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与展望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24-05-27张文雪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造船订单优势

张文雪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0 引言

在2013—2022 年间,我国与沿线沿海国家间进行了大量的经济贸易合作,国际海洋运输需求不断增大,船舶制造业及其相关领域释放出新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截至2022 年底,我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但是,十年来,尽管船舶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无论从国际比较、发展现状,还是未来趋势等角度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与提升空间。故此,需要在回顾历史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未来趋势和发展策略。

1 十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成就

船舶制造业(又称造船业)是一个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现代综合产业。它一方面为国际货物运输、海洋勘测与开发、海军工程和大型娱乐性邮轮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与上游产业如船舶建造、船舶配套设施、船舶设计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海运运输、劳动力就业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1 规模以上船企及业务营收稳步增长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2014—2022 年我国船舶企业数量由1 941 家减少至1 093 家,与2014 年相比,2022 年船舶总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但我国船企利润在近十年来显示出较大涨幅,利润占业务收入比重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中,小型低产量、低利润船企因无法支撑整个船舶制造的庞大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相继退出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不断合并中小型船企,扩大船企公司业务范围,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即使我国船企的业务收入总额下降,但船舶制造企业在不断整合中着力于业务转型升级和提升制造效率,船企利润和占比也不断提升。

表1 2014—2022 年我国规模以上船企业务收入和利润汇总

从整体船舶行业来看,我国船舶行业产业链的发展相对完善,全国规模以上的船企数量相对稳定,船舶产业的业务收入和利润每年都以稳定的方式稳步增长。在船舶产业中,我国船舶制造产业的贡献最大,到2021 年,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收入占到了总业务收入的62%。同时,船舶配套、修理、改装和海工装备企业也在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和海工装备企业的业务收入和所占总业务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侧面反映了我国船舶企业结构发展良好,不同类型的船舶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共同增加业务收入。

1.2 三大造船指标全球占比大幅增加

造船三大指标是全球船舶市场的通用指标。造船完工量是指造船厂当年造船的完成量,体现了一国或一个企业造船的效率水平;手持订单量是指造船厂现在拥有的造船订单数量,体现了生产的安全边界;新接订单量是指造船厂当年新接的船舶订单量,反映了该企业或国家在船舶行业的水平和市场能力。

从图1 可以看出,我国船企造船完工量呈现波浪式稳定发展,在2014、2015、2018、2022 年造船完工数量有所下降,同比下降率分别为16.29%、8.36%、8.75%、4.6%,其余年份皆有所上升,在2021 年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同比增长率为11.34%。

图1 我国造船完工量

从图2 可以看出,2013—2022 年我国船舶手持订单量呈U 形增长模式,在2014—2017 年、2018—2019 年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手持订单量在两个阶段下降的原因,一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式不稳定,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危机和国际战争严重影响了船舶制造业的订单接收数量;二是2018 年新冠疫情的突发,全球制造业陷入短暂停滞状态,国际船舶订单数量也相继减少。

图2 我国手持订单量

图3 显示,2013—2022 年我国新接订单量与手持订单量有较为相似的增长趋势,在2013—2016 年2017—2020 年我国新接订单量均有所下降,2017 年和2021 年有较大增长幅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9.32%、150.95%。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也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且近年来我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新接订单量比重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比重为55.24%,而在2013年我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比重为47.55%,这说明我国船舶市场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图3 我国新接订单量

在这十年期间,我国船舶制造业造船三大指标均有较大增长,所占全球比重涨幅明显。这反映了在我国不断对外开放、与沿线国家加强贸易往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在全球船舶制造行业中的能力水平显著,国际市场对我国船舶制造认可度提高,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在全球具有较好的国际竞争优势。

1.3 船舶出口贸易增速显著

图4 显示,2014—2022 年我国船舶出口总金额和出口数量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2022 年我国船舶出口总金额达到十年来的最高值,总出口金额为26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十年来,我国不断扩大船舶贸易,船舶出口贸易金额得到有效增长,我国船舶出口竞争力也不断提升。2019—2022 年我国出口船舶和金额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船舶产品出口第一大国。

图4 我国船舶出口情况

2 基于十年数据基础的我国船舶制造业竞争指数测算

2.1 指标选取及测算

为了对我国船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进行有效测算和分析,本文选取2013—2022 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2.1.1 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

