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型的拓展方式及其练习活动设计
2024-05-24吕玉林
吕玉林
(韶关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英语是结构性语言,主要包含简单句、复杂句和复合句3 种句型。句子由简单句变为复杂句或复合句,是呈现复杂自然界的必然所需,更是人类思维认知发展的结果。因而,弄清楚英语句型的拓展规律和思维认知模式有助于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英语句型。
一、英语句型的拓展方式
(一)简单句的产生方式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信息组合而成的一种完整结构。英语句子常包含两个必要成分,主语(即陈述对象或动作的实施者)和谓语(即对陈述对象的陈述与说明或对施动者行为过程的描述)[1]。具体而言,主语为“谁”或“什么”,谓语部分会围绕“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等而展开。在具体的表达中,谓语会根据语境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谓语动词和组句结构。谓语动词是组句核心,决定语境信息的选择与位置排列。正如何伟所说,英语属于典型的“SVO”型语言,动词是小句的核心[2]。因而,简单句的产生与组建主要依赖动词完成,动词组建信息的多少常决定简单句的复杂程度。比如:“hit,ask,charge”的组句难度存在差异。“I hit you.”是最简单的主动宾结构;“She asked us to stand close.”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主+动+宾+宾补结构;“The boss charged me 3 Yuan for the book.”组建的语境信息较多,包括“the boss,me,3 yuan,the book”,相对复杂。
(二)复杂句的产生方式
1.句子成分复杂化
英语句型的形式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大脑认知模式逐渐变复杂的过程。简单句中,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等常由名词充当,即由名词所指称的简单直观事物充当。但在复杂句中,这些成分会逐渐变得复杂,从以名词呈现的简单事物逐渐变成以短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短语等)呈现的动作行为,或者变成以句子形式(名词性从句)呈现的事件、命题等。例如:“The house(To live in the house/What he did/That I can see you here) is very great.”例句中的主语变得越来越复杂,由单个名词“house”变成了不定式短语或名词性从句,认知难度提升。
2.增补信息,完善描述
复杂句属于主从结构。无论语句多长,都只有一个主句,即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并列结构除外),其他均属从属结构。从属结构是复杂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主句(中心语意)的部分信息如词汇、短语等进行信息补充,或者对整个主句进行修饰、限定、补充、说明等,主要履行补充信息和说明更多情况的作用。例如,为了对主句中的名词(事物)提供更多、更确切具体的信息,英语产生了形容词、后置修饰语、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三种主要句型结构来履行此功能。比如:“I prefer to read the (literary)books(written by Luxun/containing pictures/full of great ideas/from the library/,the series of‘Harry Potter’/ which can inspire us).” 例句中,无论是前置形容词,还是后置修饰语、形容词性从句,都是围绕名词“books”而展开,提供有关“书本”的更多信息,使其变得更加明确具体。
语言是人类大脑加工现实世界而产出的成果。面对杂乱的现实情景,大脑会有加工情景和整理情景信息的常规模式,英语里的主谓、主从结构就是思维模式在语言结构中的具体体现。在观察现实情景时,按照英语的理性思维模式,发现一个凸显主体,找到最本质的事物,把最本质的事物说清楚,然后再增补非核心信息[2]。这种线性思维常体现于如下的语言构句方式:首先确定主句,选定陈述对象或施动者(即主语),然后再围绕陈述对象或施动者“是什么”“怎么样”“做什么”选定谓语动词以及谓语动词的组句方式。接着,运用从属结构,围绕主句增补相关信息,以此解决主句信息太有限,没能很好地陈述相关情况,或对情景中相关行为或事件的描述不够完善等问题。在具体的信息补充中,英语中的修饰性状语(副词、介词短语、副词性从句等)为履行此职责的主要句型结构,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结果、程度、让步、比较、对比、方面、除外、伴随等类型。Leech 等认为,状语是补充额外信息,位于句子其余部分的行为、事件或状态等的描述[3]。对于什么是句子的其余部分,Leech 没有进一步阐释,应属于主句必要元素之外的部分,即“SVC、SV、SVO、SVOO、SVOC”这些核心要素之外的部分。Halliday 认为,对英语句子结构进行描述需要四个元素,主语、谓语、补语和附语(adjunct)[4]。Halliday 用“附语”一词取代了“状语”,主要从句子组成元素的角度来界定附语[5]。Coffin、Downing 等人也改用附语一词,并指出附语是句子所描述情景中的可选元素[6-7]。他们明确表示附语属于句子所描述的情景,属于可选元素,不属于句子的必要元素,这是一大进步。Carter 等人也认为附语是句子中的可选元素,用于修饰、评论或扩充一个行为或事件,具体从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强度、原因和频率等方面提供一个行为或事件的相关情况[8]。