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导写

2024-05-26段淑琼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勇者二者敬畏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勇者不惧”。然而也有人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孔子自己也曾说,他更乐于与“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共事。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联想或思考?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遇见这种关系类作文题目,且其中的两个概念是对立关系的,不要选一舍一,如此便难以体现思辨深度。最好在“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对立且统一的关系中做文章。

首先,辨明“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的对象与内涵为何——我们需要对什么“有所畏惧”,在何时何处“无所畏惧”。但明确内涵不是最终目的,关系类作文的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两个概念关系的讨论上。“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是否互为因果关系?“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是否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彼此递进?这些讨论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将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事物要想更好地存续、发展,必须统一二者、平衡二者。正所谓:无所畏惧并不是一种血气之勇,而是经过内心锻炼的精神之力。有所畏惧并不是畏葸不前,而是经过审慎考虑的敬畏之心。有所畏惧和无所畏惧兼得,才能更理性地面对外在和内心。

例文

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

□一考生

从古至今,对于有惧与无惧的争论便在进行。有人说,“无知者无畏”,亦有人说“勇者无惧”;有人说有所畏惧的人心中敬畏规则,亦有人说畏首畏尾太过懦弱。那么,对于有所畏惧和无所畏惧的境界,究竟哪种更值得发扬呢?

我们不妨对于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的范围进行界定。真正的无所畏惧,显然不是如亡命之徒一般无畏生死不敬规则的作乱之人,而是以无畏之心保一方平安的正义之士。同理,畏首畏尾的懦夫,也并不是真正的有所畏惧,敬畏道德底线、敬畏规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发扬的有所畏惧。

无所畏惧并不是心中毫无任何畏惧,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心中怀着对规则的敬畏、对家国的热爱,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才会挺身而出,勇敢担当。那些看似无所畏惧的人,内心真的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恐惧吗?也许,于夜色中守护一方城邦的骑士在执剑前也曾双手微颤,即将破门而入抓捕要犯的警察亦会心生忐忑,医生面对肆虐的疾疫也曾担心过个人的安危。但比起自身的安全,他们更畏惧因为自己的一时怯懦而带来的他人的危难,于是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面对危难依然前行,这才是真正的勇者,心有所敬,方能真正无畏。

有人畏惧道德的底线,以敬畏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相信着“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作所为皆为正义”;也有人尊重客观规律,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土地,于未知中开拓,拓展知识的边界。孔子于黑暗之中讲学,化自身为炬火,以理性之道面对每一次挫折,对于克己复礼的主张从未动摇。正因其不惧失败,才会传达出对于精神价值和人格修养的尊重,用有畏的行动去实践无畏的理想。科学家亦是如此,他们勇于克服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以无数试验驱散无知的黑暗,只因对未知世界保持谦卑,心存敬畏。

唯有心怀敬畏,方能真正无畏。正是因为无畏,才会坚定信念,更加谦逊。以无畏之勇激励自己,以敬畏之心约束自我,相得益彰,方为上策。

评点:文章开篇快速引出话题,第二段对概念进行阐释,不拖泥带水,论证重点放在了三四段对二者关系的讨论中。论据恰当地论证了相关论点,没有喧宾夺主之嫌。全文逻辑严谨,干净晓畅。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勇者二者敬畏
他们都是“孤勇者”
拔枪吧!勇者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勇者
敬畏先烈
敬畏 果决 笃信
勇者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