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及转型路径研究★
2024-05-27赖晓春
赖晓春
(厦门工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0 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化快速推进,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再次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实现工业企业的生态化转型,处理好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是当下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如此高速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和压力。如果不能提前察觉、提前规划,会被环境问题打得措手不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福建省将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如何在问题到来之前,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工业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是福建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任务。
福建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2],绿色经济正成为福建发展的新增长极。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做大做强做优绿色经济。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依然面临不少的挑战和困难。福建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工业企业的贡献,但是长久以来,福建省工业企业的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要想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使福建经济朝着更加长效可持续方向发展,走向绿色经济,就必须要实现工业企业的生态化转型。
以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研究视角,以福建省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对福建省工业企业的生态化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提出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1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1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学术研究中常用的客观赋权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各原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的权重[3]。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
1.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中涉及的数据主要来自《福建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因2022 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未披露2021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数据,故选取2008—2020 年所有指标数据。
1)首先为消除不同单位下指标的量纲影响,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原始数据,为第j个指标的第i个观测值;Yi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max(Xij)和min(Xij)分别为第j个指标在所有观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各指标在各方案下的比值:
式中:Pij为第j项指标在n个方案中占该指标的比重,其实也就是为了计算该指标的变异大小;n为观察值总个数;m为指标总数。
3)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式中:Ej为信息熵,其中Ej≥0;若Pij=0,定义Ej=0;n为样本数。
4)确定各指标的: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为E1,E2,E3,…Em。再通过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其中k指的是指标个数,即k=m。
5)最后计算每个方案的综合评分U:
式中:U为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Yij为经过无量纲后的指标值;Wj为j指标的权重。
1.2 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08—2020 年福建省工业企业的生态化水平,从系统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反映福建省工业企业资源能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子系统指标层,共包含9 个状态指标,分别为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利润、资本投入、劳动力资源投入、能源投入、水资源投入、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的规模和收入状况,工业利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两个指标表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态化水平的正向指标。资本投入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资源反映企业的劳动力投入情况,能源投入反映了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投入反映企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这四个指标表示企业的资源能源效益,是企业生态化水平的负向指标。在非期望产出方面,主要考察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三个指标,表示企业的环境效益,衡量的是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指标值越小,表示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小,是企业生态化水平的负向指标。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
1.3 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的评价分析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在对企业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劳动力资源投入,说明福建省近年来工业就业人口变动较大,因此它对整体的生态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影响也较大。其次是水资源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资本投入、能源投入、工业废气排放量。
表2 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各指标的熵权
将表2 中的各项指标按照经济效益水平、资源投入水平和环境效益分类加总,得到三个系统指标层各自权重如表3 所示。三个系统指标的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为资源投入(0.530 032 817)、经济效益(0.243 156 951)和环境效益(0.226 810 232)。可见在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源投入水平。
表3 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各系统指标层权重
将表2 的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各指标的熵权权重与无量纲化后的原始数据进行相乘并加总,得到2008—2020 年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从数值看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从2008 年的0.483 136 到2020 年的0.683 58 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福建省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态的发展,工业企业的生态化水平越来越高。具体见表4。
表4 2008—2020 年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的综合得分
从期望产出的综合评分看,经济效益整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唯有在2020 年出现一些下降。说明福建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2020 年出现了一些下降,需要引起警惕,要注重保持经济发展的动力,持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工业企业的生态化水平的综合评分在2014 年出现拐点,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与资源投入系统评分的趋势一致,进一步说明资源投入在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系统中的贡献最大。资源投入评分从2008 至2014 年逐年下降,资源投入量不断增加,说明福建省前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自2015年开始到2020 年,资源投入评分从0.098 209 上升到0.408 337,说明资源投入开始逐渐减少,但是结合经济效益水平的发展趋势,可知即便资源投入降低,福建省工业经济仍然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信息科技技术的进步,将其作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大大提高了工业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生产效率。从前期高投入高产出的工业化模式,到不断减少资源投入,逐步实现降本增效,说明近年来福建省也在不断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2008—2020 年非期望产出的综合评分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趋势出现2 个拐点,一开始从2008年到2011 年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接着从2012 年起到2017 年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减少,但自2018 年起污染物排放量又呈增长趋势。如果说前期工业企业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未重视污染物排放的预防和治理,从2012 年开始福建省已经开始加大防污治理的力度,并已初见成效,但是近几年污染物排放量出现反弹,说明福建省的防污处理还需加大监管力度。
2 结语
2.1 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受资源投入的影响较大
根据2008—2020 年资源投入系统得分和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可知,两者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态势。其中在资源投入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指标是劳动力资源投入。根据福建省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数据和固定资产投入调查,自2008 年起从事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固定资产的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福建省工业正逐渐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科技技术的大力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工业企业的资源投入不断走向高效率、低耗能,同时也能使资源循环利用程度得到深化,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资源节约。
2.2 福建省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出现反弹
在前期粗放型增长模式下,从2008 年到2011 年福建省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自2012 年起福建省采取的防污治理相关措施开始初见成效,污染物的排放量开始出现下降。但从2018 年开始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又出现增加的趋势。在一些企业的认知中,污染的治理是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因而若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企业很容易有意无意地弱化防污治理的行为。污染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保证持续的监管和监督,否则一旦疏忽管理和宣传,容易让企业逐渐淡化初步建立的发展生态经济的意识,放松对污染物排放的预防和治理,影响福建省绿色经济的发展。
3 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转型路径建议
3.1 实现绿色创新技术的发展
资源投入系统作为影响企业生态化水平的核心指标层,是影响企业生态化水平的关键因素。提高资源投入效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福建省工业企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举措。一方面,通过绿色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绿色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使企业能生产出具有绿色差异化的产品,从而获得特有的绿色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绿色技术的创新可以促进工业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生产要素,削减能源消耗并降低污染物排放,将污染排放的治理与成本节约和生产流程的优化相结合,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融入绿色技术,能从源头上实现降本增效和防污减排,助推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
3.2 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迈进
福建省近年来工业就业人口变动较大,且在企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熵权排名第一,可见其对企业生态化转型的重要性。然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是现代人口转变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并积极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把关注点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有效推动人口变动与绿色经济长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不断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人才质量,尽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及晋升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科研创新提供必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使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3.3 建设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工业企业在生态化转型过程中,既要注重时效,也要放眼未来,既要注重防污减排任务的完成,也不能忽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明确围绕促进企业工业化转型的责任与义务,政府间形成政策落实逐级抓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减碳降排的成效。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环境规制时,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环保执法,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排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减少这类企业的转型压力,切实增强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同时,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结合信息技术的智能检测手段,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实时监控并持续追踪能源利用状况及污染排放情况,保证减碳降排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