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是由我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反映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程度,并对未来走势起到预测作用的综合指数。当指数处于700 以上时,说明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程度处于正常到过热的水平;当指数处于700 以下时,则说明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程度处于正常偏过冷的水平。具体见图5。

2.1.2 贸易竞争指数(TC)

贸易竞争指数(TCI,在公式中表达为“ITC”)是利用一国产业的出口和进口数据来测算的,代表着着A国某产品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当数值大于0 且小于1 时,说明该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当数值小于0 且大于-1 时,除了表示进口额小于出口额外,还说明该产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当数值等于0 时,说明该产业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具体见图6。公式表示为:

图6 我国TC 指标统计图

2.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I,在公式中表达为“IRCA”)是用来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最常见的指标,通过描述一国的某一产品相对出口的情况来判断该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公式表示为:

式中:Xi,j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w为世界总出口值。计算出来的数值越大,则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大。如果数值小于1,则说明这个国家的该产业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如果数值大于1 且小于2.5,则说明这个国家的该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如果数值大于2.5,则说明这个国家的该产业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具体见图7。

图7 我国2013—2022 年RCA 指数统计图

2.2 指标分析及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指标分析可以得出,在2013—2022 年间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造船产能利用和国际竞争优势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尽管十年间国际局势动荡、全球经济下行的问题仍然存在,新冠疫情也给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带来极大冲击,但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仍以积极向好的趋势发展,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地位也在提高。

3 十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五大要素分析

国际竞争优势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在自由的国际贸易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是否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即是否具备更高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可以从该国是否具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有利要素来判定。因此,本文将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机遇和政府这五大要素来对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3.1 造船基本生产要素奠定根基

3.1.1 钢材

作为制造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钢材在船舶制造业所需原材料占比中高达70%~75%,由于船舶易受海水腐蚀和风浪冲击,且船舶本身形状和加工方法复杂,因此船体用钢的要求较为严格。图8 是我国2018—2022 年造船板和高强度船板产量,以及我国造船用钢消耗量。

图8 我国造船版产量情况

从图8 可以看出,2018—2022 年我国造船板产量和高强度船板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船舶订单量的上涨,我国的造船用钢消耗量也逐年上升,在2022 年用钢总量就超过1 200 万t。并且在“一带一路”全球倡议不断深化的趋势中,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更加频繁,各国建造或进口船舶和租船的需求仍会扩大,未来船舶制造行业用钢需求将持续上涨,而我国应加快造船板的生产和扩大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造船用钢需求。

3.1.2 人才

船舶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是帮助船舶制造业突破瓶颈、开拓市场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培养技能型人才也是推动智能船舶制造业重要保障之一。

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人才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船舶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2022 年全国两会期间,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指出,我国船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较小,远低于日、德等发达国家;同时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仍以初、中级技能人才为主;此外,船舶专业院校招生难,船企招聘难,学历要求与技能要求不合理等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解决。

3.1.3 技术

波特在钻石理论中提出,技术和创新是一个企业维持长久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目前,船舶制造业已经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而船舶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将是决定一国船舶制造业是否能在国际船舶市场上具备长久、显著的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在“一带一路”和“海上力量建设”战略的推动下,我国船舶智能制造技术受到更多关注和资金投入,人工智能、射频识别和虚拟仿真技术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外部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尽管我国船舶智能制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制造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外部市场环境不够稳定,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2 市场需求多元旺盛

我国船舶制造市场的建造和出口贸易主要以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这三类运输船为主。

从表9 可以看出,2013—2022 年我国普通运输船出口金额逐渐下降,出口金额占船舶总出口金额比重也在减少,三类主要出口船舶占船舶出口总金额的比重由2013 年的68.20%下降至2022 年的51.90%,出口占比下降16.3 个点。这说明在十年期间,国外用户对我国普通运输船舶的进口需求不断减少,在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导向的的船舶制造业市场中,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逐渐替代普通运输船舶进口;同时这也可以体现出我国在合理调整船舶出口结构,对船舶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不断缩小对于技术要求较小、出口竞争优势不大的普通船型的建造和出口,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研发投入到更高技术占比要求的船型中,以增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船舶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表9 我国运输船船舶出口贸易情况

