基于模型残差,显著性P 值为0.000,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T 检验结果-5.416 小于相应临界值-4.939,因此证明该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并不存在“假回归”的现象。
表9 模型残差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检验
4.4 结果分析
根据表8 回归结果,结合各个解释变量所蕴含的实际意义,可以得到结果:科学研发、经济开放能够最大程度的刺激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其中科研能够使福建省产品生产厂商改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技术和工业流程,降低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资源能耗比率,不断推动福建省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使其产品更加符合目标市场进口标准,增加竞争力;经济开放水平每增加1%,将使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提升0.875%,对外贸易的繁荣给厂商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因此会推动厂商扩大资金投入,降低生产碳排放,削弱海外市场低碳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废气及废水治理力度对于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别呈现相反结果,表明较高的废水处理成本有效倒逼企业减少生产废水、废物的排放,对生产过程的减碳具有显著成效,减少了废气排放处理需求,使得废气治理力度与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负相关;人力资本与福建省出口贸易碳排放量呈现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福建省低碳贸易领域人才体系不匹配,相关人才缺乏;信息化水平提升1%,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将降低0.174%,这主要是由于福建省并没有很好地将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融入低碳贸易中;由于现阶段福建省消费品生产碳排放依然属于较高水平,并且消费的提高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向外扩张的动力,因此福建省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将对低碳贸易竞争力产生反效果。
5 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得出福建省2012—2021 年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并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选取指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福建省人力资本及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福建省出口碳排放量呈现负相关;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对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文章针对性的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要加大对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进程中,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就需要从高碳排放型转变为低碳集约型的出口发展模式。所以,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出口企业要想在未来的“低碳贸易”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低碳产品的研究力度,努力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通过对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对其进行“模仿”、“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之适合中国低碳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建立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特别是对碳排放较大的环节进行研究与开发,通过专项技术研究,发展更多低碳技术与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2)为了实现技术驱动的清洁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智能化发展与科技密切相关,低碳化的进展需要电力电子技术的强力支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促进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的结合发展,推动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数字化双轮驱动,实现从低碳社会向零碳社会的转变。
3)人才资源是提升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关键。目前,福建省低碳贸易竞争力发展受限于高知识及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制约。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低碳贸易领域的人才体系不匹配,成为制约和影响其低碳贸易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才培养在该领域变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需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政府可以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等资源来支持低碳内容产业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同时还可以依托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大型低碳企业,开展系统性的低碳贸易理论和实践研究。此外,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开展低碳贸易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可以建立内部低碳贸易人才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和发展机会。同时,企业也要积极投入资源,建立培训中心,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低碳贸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