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报道:时装的寂寥深思
2024-05-24莲
莲
早在前几年,上海时装周的精彩创意部分已开始默默离开热闹的舞台,转向踏实的商业运营。在“时装周大舞台”期间办秀的品牌日益减少,更务实的设计师早已经把关注点从花销巨大且收获微小的秀场转移到更商业的考量上。而这只是上海时装周期间的商业调整,毕竟只有有机的商业模式才能让设计师品牌长远发展,而非一直依托毕业时初出茅庐的热情,更不是靠某一次远处观众的掌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的年轻品牌还并未像欧洲独立设计师那样,在优渥的土壤里将创意与商业两者并驾齐驱。设计师品牌里不乏基于对市场反馈而作的设计,而对于小品牌的矛盾点在于,还没有成功立足于自身体系便被其他强大的不可抗力牵走。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就稀缺的男装市场更加显得寂寥无人。甚至前几季还被称赞叫好的品牌,也做出了停下某一季的决定。这不由得再次令我们思考,当这些创意力量不得不转向商业品牌的时候,当它们与更大的市场交锋的时候,如何去与更大体量的商业品牌竞争?它们还是原先我们喜欢的模样吗?其实换一种角度看,这也是它们的必经之路。曾经那些我们真正选择购买或青睐的传奇设计师品牌里,由于品牌自身发展规模过快,创始设计师离场也颇为常见。
不过幸好在中国时装设计领域,仍有一批新老品牌在坚守着他们的创意,仍然用传统的走秀模式带大家观赏这一季的设计。
而另一边,同样也有着“红色”元素的设计师品牌Aoyes凹是也在时装周期间再次稳定输出了品牌的特性——2024秋冬时装系列,品牌以“Sensei·先生”之名(日语意为“老师”),传递“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这一季,Aoyes凹是聚焦展现前卫而精致的现代感知识分子师者形象,探寻师者风格衣橱,走进“Sensei·先生”系列的世界,开启属于智慧之光的时尚之旅。有识之士者,皆可为师,有学之士者,皆可谓先生。此系列不仅是对过往智者的致敬,更是对智慧的延续与探索。严肃的厚针织衫与西服套装在玩趣的廓形加持下变得现代,而衣物本身所代表的人物个性又十分凸显;胸口前的玫瑰蝴蝶结、流苏项链的点缀更为正装添加了几分摩登色彩;除了先前提到的“红色元素”配饰与衣物的点缀,系列中还有另外元素着实耐人寻味,在秋冬沉稳色系的系列里出现了将紫、玫红与红色结合起来的造型,秋冬的亮眼色彩立即捉住了我们的感官;而一些套装上的精美人像刺绣,更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沁人心脾。当然,品牌最聪明的一点,便是在新兴阶段,系列仍然以最经典也最被大众熟悉的设计特点去宣告自我,因为在众多品牌中消费者若能记住品牌的某一个“点”并在想要这一品类的衣物时想到这个品牌,那这个点便是品牌于市场的敲门砖——小立领的廓形西装、西装套装与衬衫袖口的夸大提花褶边、严格甄选的羊毛与缎面面料,皆是品牌的“招牌”。这样成熟的制作,自然少不了深耕时装行业多年的两位主理人的功劳。
2024年春夏系列,设计师陈思帆的同名品牌Chén Sifān以“蝴蝶君”为主题,为我们扇起温柔微风,怀抱兔子的少年,衬衣胸口低垂的设计,宛如宣纸上行云流水的山水图。到了2024秋冬季度,这股微风更强劲了。烟雾里的舞者每一次舞动都充满了力量,它自然不是蛮力,而是一次瞬时的爆发——Chén Sifān 2024秋冬系列展现的“失序”之意,意图表达藏在理性及克制之下的一种胆怯式爆发。
这股爆发力打破了男装制服与正装元素,将“理性”与“感性”、“精致”与“粗糙”、“脆弱”与“力量”等反义词融合,展现出一种混乱与平静的共存——松弛的廓形、错位口袋设计、克制的一抹正红等方式打破理性,如熵增般释放感性情绪,诠释“男子气概”中的矛盾属性。“红色”是串联起整个系列的颜色,它或是作为内搭衣物出现在套装中,或是连手中的道具皆是红色,也或是用红色细节作为造型点缀,Chén Sifān用“感性的性感”来形容红色,它像是一种情绪,像是一种等待释放的力量犹如熵增一般在渐渐失控,最终释放。这些隐秘后的显现,正如同他所说“在理性及克制之下的一种胆怯式爆发”。
而接下来便是每一季的重头戏,中国设计的中坚力量Xander Zhou。在本季Xander Zhou Pro 2024秋冬系列中,设计师以“科幕式”(Sciremony),又一个品牌的再造詞,将“科学”与“仪式”结合而得,融合了唯物派与唯心派的精华词语。
而系列里,无论是哪一个角度看都透露出品牌的成熟度,在服装版型的剪裁上,精湛与巧妙得意想不到的设计总是令人啧啧称赞,灵感来自“吸血鬼德古拉”的立领设计元素出现在众多修身的套装当中;附着在衣物上的几何面甲,模特佩戴的戏剧面具,模特怀抱的机甲宠物,十分点题——机甲传递了未来主义,让我们遥望了未来,而那些古老的神秘“图腾”元素又仿佛让我们禁锢于某种神秘的唯心主义活动里。正如品牌想要传递的那样,这是一个混合体,“不同文化与时代无缝衔接,像是为时空旅行者打造的衣橱。在与科技相融的现实中,混合体设计映照出身份认同的演化”。
精妙的创意,还是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把时装往更深层次的意义里去思考。这些深思熟虑的创意,一定是比起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营销“点子”要更加真诚。但不得而知的是,当这些创意下沉至更大众广泛的市场里,这些精巧是否能抵御消费市场对快餐审美偏好带来的冲击?我们暂且拭目以待。事实上,如何平衡商业与创意的困惑,十几年前品牌创始之初就开始萦绕在许多设计师心间,而在上海时装周愈发稳定成熟的此刻,如何平衡仍旧是大家心中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