针对国外学者对附语一词的认可和阐释,国内学者薄冰、张道真、章振邦等依然采用状语这一术语,并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薄冰指出,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9]。张道真认为,状语是修饰名词和代词以外的任何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另一副词、介词、连词或整个句子[10]。以上国内外学者的探讨,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状语的特征和功能,构建更加完整的状语概念。状语属于句子的非必要成分,围绕主句(由必要元素组成的主句)增补信息,提供所描述事物、行为或事件等的相关情况,让整个描述更加完善详实,整个情况更加清楚明确。例如:“He apologized to me.”主句信息简单有限,可以根据实际情景和语境进行如下补充:“(After the quarrel/When he realized his mistake/In order to ease the tension,…)he(politely/sincerely…)apologized to me(for his rude/with a regretful look /explaining that it was April Fools’Day/leading to the melt of ice between us…).”例句中,围绕主句,括号中加入了时间、原因、目的、方式、伴随、结果等不同信息,让主句信息更加丰富详实,情景描述更加细致完整。
在英语句型中,以副词、介词短语呈现的修饰性状语相对简单,而以状语从句(副词性从句)呈现的修饰性状语是学习的难点。状语从句常分为两大类,带连词的状语从句和不带连词的状语从句。带连词的状语从句由于有连词(when,after,as,if…)直接呈现标记语意逻辑关系,常意义明确,所承载的信息直观易懂,在句子中的作用、与主句的关系清晰明了。对学生而言,易理解掌握。然而,不带连词的状语从句不再含有连词直接呈现语意逻辑关系,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与主句的关系变得隐晦间接、难以捕捉。此外,不带连词的状语从句形式多而复杂,常包含ed 分词从句、ing 分词从句、无动词从句、独立主格等。因而,只有弄清楚这些从句是如何附属于主句的,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从句。研究发现,从语意角度出发,这些从句都可理解为独立小句,是由独立小句调整而来的从句或短语。在英语中,独立小句和从句、短语之间能通过变句调整相互转换。具体的变句调整主要在主语、谓语动词(限定动词)部分进行。当从句主语跟主句主语一致时,去除;不一致时,保留,便产生了独立主格结构。谓语部分主要是将谓语动词(限定动词)变成非谓语动词(非限定动词),具体为:如果谓语动词为be 动词时,可去除或变成being,便产生了无动词从句;如果谓语动词为非be 类动词时,主动语态采用ing 分词,被动语态保留ed 分词,便产生了ing 分词从句和ed分词分句。以上变句规律证实,不带连词的状语从句本身是一个能脱离主句而独立存在的完整信息结构,跟主句存在某种语意关联或逻辑关系而附属于主句。简言之,这些信息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跟主句聚合成为一个句子。可见,状语从句的产生是一个信息聚合的过程,一个零散信息向中心聚拢的过程。在情景中,由于天然的关联或人为的逻辑梳理,各种信息向中心聚拢,跟主句融为一体,形成详实的复杂语句。
3.复合句的产生方式
复合句属于并列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语句组合而成,这些语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叙述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信息或情况,常借助关联连词(and,but,so that…)呈现逻辑关系。相比主从复杂句而言,其语言结构形式更加清晰直观。
二、英语句型的练习和活动设计
练习和活动设计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习认知规律为依托,分类设置。1956 年,Bloom 从认知规律角度探讨教育目标,并根据认知加工的难度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创造(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6 类[11]。Bloom 的教育目标分类由浅入深,由记忆识别到动脑筋分析创造,符合人的普遍学习认知规律,为英语句型的练习和活动设计提供了科学全面的分类标准。无论是以静态书写为输出方式的句型练习,还是以动态的口头表达、行为动作等为输出方式的句型训练活动,都按照Bloom 的教育目标进行分类设置,形成全面的练习和活动系列,能让句型教学的开展更加科学有序。
(一)记忆类练习和活动设计
