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出回回感人生,寻寻觅觅得真我

2024-05-26张译航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客舍年青人底气

文题

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

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

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古希腊哲人说过:“人生在世,无非是在家,出门,回家。”无所畏惧,因为家在身后给我底气;披荆斩棘,是出门闯荡对自我终极意义的追寻。出是向外,是挑战、质疑、创造;回是向内,是总结、沉淀、感悟。在出出回回之中,便走过了人生的岁岁年年,丰富了生命的点点滴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出门闯荡,让我们从自然与社会中不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温柔之乡虽养人,长此以往人必然是懒惰而愚钝的。为了有“回”的底气,我们毅然出门,以勇毅奋斗的青春姿态迎接各种挑战。悬崖边上的一跃而下,让雄鹰学会了飞翔,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若只知嗷嗷待哺,不仅会给群体带来压力,更辜负了自己。敢于出门,是钱伟长放弃中文系毅然转修物理,为国家强盛作出卓越贡献;敢于出门,是任正非凭借着坚持追求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投身创业,终成华为。他们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青人啊,人生有无限可能性,勇敢去闯荡吧!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因为家在身后,我们出行的脚步愈发坚定;因为有家可回,我们在受挫后也能有积蓄再战的勇气。回,是向内建构的过程,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入发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及时回归内心,听从本心的召唤,才能更好地明晰方向,做更有意义的探寻。如果说出发是一种实践过程,回归便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考自己的人生状态,寻觅内心深处的未知。回家,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虽远出京城却在对儒、释、道的思索中寻得了心灵的归宿,寻得了人生的最终意义。木心一生从乌镇出发,漂泊各地,在贫穷中舞蹈,于囚禁时演奏,在孤独中沉淀,在喜悦中弘扬,最后回到乌镇,落叶归根。所有的出发都源自内心的念想,所有的回归都离不开出发后的畅然。出发和回家的落脚点是一致的,都是对未知意义的探索,对美好人生的渴求。

岁月在出门的我的脸上留下划痕,而我内心早已波澜不惊,我回家了。我已不是那个曾经稚气未脱的少年,我已经在找寻自我的路上拼搏过,无论结果,我心已安。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所有离去的将以另一种形式归来。年青人啊!你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切不可沉溺于归情。你要出去看看,去看看自由的田野,去吹吹自由的风。当你历尽千帆归来之时,我相信你不是那个少年,但仍是那个少年。

评点

诗人公刘曾深情写道,“家乡即客舍,客舍即家乡。”出走是人的宿命,但无论走多远,家乡都是魂牵梦绕之地,一份美食、一片风景、一个身影,都会在刹那唤起关于家乡的记忆。“出门”与“回家”,是对立统一的一对概念,文章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站在青年成人与成才的角度,分析“出门”“回家”的意义。对于青年来说,勇敢去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才是最好的回馈家乡的方式。

猜你喜欢

客舍年青人底气
送元二使安西
企稳的底气
邀友春游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乡思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客舍随笔
左右为难等
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