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命的状态”写作指导
2024-05-26李璐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悠闲与慵懒,表面上看都是远离忙碌的一种生命状态,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差别。有些看似相近或相同的生命状态,其实存在质的差异,又如“独立与疏离”“执着与偏执”等等。只有让我们的生命处于正确的状态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思考,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组生命状态,或自定一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提供了三组词语,都是“看似相近或相同的生命状态,其实存在质的差异”的“生命状态”,这常常是青年学子在生活、学习中的误区:误把慵懒当作悠闲,误把疏离理解为独立,误把偏执认为是执着,在不正确的生命状态中消耗自己,耽误光阴。写作时务必要辨析所选词组的区别,不能仅分析词语的内涵,还要结合“生命状态”来阐述。对比分析应该是写作的重点,经过辨析,得出结论:两个词中有且仅有一项是正确的生命状态。要通过分析其正确性,树立鲜明的观点。最后,还要扣住题目“只有让我们的生命处于正确的状态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说明为何这一个正确的生命状态可以实现价值,以及正确的生命状态能怎样实现价值。
最后要明确写作任务,从“悠闲与慵懒”“独立与疏离”“执着与偏执”三组中任选一组,或者自行另选一组,确定写作内容。写作任务较为宽松,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思考空间。
悠闲与慵懒
悠闲的人,悠闲仅仅是生命状态的的表现,其本质是对自己技能掌握的充分熟练和达成目标的信心。因为熟练掌握,所以悠然闲适;因为绝对自信,所以不慌不乱。而慵懒的人,生命状态停滞不前,因为他们没有追求,没有欲望,失去了内在驱动力,内心也无法获得安宁。
换句话说,悠闲是强者的权利,而慵懒是弱者的借口。
独立与疏离
独立是一种自强自立,有能力不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完成自己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决定;而疏离更多的是披上清高的外衣不通人性、远离世事的生活状态,甚至指一种脱离群体生活、拒绝与人沟通、难以适应社会的生活态度。
独立是主观上的强大而有所选择地坚持自我,疏离是客观上麻木孤独不容于世的生活方式。
执着与偏执
执着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人生态度,是心理和行为上对内心准则的恪守,让我们坚定不移地追求梦想;而偏执则是无论对错的固执己见,是对外界的排斥和对自我的盲目崇拜,这种人往往对自我过度关注,而对外界忽视。
执着是在大方向上实事求是,永保初心;而偏执往往是在小矛盾上固执己见,自欺欺人。
例文1
独立非疏离,状态定心态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 张佳凌
独立与疏离,表面上看都是单独活动的一种生命状态,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差别。我们应正确辨别二者差异,从而选择自己的人生状态。
独立是拥有能够坦然面对问题、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而疏离是绝对的冷漠与未藏起的锋芒,更是一种孤高自傲的清高。
独立能够帮助人们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在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们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兼顾空巢老人、弟弟妹妹,这是儿童的独立;诸多学子为了接触到更好的学习资源,为了那一个个发光的梦想,独居异乡求学,这是少年的独立;研制两弹一星时,无数科技工作者用算盘计算,最终独立研制出了属于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这是国家的独立。独立给予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们逐梦的能力,给予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直起脊梁、挺起腰板的骨气。独立,源自于我们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源自于我们心底的信仰和肩上的重任。
而疏离则截然相反。疏离好似海洋中的一座孤岛,散发着黑暗笼罩下的戾气。前有清朝闭关锁国,不思进取,疏离于整个世界,最终落得被坚船利炮轰开大门的后果;后有一些国家抵制经济全球化,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将自己变成一座孤岛。这样的疏离是不明智的,更是不可取的。
独立与疏离的共性只在“独”字,而差异却是巨大的。面对这样看似相同但又存在质的差异的生命状态,我们应该正确辨别,用独立的姿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有些人可能因疲于社交,封闭自我,躲避问题,选择疏离。如果这样,问题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
屈原在《橘颂》中曾言:“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真正独立的人内心是不会孤独的,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历史上,不少文人宁可让自己身陷窘境,也不愿走向晦暗的世界。嵇康不愿与权贵为伍而被诬陷谋反,他从容赴死,留下令人悲怆的广陵绝唱;屈原因小人当道而被怀疑,他投身汨罗江,留下《离骚》这部巨作。其实,真正独立慎独、坚守内心的人即便被汹涌的浪涛折腰,灵魂也能屹立不倒。
人生还有许许多多不确定性,对待这样一条长长的人生之路,我们要慢慢地走,用独立之刃斩去疏离的触手,从孤岛走向充满烟火气的人间。
评点:这篇文章从独立和疏离的区别入手,接着分析了独立能够帮助人们面对世界的复杂,而疏离则令人远离外部世界,两相对比,高下立判。接着剖析独立的本质,以嵇康、屈原等例子证明“真正独立的人内心是不会孤独的,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的观点。全文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事例丰富,论证充分。
例文2
守执着之心,创人生价值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 彭璇冰
执着与偏执,表面上看都是一种坚持自我的生命状态,实际上却存在质的差别。在我看来,执着,即为始终坚守,为一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偏执,则为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不听从他人的建议。二者有着最本质的差异,也指引我们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坚守一颗执着的心,开创未来,创造人生价值。
执着给予我们人生丰厚的力量,从而奋发向前,让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执着而出彩。因为执着,“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突破自我,克服了伤痛,超越了年龄,屡创佳绩;因为执着,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因为执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到如今打赢攻坚脱贫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创造辉煌。时代洪流中,执着永不褪色。无数人走过千山万水,跨过险滩激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用一颗执着的心开创未来。
而执着的力量又从何而来?从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中而来,从心系百姓、兼济天下的宽阔胸襟中而来,从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使命中而来。为自我,为人民,为天下,执着给予我们共同的力量。
相反,如果只是固执地坚持自我,难免误入歧途,最终满盘皆输。百年前,清朝政府偏执地认为国家富强,物产丰饶,一声令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果有目共睹,那段时期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最终被列强炸开了国门。史铁生曾说,既要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坚守自我固然好,但过于偏执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从自身实际出发,适当听从他人意见,找准正确的方法,要执着而非偏执。
人生的浩瀚星海里群星闪耀,执着,是永不暗淡的那一颗。成大事者需执着,成大器者善坚持。书写执着的人生,于个人,在奋斗中成就更好的自我,到达心向往之的远方;于社会,则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生逢伟大盛世,愿吾辈青年不惧风浪,在晴雨交加的路上行走,始终怀揣一颗执着的心,开创属于青年一代的未来。
评点:文章首先进行概念分析,区别了执着和偏执的不同内涵,接着用苏炳添、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脱贫攻坚战的例子证明“执着给予我们人生丰厚的力量”的观点,从个人到国家,层次鲜明;接着剖析执着的力量来源——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与偏执形成对比,强调执着的重要性。最后,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和青年身份,强调执着的必要性。全文实例丰富,内涵深刻,分析透彻,鞭辟入里。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