据Bloom,记忆主要依靠记忆、回忆识别等认知方式完成[11]62。在测试中,保持原始语境不变或微调整[11]62。学生在回答时,能直接从原文或原始情景中找到答案,重复原始信息即可,无需更改。英语句型的学习包含大量记忆性任务,如:典型例句、句子成分、种类、功能、变句方式等的记忆。背诵、复述、听写、原句挖空、针对原句信息设问、原句打乱重组或连线匹配、设置干扰项辨认挑选、原句部分信息替换后判断正误或找错更正等都是常用的回忆识别性练习和任务。特别注意的是,记忆类练习和活动不是要求学生简单机械、零散随意地去记忆,而是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的,运用分类、比较、打包组合、排列编号、图表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形成类别分明、系统性强的练习和活动系列,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记忆。以简单句为例,英语的简单句主要由动词组建而成,因而记忆动词的组句方式是学习的重点。例如,有些动词(know,think,hope…)可以跟that 从句做宾语;然而有些动词不能跟that 从句做宾语,只能跟宾语+不定式,如“ask,allow…”;但也有些动词两者皆可,如“wish,require,demand,expect…”此外,少部分动词有其独有的组句结构,如“prevent(forbid)sb from doing sth”。但是,汉语没有此句型结构差异和区分,这些英语句型所对应的中文表达结构一样,没有明显区别。这样导致学生很容易受汉语影响,忽略差异,混淆泛化英语动词的组句规则。因而,在记忆类练习和活动设计中,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对动词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系统性分类,更便于学生记忆储存、识别区分和调取运用。
(二)理解应用类练习和活动设计
Bloom 认为,理解不再是重复原文信息,学生知道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并能正确使用这些内容和信息[11]89。至于什么是应用,Bloom 主要通过讨论理解和应用的区别,来阐释界定应用。Bloom 运用两种方式解释理解和应用的区别。在方式一中,理解是指学生在被明确要求使用什么的情况下,能正确展示和使用;而应用是指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时,在没有任何提示或指导的情况下,能正确运用相关内容或方法解决问题[11]120。在方式二中,Bloom 用一个表格清晰阐释应用需要经过的六个步骤,具体为:从新问题中寻找熟悉信息→将问题重构为熟悉语境下的问题→将问题归类到熟知类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问题得以解决[11]120-121。但是,理解仅从第五步开始[11]120。对比发现,应用重在将抽取出来的知识或方法运用于新的问题与情境中,重情景的变化与更换,重问题的独立解决。而理解对语境没有限定,新旧皆可,局限于对知识或方法本身的正确展示。即便在新的情景中,如果任务明确要求或提示了所要使用的知识或方法,学生只用展示,也属于理解性任务。因而,在英语句型训练中,理解和应用类练习或活动没有形式上的区别,只有语境和是否明示使用什么内容或方法的区别。在具体的练习和活动设计中,部分练习和活动偏重句型本身的理解与领悟,注重对输入语句本身的解释、举例、归类、概括总结等,应归属于理解类。比如:用自己的语言或方式(如图、公式、比喻等)解释语句的结构或意义,成分识别、成分添加或去除、成分填空或替换、残缺语句补充、句子拆分、成分打乱重新组合排列、举例或类似语句的寻找与仿写、句型归类整理、句库创建、例外句型搜集、不同语句对比等。相反,一些练习和活动倾向于对新的、不同的运用语境或情境的寻找与更换,更加注重语句的表达与输出、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等,应归属于应用类。比如:无提示的翻译或造句、句子写长与缩短、不同小句组合为复杂句(复杂句拆分为小句)、根据主题(情景或语境信息)扩充或续写语句、没有信息提示的场景(事件或事物等)描写、错误识别与改正、干扰项的设置、拙劣语句的提升与完善等。在教学中,需根据教学目的确定练习和活动类型,语境是否更换和是否明示所训练的句型内容(或提示使用什么句型内容)常是衡量区分理解和应用的标准。
(三)分析创造类练习和活动设计
分析意在将研究对象分解成为各个部分来探究其结构和性质或挖掘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潜在关系等[11]144。同时,Bloom 认为创造意在将不同的元素成分或零散信息聚集拼凑成一个整体,或整理构建成一个新的形式或结构等[11]162。从定义发现,分析是创造的前提,好的创造源于好的分析。因而,全面透彻的句型分析是句型创造的基石。在句型分析中,为了确保其全面透彻性,教师须从成分结构、信息、功能、认知方式等不同角度分析,挖掘英语句型背后的产生原因和认知方式,探讨句子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思考句子中各信息的组合方式,发现句子信息(结构)背后的现实情景、暗含信息等。可具体体现为如下一些练习和活动:句子成分的功能解读、句子成分的组合规律探讨、句型结构的比喻(公式勾写或图式设计等)、句子成分与现实情景的匹配如根据图画或情景选择与确定各成分、观察视角的选择、情景或图画中各信息要素的挖掘、信息要素的多样化组合与句型多样化练习等。
1.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创造简单句
分析帮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让句子创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创造性练习和活动非常容易产生空泛、不具体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相比而言,教师呈现情景或图画,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创造语句。同时,问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认知思维的发展。因而,通过“逐步设问”带动学生观察情景或图画创造语句,能在简单句、复杂句、复合句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先以简单句中谓语动词为be 动词、系表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简单动词为例,教师可如下设问,让学生回答。
(1)The apple is round. / The girl looks very confident.
