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跑出电网建设“加速度”
2024-05-24安娜申成成赵月强
安娜 申成成 赵月强
“我们先利用螺栓与钢梁间的摩擦力紧固夹具式支座,然后按顺序将防护立杆插入支座,将防护网插入防护立杆侧面的挂点,形成防护基本结构。最后,在防护栏杆转角处布置红外对射装置,沿防护网上部布设太阳能警示灯带……”4月7日,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张家口坝上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现场,项目总工申成成正在為班组骨干进行临边防护措施的技术交底。
春光正好,时不我待。进入4月份,各在建工程陆续进入春季施工高峰期,送变电公司将创新作为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以技术攻关提升施工效率,以人才培养澎湃发展活力,将施工图真切转化为实景图,奋力跑出电网建设“加速度”。
当前正处于关键施工期的张家口坝上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是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年度重点工程,可汇集尚义地区中南部、张北及万全区域新能源装机约5000兆瓦,将尚义中南部的清洁能源通过已建500千伏输电通道送至京津冀负荷中心消纳,可以部分缓解特高压通道的输电压力,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
“目前,我们处于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高峰期,其中建筑物屋面临边防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临边防护措施安拆效率和防护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屋面工程能否按期完成,更关系到高处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申成成介绍。
此次建筑物屋面临边防护措施由送变电公司项目团队自主研发,是一种夹具式钢结构临边智能防护成套装置。该装置由夹具式支座、防护立杆、防护网、红外对射语音播报装置、太阳能警示灯带五部分组成,具有安拆速度快,自重轻等优点,施工人员超越警戒线时能够及时进行语音警示,并且满足夜间施工边界示意要求。
“我们研发的这个装置也更好地体现了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要求。”申成成介绍,在钢结构建筑物楼地面、屋面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有很多,变电站钢结构建筑物中最常见的临边防护措施就是将钢制脚手管焊接到楼地面、屋面四周钢梁上,焊接用时长,效率低,且焊接作业会破坏焊接处钢梁防腐层,防护体系安全性达不到要求。钢结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高空作业,屋面临边高度往往能达到4-5米,因此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及水电管线敷设、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存在高空坠落风险。由于钢框架结构的特殊性,传统脚手管防护栏杆无法与钢框架结构高效连接,且安装、拆卸极为不便,材料存在浪费。与此同时,传统防护栏杆只能起到阻挡作用,无法提供语音警示,夜间施工无法示意临边边界。
申成成带领项目团队结合现场施工实际,不断磨合,研制了这种智能化临边防护成套装置。通过电动扳手将防护装置立杆固定在四周钢梁下翼缘,安装、拆卸时间短,且连接可靠,不影响后续屋面工程施工作业。同时,该防护装置适用性强,可以循环利用,可推广应用至所有钢结构建筑物楼地面、屋面临边防护,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以往投入两倍人工、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一半的时间,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工人们在高处作业心里更踏实了。”施工班组负责人赵军亮对这个装置赞叹不已。据申成成介绍,坝上500千伏变电站工程目前已完成总体进度 ,有望在8月底具备投产条件。
在压力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送变电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手段,在服务新型电力系统的赛道上不断拼搏、跨越,努力建设绿色工程、智慧工程,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