3.3 船舶制造相关产业互相促进

3.3.1 船舶配套设备供应

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船舶配套产业的制造水平,从强调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到开发全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利用的船舶配套设施,从2013 年着力研发智能低速柴油机出发,2016 年我国一些船舶配套设备和系统取得重要突破,行业发展短板有所弥补;2017 年我国船舶市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打破长久以来国外技术垄断;2022 年,我国在国产船用主机、船用锅炉、船用起重机、船用燃气供应系统(FGSS)等配套设备上有了新的突破,船舶配套设备供应链水平持续增强,船舶行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升,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也不断提高。

3.3.2 海上气象导航系统

从与船舶行业紧密相关的一类支持性行业——海上气象导航系统的发展来看,我国仍不具备精密且完备的气象数据导航系统来支撑我国船舶制造行业走向智能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影响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上运输最大的风险就来自于变幻莫测的海洋气象,因此船舶气象导航系统是船舶制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而早期我国气象卫星资源匮乏,气象导航服务起步较晚,全球气象观测和预报的能力较弱,服务范围小、客户少的状况持续多年,到目前我国在国际航行中也仍需依赖美国、日本等提供的气象导航数据。

3.4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发展机不可失

3.4.1 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数字化是指将经贸、服务、制造等实体领域的过程或其中的各项资源,通过网络设备等转化为数字形式,利用数字化设备、系统和软件进行处理和管理,以便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023 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利用数字经济共建沿线经济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各国高质量建设和合作的重要关节点和突破口;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船舶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实施数字化转型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事实。

3.4.2 智能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与偏向数据处理的数字化发展不同,智能化更倾向于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升级设备、系统和产品,使其能够拥有更高的智能水平,能够自主感知、学习和决策,从而释放更多的可操作空间和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水平。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强调,要紧握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数字贸易往来,要促进生产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集聚,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释放更多产能。当下全球制造业趋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全球船舶制造行业都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转型升级,同时全球航运市场对高新技术船舶、智能化数字化船舶等市场需求增加。因此,我国能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完成船舶制造智能化的建设,对于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和海上航运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经济有重大影响。

3.4.3 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2023 年10 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正式发布,并纳入第三届高峰论坛主席声明和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在“一带一路”绿色倡议的推动下,绿色清洁能源的制造重要性不断提高,低碳可持续的制造业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国际上,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将加快全球航运减排的进程,对新造船市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绿色低碳船舶的需求加大,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也逐渐产出成果,新能源船舶研究逐渐成为我国未来船舶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5 政府政策保驾护航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提供一个有利于一国企业发展的环境,对这个企业或行业能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2060 年碳中和目标和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内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紧抓高质量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趋势,并通过各项政策法规的颁布帮助厂商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积极营造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鼓励制造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提供了具有良性竞争特征的大市场。

4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船舶制造业未来展望

4.1 加快船舶制造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升劳作效率

劳动力效率是制约船舶制造行业生产效率和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效率较低的困境,并处于船舶制造业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并且随着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逐步发展,我国与沿线各国的海上货物贸易运输往来必将增加,各类型货物运输船舶需求也会增大。

因此,我国要紧紧抓牢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时代红利,推动船舶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以此提高船舶制造行业的劳作效率,进而提高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4.2 加大对绿色低碳船舶和气象导航系统的资金、技术投资

加快研发建造绿色低碳船舶的进度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在面对能源危机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倡议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面对国际市场不断增长的低碳船舶需求下的船舶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为了增加绿色低碳、高质量船舶的供给,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有关绿色技术创新的外商投资和污染物排放的政策法规,以激励我国各大船厂在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国内市场中的良性竞争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4.3 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寻求全球合作伙伴

2023 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的第十周年,在这十年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经贸、金融、制造业等领域都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高质量船舶在国际上的推广力度尚不够强,还需要吸引更多的优质外商来华投资,因此在保持高质量建造船舶的同时,也应该抓住全球互联网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加强在全球市场上高性能多种类船舶的交流,积极寻找全球合作伙伴,为我国船舶出口寻求更多的出口订单。

猜你喜欢

造船订单优势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矮的优势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画与话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