(2)The little boy cried bitterly.
第一步,教师呈现情景或图画,设问引出事物主体或陈述对象,即主语。具体问题可为:你的视线(图画/场景)中有什么?学生答:“A apple / A girl / A little boy.”第二步,教师设问引出主体事物的特征属性、状态、动作行为等。具体问题可为:苹果是什么形状?/女孩看起来如何?/小男孩了做什么?学生答:“Round/Very confident/Cried bitterly.”第三步,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所看到的情景或图画。上述句子简单,教师容易设计问题,学生容易构建创造语句。
部分英语简单句涉及的对象较多,语句构建较为复杂。即便如此,逐步设问依然是引导学生创造句子的易行方法。以动词rank 为例,教师可呈现情景或图画,并逐步设问让学生回答,如:
(3) The teacher ranked me (as) second in order of the final score.
问题1:谁是行为的发起者(施动者)? 学生答:the teacher.
问题2:老师做什么? 学生答:rank.
问题3:老师排序的对象? 学生答:me.
问题4:老师对我排序的结果? 学生答:as second.
问题5:老师把我排在第二的原因? 学生答:in order of the final score.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我模拟整个排列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边模拟动作边用语言描述相应的行为步骤。不难发现,例(3)中,具体情景相对复杂,暗含的事物和信息较多,包含施动者、作用对象、结果和原因等。教师让学生观察体验行为过程,并通过设问让学生感知动词“ rank”的组句方式与细节,达到语句表达与实际情景的高度契合。
2.运用信息替换或设问,引导学生创造复杂抽象语句
复杂句中的主语(陈述对象/施动者)、宾语(受体)复杂化,由简单的事物变成了动作行为、事件、命题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创造出简单结构,再用复杂信息对简单结构中的信息进行替换,达到创造句子的目的。此外,有些句子中含有多个动作行为的叠加或串联等,教师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创造语句。
(4)The boss made it clear that one third of employees would be laid off.
(5)I don’t know why he left so early.
(6)He swore to tell the truth.
上例中,教师先给学生给出对应的简单句:“The boss made it clear. I don’t know it. He swore it.”然后,让学生用名词性从句“that one third of employees would be laid off,why he left so early”和不定式短语“to tell the truth”替换“it”,让学生明白受体从简单的一个词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句子(名词性从句)或不定式短语。
(7)The father hurried to the school to pick up the kids.
(8)Have they found anyone to replace her?
例(7)中,事件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切割为两个不一样的行为“hurry to the school,pick up the kids”。句子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两个串联行为。例(8)中,事件本身不是连续的,包含两个零散的、有时间间隔的行为“find anyone,replace her”。句子按照逻辑关系“行为-目的”,将两个零散行为组合在一起。对于例(7)(8)中的事件,教师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创造语句。在方式一中,教师可提问: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或其目的是做什么?在方式二中,教师可设置系列问题:整个事件是连续还是间断性行为?事件中包含几个不同的行为?事件中的第一个行为是什么?第二个行为是什么?两个行为是什么逻辑关系?这样设问能引导学生分析事件,领悟句型结构的组建方式。
3.通过灵活设问,协助复杂句的构建与创造
很多复杂句内信息多,带有很多修饰限定性从句。从句本质上属于独立的主谓结构,虽常跟主句同场景、共时空,但主要依赖逻辑或语意关系而关联,凝聚力隐含间接。因而从句构建跟主句构建既关联又彼此独立。在练习和活动设计中,常需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如何构建语句:第一,需要确定主句与从句的关系,主要包括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结果、方式、伴随、修饰等。第二,需要弄清楚如何组织摆放各种信息。一般而言,在复杂句的信息组织和摆放中,主句信息是主体,从句信息是附属结构,需要突显主体-附属这一核心关系。与此同时,如何铺垫导向、如何清晰地引出或呈现信息之间的逻辑语意关系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组句中遵循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顺序、逻辑关联顺序等,采取“先条件(原因/目的/比较/方式)后结果”或“先范围限定(时间/空间/对象等)后具体”等组句方式。
(9) Heated,the metal expands.
