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探微
2024-05-27于双媛
摘 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它使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也为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地方应用型大学面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对人才规格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自身内部改革的需要,亟须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和实践场域的基础上,分析数字化时代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进行探微:以数字思维为价值引领的文化意识创新是根本方向;以数字基座为有效依托的技术设施创新是强力支撑;以数字生态战略为底层逻辑的组织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以数字赋能为重要抓手的教育教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
一、概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认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使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也为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1]。2022年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2]。可见,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明确的政策导向下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高等教育领域,地方应用型大学面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对人才规格和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自身改革的需要,迫切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促进教育各方面创新与变革,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在探索阶段,亟须探求出一条数字化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之路。因此,本研究在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及其实践场域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数字化时代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做出选择。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践场域分析
(一)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的理解
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提是对何为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有一个科学本质的认知。数字化可以理解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作用于原有可处理数据,从而对业务流程、治理模式、基础设施、环境配置等做出系统性改变,以创生更多价值。数字化转型则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对于组织内外部能力的提升、整合和重构,涉及组织、职能和体系的创新变革,是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和职能定位的系统性变革[3]。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发生在教育领域的对教育系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4]。祝智庭等从数字技术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赋能教育系统性创变的本质对其进行了阐述,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数字技术简单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而是将其与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育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5]。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了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子系统及各要素间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叠加,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联系,共同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教育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系统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必然会牵动系统内多个子系统和要素的震荡调整。根据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实践活动的特定场域是“经过客观限定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6]。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也要在一定的场域中实施。在客观时间、空间的限定下,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涉及的各因素及其之间关系组成的关系网络就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域。需要明确的是,两者的融合还应有教育系统主动对数字技术设施的选择、对数字价值理念的鉴别、对系统功能的调适以及对组织结构的重组等[7]。从这些层面看,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基础性场域可从文化意识、技术设施、组织制度和教育教学四个维度进行考量。
三、数字化时代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数字化浪潮给地方应用型大学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属性特点使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随着数字化浪潮推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社会对于劳动人口质量的要求也在快速变化,这些深刻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育人理念,给地方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最直接的挑战是目前尚不健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较难支撑教学、科研、管理等数字化变革和教育创新发展,对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已难以满足这些教育需求,传统上相对单一的课程制度形态和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此外,地方应用型大学若要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变革,提高与地方经济的协同融合水平,持续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不仅要面临、解决以上困难和挑战,以往延续历史惯性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都需要做出颠覆性改变。
(二)数字化转型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提供的创新发展机遇
数字化转型在给地方应用型大学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地方应用型大学一直存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资源结构同质性过强的问题,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其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精准把握对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各环节资源信息的供给、筛选和利用,促进各类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为学校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内部治理环境。在教育教学方面,新兴数字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教学过程愈加智能化,课堂形式越发民主化,学习方式逐渐多元化,赋能教育、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的各个环节。在增强人才培养与社會需求的适配性方面,基于数据分析的人才需求,培养动态过程监测反馈机制的建立,有望使地方应用型大学更好适应、满足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为顺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要求,地方应用型大学也亟须依赖数字化转型来重构更加优质、公平、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数字思维为价值引领的文化意识创新是根本方向
组织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对组织成员的思维习惯产生影响,这些思维习惯又会在遇到具体情境的时候成为一种潜意识和行动。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文化意识的转变创新是前置性因素。这需要教育组织中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并深刻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以及教育文化、传统教育思维转变的重要性。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业务模式是基于数字思维为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支持,践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在面对理念认知和文化意识的转变时,管理者和教师们相比于学生会表现得更加保守、迟疑。所以,培育以数字思维为价值引领的教育文化,根植数字文化基因对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文化意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借助数字化建设营造丰富的数字化教学、管理和学习环境,同时还要培养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数字思维和数字素养,例如强化学生的数字理念和信息意识,丰富教师和管理者对于自身基于数据进行教学、决策、服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成新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从而实现以数字思维为价值引领的文化意识创新。
(二)以数字基座为有效依托的技术设施创新是强力支撑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底座,又是数字化教育供给的重要载体。以数字基座为有效依托的技术设施创新是数字化浪潮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力支撑。目前大部分高校实现了基本业务信息化,但信息孤岛、数据资源散乱分布、数据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仍然阻碍着高校的数字化发展。亟须建立能够支持教育教学各项变革以及教育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的信息资源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或系统。平台系统的建设要服务于教育教学需求,能够与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管理、服务等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学过程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数据支持,还能强化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学生实习、招生就业、资产、财务、人事等数据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共享。此外,还要推进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秉持智能感知、全量采集、高效连通的建设理念[8],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统筹硬件软件建设,构成“数字助推的差异化教学支撑体系”和“智能引领的个性化发展保障体系”,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以数字生态战略为底层逻辑的组织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
学校教育业务的核心是教学,但仍需要科研、财务、资产、人事等其他业务的高效管理和运行作为保障。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业务生态系统,由多个单项业务在已成共识的治理机制下互动、合作,参与价值创造。所以,教育创新发展离不开自身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重塑。数字化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组织制度创新是以数字生态战略为底层逻辑的,即由最初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单一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再到跨业务领域的数据信息流通数字化,最后实现业务流程的深度转型和组织、制度、能力的再造。在组织结构方面,数字化带来的组织结构创变将使组织层级更趋扁平化,信息资源流转能力更强,成员间协同管理效率更高。在制度保障方面,要抓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标准规范的建立。首先,要在对数字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导向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契合学校发展规划、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战略的数字化建设蓝图。其次,要加强数字化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建设,从制度入手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应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数字化平台系统的服务质量、数字化成果的科学认定等,通过制度文本规范数字化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举措的顺利开展。
(四)以数字赋能为重要抓手的教育教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教学维度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场域。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会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教学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加速数字理念、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数字化平台、工具等技术有效创新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并配套建设AI智慧课堂、虚拟实验室,沉浸式VR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打破师生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创造新的教、学体验。二是实现数字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创新。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流程再造,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比如鼓励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在线互动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基于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开展全过程、全要素、智能化评价。三是提升师生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能力和素养。数字化时代教师要具有多场域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安全使用数字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平台工具进行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革新并以此为驱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之路也已悄然开启。地方高校作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以数字化转型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变革的时代要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其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场域包括文化意识、技术设施、组织制度和教育教学四个维度:根植数字文化基因促进文化意识创新;筑牢数字技术底座推动技术设施创新;打造数字生态格局实现组织制度创新;加速数字多元融合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但数字化时期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还在实践探索中前行,只有保持创新意识,坚持系统观念和更深层次的变革才能顺应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0810].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l.
[2]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20208)[20230810].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3]肖广德,王者鹤.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内容结构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4552.
[4]黄荣怀,杨俊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N].中国教育报,20220406(4).
[5]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01):515.
[6]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樊旭.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化转型途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0):5659.
[8]李振峰.高校数字化转型:与学习型社会接轨[J].中国教育网络,2021(4):2931.
項目:省社科联202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编号:20231s1hzqn01),课题名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辽宁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于双媛(1991— ),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鞍山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