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2024-05-24张媛

华北电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电缆沟秦皇岛电缆

张媛

4月23日,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电缆运检二班技术员张庚喜和同事们利用吊具把一个形似坦克、装有U型大钳子机械臂的小车一点点从井口放入电缆沟道内。

这是他和同事新研发的电缆沟道巡检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入电缆沟道巡检电缆线路。

张庚喜站在井口,用遥控器指挥机器人,在手持终端查看地下电缆本体、电缆中间接头的内部温度变化和电缆护层接地电流数值,不到10分钟就完成该段电缆线路的巡视任务。

电缆沟道空间有限,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以前,电缆运检人员都需要设置好安全围栏,用鼓风机强制通风半个小时左右,再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无危险后才能进入电缆沟道,还要携带鼓风机、大电机、排气管、救援设备等,费时费力。“有了这个‘小家伙,10分钟就能完成一处沟道的巡检任务。”张庚喜说。

2023年4月,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发布《电缆沟道巡检机器人》项目技术攻关招榜书,张庚喜果断揭榜,带领创新团队投入到电缆沟道巡检机器人的研发中,历时1年的时间研发成功。

秦皇岛公司聚焦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机器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引擎。“现在,我们的创新工器具越来越智能、灵活,推动实际生产工作更加安全、高效。”张庚喜说。

张庚喜是电缆领域的高级技术专家,2016年秦皇岛公司成立了以张庚喜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技术革新、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等方面,解决生产工作瓶颈问题,极大激发了职工创新活力。

秦皇岛公司十分重视职工创新创效工作,高会民、郭宏伟、张庚喜等一批优秀电网工匠纷纷成立创新工作室,目前建有创新工作室13个,其中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2012年至今,拥有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005项。

“其实科技创新离不开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处处可创新,人人可创新。”张庚喜说,“科技创新,百花齐放,关键是要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培养,我还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级培训老师,全年培训省市级员工时长有60个多小时,高质量人才培养力度越来越大了。”

近年來,秦皇岛公司高度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针对青年员工特点,量身订制“培养套餐”,不仅聘请本公司或高校专业技师对青年创新人才进行不同层级培训,还开展“互教互学”课堂,精心培育培养企业创新的“金种子”。自2018年开课以来已累计举办350余次,培训员工3100余人次。

“公司的师带徒机制和一系列创新工作室和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今电网智能化,我们要发挥学历优势,勤动脑、多创新,成长为‘点子王。”秦皇岛公司二次检修中心运检二班班长杨波在“互教互学”课堂上,向青年员工讲授参与创新的必要性。

同时,秦皇岛公司组织“青年训练营”,并定期开展“冀青春·创青春”青年创客分享交流活动,还以创新孵化基地、创新工作室为阵地,组建了“秦电创客联盟”微信群,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并打破专业界限,开展跨专业联合攻关。90余名青年员工在微信群中积极分享创意、创新经验,探讨技术难题,带头攻关智慧保电、智慧能源综合服务、虚拟电厂等项目,推进北戴河能源互联网示范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1项创新成果获国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

在工匠精神引领下,职工们不断将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成果已浸润到调控、运维检修等中心工作方方面面,不仅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输电架空线路悬挂异物清除装置等创新成果还填补了国内多项作业中无专用器具的空白,成为全国电力行业学习的标杆。

截至目前,秦皇岛公司创新硕果累累。累计取得专利授权1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9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项;2012年至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29项,创新创效成绩斐然。

猜你喜欢

电缆沟秦皇岛电缆
变电站电缆沟代运维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孙婷婷
高温超导电缆
遇水沟和电缆沟时接触网基础的特殊处理方式
变电站预制式U型混凝土电缆沟安装方法研究
变电站预制混凝土电缆沟排水及防渗的技术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