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工程创新、任务导向、数字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2024-05-24韩亮
韩 亮
(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 30013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中职教育“就业与升学并重”;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新职业教育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因此,应以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共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中职与高职衔接以及与本行业企业产教融合的问题,达到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企业能从高职院校招到毕业生,高职院校能获得合格生源并实现知识技能衔接的三方利好效果,从而破解校企合作、技能教育、创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示范引领的教学成果。
2017年,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经市教委批准,与天津职业大学合作开展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试验项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基本职业素质的提升为出发点,以通信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工程创新、任务导向、数字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程实践,突出全程全网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支撑以及其中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加强过程性和流程性技术技能的培养。构建智慧课堂,充分发挥数字化实训平台浸没性、交互性、构想性等基本特征,把学习过程转换为生产实践的演练,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一,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尽早制定就业方向或升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
(一)坚持问题导向,确立发展方向
学校确立通信技术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探索和实施“工程创新、任务导向、数字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对通信产业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重构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在校三年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过程转化成为通信行业的工程环境、生产实践的模拟演练;深化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成集“教育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青少年职业启蒙教育”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立一支专业技能强、业务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发挥示范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专业群建设;建立立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和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天津市通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全国中职通信技术专业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建设持续发展
构建“工程创新、任务导向、数字支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组织教师深入通信企业、合作院校,与一线技术工人、行业专家和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走访交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归纳岗位职责,确定岗位能力。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有实习实训条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紧跟通信行业新技术发展,通过深化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等改革措施,建设紧跟行业发展、以是否具备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
从ICT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完成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的培养,通过认知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工程任务,借助数字仿真实训平台,模拟真实的网络运行搭建环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进行各种设备调试、业务模拟、故障分析、课题设计等,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的运行方式,具备全程全网的工作能力,成为适应通信技术行业各种岗位要求的合格毕业生。
三、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工程创新”课程体系
与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由校外实习基地领导以及人事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全体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由天津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考核评价,职业技能证书考取率100%。在新建华为ICT创新中心综合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基于“工程创新”的课程体系建设。组建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人员深度合作,依据教育部课程建设标准共同开发完成《光传输技术及网络构建》《LTE移动通信》《LTE基站原理与工程实施》《宽带接入技术》4门优质课程,同时编写4门活页实训指导手册,建立了立体化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库并投入使用,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二) 根据“任务导向”推进教法改革
围绕“工程创新、任务导向、数字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法改革。以典型通信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为载体来设计实训项目、组织教学,使工作任务与核心技能培训相联系,针对信息时代中职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推广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从单一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资源的发布者、过程性的评价和指导者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促进者等多个角色的转变。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必不可少,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才不会偏离学习目标。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等各个环节全程进行指导,保障了学习效果。下面以“GPON业务网络组建”一课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在通信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GPON是一种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无源光网络,是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速率快、带宽高、覆盖范围广,能适合多种业务,是接入网业务更新换代的理想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并督促学生完成;课中通过模拟软件使学生熟悉网络结构和数据配置,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完成网络搭建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规范的职业素养;课后通过平台发布作业,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1.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通平台,提出预习要求,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GPON的概念是什么、GPON的组成是什么,平台统计出学生预习情况和完成度,起到监督的作用。学生分组根据学习资源预习,每组3名学生合作,设1名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初步制定网络搭建方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也可以进入虚拟实训室,学习设备结构、原理等知识并进行部件选取。
2.课堂教学
课中,教师首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测试,掌握学生真实的预习情况,也给学生以压力,督促其重视预习任务。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操作视频,总结模拟操作的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及设备功能,总结出模拟操作步骤:(1)场景选择(2)设备安装(3)设备连线(4)参数配置(5)实验结果。在模拟实验中,重点任务是进行GPON业务的参数配置,在配置完成后点击系统自检,若无系统告警,则参数配置成功。学生将操作过程截屏,上交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解决问题。完成模拟操作后,学生根据实验拓扑图完成实训操作。先建立硬件环境,然后进行GPON数据配置,最后得出实验现象:ONT的PON指示灯应由闪烁变为常亮,说明ONT注册正常。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活动与环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随堂小测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并通过这种动态评价的积累,形成大数据,达到过程性的评价和反馈。通过虚拟仿真系统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步骤,并完成系统调试,最终完成实验。
3.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在平台发布作业,作业尽量选择开放性的,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本节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GPON业务原理和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数据参数配置部分进行简单的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实验。
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虚拟技术搭建与实际生产场景相类似的实训环境,可以降低教学成本,而且不受实训设备套数的限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使教学由必须在专业实训室的面授活动,拓展为不受时间和特定环境限制的多元化活动方式。
(三)以“数字支撑”构建高效课堂,改革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结合大数据分析,开展高效课堂试点工作。通过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率的数据统计,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率的数据分析,不断诊断与改进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掌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授课前,根据课程的教学标准,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完成了课程整体的教学设计,同时分解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确定了教学达成性标准,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通过测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掌握率的监测,形成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每个月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率的统计分析形成课程的月自诊报告,学期末形成课程的总结报告。
在学生评价方式上,改变以往重视卷面考试,轻视动手实践的传统评价方式,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改变以前考题单一、形式单一的局面,在课程资源库中选取试题进行学期考试。二是注重过程化考核。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平台中的数据积累打分得出,包括出勤情况的统计、日常测验成绩、实训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加减分情况等。结课成绩按过程化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3:3:4核算,注重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试卷分析、教学质量分析、成绩信息反馈等方式,形成良性闭环,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质量螺旋式改进
教师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任课教师听课覆盖率达100%。科任教师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职业理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教师每节课后通过教学反思自我诊断、自行改进。教学常规检查8次以上,通过开展教学检查督导,领导、中层干部、学科组长和教学秘书进班听课,教学秩序巡视,学生评教、学生作业质量检查等教学质控跟踪,进行课程教育教学信息反馈,运用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分析结果,及时解决执行力的问题,不断改进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时掌握教学动态。
(五)顶岗实习与专业评价相结合,实现学生职业定位
按照行业中员工的标准进行培训,由企业教师授课,将前沿科技、创业的思维理念和要素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模拟创业真实场景中学会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提升了抗挫折能力。针对毕业年级,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配备指导教师与企业对接,每周统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为提高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在毕业环节安排专业能力评价环节,由专业负责人牵头,成员主要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总监、技术工程师组成,负责确定能力评价形式、拟定能力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通过专业能力评价环节,真实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身素质与技术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理解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价反思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全面检验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水平;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实施高质量实习;根据评价反馈,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专业的正向高质量发展。
几年来,通信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探索和实施“工程创新、任务导向、数字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重构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把三年专业培养过程转化为通信行业的职业生涯模拟训练过程;深化校企合作,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青少年职业启蒙教育”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发挥示范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专业群建设;建立立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和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打造天津市通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