(10) Deeply moved,he thanked her again and again.
(11) Seen in this light,the matter is not as serious as people generally suppose.
(12) He made a leisurely round of the town,fascinated by the construction going on everywhere.
例(9)~(12)中,教师呈现情景或图画,先让学生观察确定主句(主体信息),然后根据情景提问与之相关的重要信息,如:主句产生的时间范围、原因、条件等。如:什么时候,金属会膨胀?什么原因,他不停地感谢他?什么条件下,事情没有人们认为的严重?他在镇子周围四处走走,边走边感受到什么?这样提问,不仅主从地位明确,而且主从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清楚明了。此外,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顺序、逻辑关联等进行提问,逐步引出主体信息(主句)。如:给金属加热,会产生什么结果?他太感动了,结果怎么做?从这个角度看,你会发现什么?他做什么,结果被周围兴起的建筑给迷住了?这样设问,信息的出场自然顺畅,整句信息的摆放清晰有序。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从句为ed 分词从句、ing 分词从句、无动词从句、独立主格等复杂形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将这些信息写成句子,然后调整为从句。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思索主从句间的逻辑关系,也能突显主体-附属这一核心关系。
(四)评价类练习和活动设计
Bloom认为,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观点、品质等作出判断,提出看法或价值评价的行为[11]185。评价中,不依靠个人感受,遵循科学的标准是核心。英语句型复杂多样,须从句型结构、信息、功能、逻辑关系、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设定标准进行评价。第一,句型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常是最基础的第一步。第二,信息要素。是否提供了必要信息,信息选择是否符合常规思维习惯,信息要素挖掘是否详实具体,信息摆放是否符合常规句型模式等都是必须考虑的要素。第三,功能。是否对事物修饰限定到位,是否清晰描述事物的性质、行为状态或相互作用过程(或事件的状态变化和发展过程),是否真实呈现图画内容,是否清晰反映事物或信息间的关联与地位等都是重要的评判要素。第四,逻辑关系。句内信息的摆放要符合常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例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引发关系、条件-结果、范围铺垫限定-具体信息呈现、方式-结果、目的-行为、比较-发现(凸显)、同时伴随、以退为进、递进、转折、选择、并列等都是常见的句内信息组织摆放关系。如果随意颠倒胡乱摆放,不遵从逻辑关系顺序,各信息的出场会出现突兀、不自然、不顺畅等问题。在评价中,面对诸多信息,学生要能判断梳理逻辑关系,合理摆放信息。第五,语言风格。在表达中,不同风格的语句会有一些特定的句型结构特征。比如,有些句子复杂抽象,含有的复杂句多、名词短语多,信息量大,常见于科技、法律、政府文书等说明文体;有些句子生动形象,含有的动词、动词短语、ed 分词从句、ing 分词从句、独立主格等较多,常见于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学作品中,如小说、诗歌等。也有些句子简单易懂,常使用简单句、短句和带连词的从句等,常见于日常表达、对话等。面对风格各异的句子表达,在评价中,学生不仅要能感知其风格,还要能明确陈述其句型结构特征。总之,制定客观全面的评价要素和标准是科学评价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判断鉴别语句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摆脱感觉与己念的有效方法。
三、结束语
句型结构的产生和演变都源于人类思维本身,源于大脑对自然界的认知加工与处理。因而,弄清楚英语句型的产生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深度领悟英语句型,改进英语句型教学方法,设计更加科学的句型练习和活动。同时,按照Bloom 的教育目标,分类设置英语句型练习和活动,遵循学习认知规律,有利于系统性句型训练的形成。需提醒的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常存在交叉重叠之处,没有绝对的边界之分。鉴于此,教师需掌握每种类型的核心特征与典型示例,面对重叠或模糊边界之处,不用过度纠结其类别区分与范围所属,这样才能让教学科学有序,也不失灵活自然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