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之变
2024-05-24武冰清
武冰清
202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由国网冀北经研院支撑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完成的《电力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分析报告》正式出炉。该报告是“电力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成果之一,经研院从2023年3月份开始筹划,陆续开展政策研究、分析体系构建 、体系实用性验证 、数据溯源计算分析、报告编制、场景可视化建设等工作,历时近1年时间。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电力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宏观到微观直观呈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区域产业、生态、交通的深远影响。”冀北公司数字化部数据应用处处长王骏说。
创新构建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用电力数据透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该项工作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横向扩展综合、产业、生态、交通相关政策的规划和落实情况,纵向深挖各地区和各部门相关政策,为建设全面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提供基础依据”冀北经研院“电力看京津冀协同”项目负责人岳昊介绍说。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基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的政策梳理与分析,项目团队创新构建了电力看京津冀协同发展“1+1+3+N”指标体系,即空间结构布局+非首都功能疏解+3个重点领域+N个冀北电力特色建设,形成了以电力数据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的分析框架。
项目团队还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家电网能源院、北京市北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设计研究院和华北电力大学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可用性进行充分论证。
强化多方协同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该项工作由冀北公司主导,国网北京市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协同开展,这种工作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尚属首次。“本次分析工作涉及的政策要求多、细分行业多、分析维度广、数据量级大。在数据溯源和计算分析阶段,涉及大量数据需求对接、数据整合等工作。”冀北公司数字化部数据应用处高迪说。
项目团队以总部数据中台基础数据为依托,结合北京、天津、河北公司的“网上电网”平台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充分融合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环境数据、能源数据等外部数据进行数据溯源及计算分析。计算超过百个数据指标,涵盖基础数据超过百亿条,分析颗粒度细至每个产业园区。
数据结果显示,10年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行业用电比重不断减小,“高精尖”经济用电实现50%以上高增长。雄安新区基础教育、医疗用电量稳步增长。河北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用电量增长强劲,数字经济和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量呈高速扩张态势,河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释放。
深化数据成果应用
项目团队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各类分析成果形成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电力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分析报告》并报送河北省政府,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的充分肯定。
在利用电力大数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画像的同时,项目团队还搭建了数字化分析场景,使分析成果更生动、清晰的得以展现,同时实现电力视角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常态化监测。
10米余长的显示大屏,分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协同、生态环境、交通一体化五个主题页面由宏观向微观递进展示京津冀協同发展情况。呈现逻辑上打破了以往大篇幅10年数据的平铺直叙的方式,采用了突出关键数据的呈现方式,更快更直观的传达了数据的结果及关键信息,表现形式力求多样化,避免重复元素多次出现,图表相结合的形式,使整体搭配层次更丰富。
“我们将充分应用数字化转型成果,深挖电力大数据价值,继续通过‘电力看京津冀协同等一系列产品,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多领域贡献我们的力量。”岳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