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笑声
2024-05-26黄礼发
黄礼发
我所在的九年级組,有两个教师办公室,分别在初中楼一楼和二楼。学生下课的时候办公室很嘈杂,但是上课之后,没课的老师只要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便会让办公室里充满笑声。
这是一群会“笑”的老师。无论工作多么忙碌、无论学生多么调皮捣蛋、无论家庭琐事多么繁杂,他们总能够看到积极、正向的一面,并恰到好处地笑对生活,笑对自己和他人。
我想,他们一定是从“笑”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之中,我最佩服的便是徐花锋老师。徐老师已经连续三年担任毕业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了,也已经和我搭档三年了。这三年来,我总是不自觉地被她的“笑”所感染。她的笑极具喜感和亲和力。只要见到她笑,你就能感受到她的快乐。她的笑声并不是很大,但是笑的表情自带喜感。如果在笑的时候,出现了右手食指捂嘴的动作,那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也一定笑到人仰马翻。她的“笑”很独特。因为她在笑的时候,总是露出上面一排微微内扣的牙齿,两只分明很小的眼睛,却眯在眼镜后面,让人无法洞悉笑点。这种笑,是介于“豪放”和“婉约”之间的一种笑,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中庸”之笑。不管是谈工作,还是平常闲聊,总是能够先看到一张笑意盈盈的脸。工作越是紧张、繁忙,这种笑脸就越稀缺。当我们遇到很多的工作任务时,就会先彼此调侃,以笑面对。这个时候,轻松、愉悦的氛围感,总是会被徐老师拉满。
自从见到徐老师,我才发现,人缘好是有原因的。在她的笑容加持之下,有些工作任务便会在无形中变得简单许多,有些批评甚至都会变成鼓励,“伸手不打笑脸人”,确有其道理。
我和徐老师都在一楼办公室,但是,二楼的同事们却听到最多的是马瑞娟和我的笑声。一楼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们,相对腼腆,笑声自然也轻柔一些。马老师和我的笑声,相对大一些,就沿着暖气管道直接传到了二楼。我们的笑声,多源于讲故事和调侃。办公室里的每个同事,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总是能把一些并不招笑的事,讲得笑点频出。尤其是马老师,一口平凉静宁方言和环县方言高度融合之后的腔调,讲起故事来,有时夸张诙谐,有时一本正经,让人啼笑皆非。
二楼的笑声,同样也会传到一楼来。坐在一楼,听到二楼最明显的笑声,来自汪鸿芳。她一定是英语老师中笑声穿透力最强的人。我甚至都怀疑,她是不是学习过声乐,或者练过嗓子。她笑的时候,声音浑厚,底气十足,瞬间就能让一楼的小伙伴们好奇心满满。我们也曾猜想过他们的笑料来源。有人认为是汪老师在讲笑话,有人认为是遇到了开心的事,也有人认为是“二耿”(耿宏林、耿龙龙)在搞怪。谁对谁错,终没有一探究竟。每次听到二楼的同事们大笑,我们都会很轻易地分辨出汪老师的笑声。然后,万老师便会率先感叹:“汪鸿芳的笑声,太明显了!”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每每这个时候,就有人站出来提议,“你到二楼,和汪老师比试一下笑声!”我自然是不会去比试的,但假若真的到了二楼办公室,那笑声一定是会有的,也一定会更具感染力!
九年级在毕业的时候,要放到全县范围内去比拼,这就相当于学校派出的一个作战团。因此,我常常把九年级组戏称为“九年级军团”。刘涛老师快人快语,直接称呼我为“团长”。当“团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级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得操心。老师们的工作状态,也得看在眼里。当看到谁的心情不好,或者工作状态不对的时候,我除了出面解决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言语和笑声,来帮助他们调节状态和心情。因此,工作之余,若能够让老师们大笑一会儿,放松放松,也是极好的。有时候,我甚至都在幻想:倘若自己能够重新回到初中时代,能够遇到这样一群会“笑”的老师,那该有多幸运!
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希望我们九年级军团的每一名老师,都能够好运连连,笑口常开,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