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鲁远洋:以“加减乘除”法打造远洋渔业“航母”
2024-05-24王炜通讯员王军
文|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王军
碧波浩荡,蕴藏无限价值。
近年来,中鲁远洋公司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减乘除”工作思路,抢抓海洋强国发展机遇,对标行业一流,布局全球,深化“捕、运、储、供”海洋渔业全链条建设,在“远洋渔业”领域打造出一艘“山东号”企业航母。
“加”速,整合行业资源添动能
远洋捕捞是中鲁远洋的核心支柱产业,为提高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做大做强主责主业,中鲁远洋围绕获取产业链上游资源积极开展专业化整合,形成海外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整合协同发展。整合原山东国投旗下山东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远洋捕捞船队扩大至40艘,大力推进加纳、摩洛哥等海外生产基地过洋性项目,捕捞品种从金枪鱼拓展至鱿鱼、硬体鱼、软体鱼、野生虾等,新增渔业服务、食品加工等业务,成功打造一体化的远洋渔业产业链。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具有与资本市场深度衔接的天然优势,是连通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有效通道。中鲁远洋公司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强化资本运作意识,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助力做精做强做优。在托管中泰信诚后,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对中鲁食品公司进行1亿元注资,有效提高产业协同效率和质量。通过组建专项资产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处置存量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本价值增值和资产盘活。
为把远洋捕捞这篇文章做强做大,中鲁远洋着力向远洋鱿鱼钓领域拓展,在国家保持鱿鱼钓船现有数量不再增长的情况下,通过竞拍方式获得两艘现代化鱿鱼钓船生产资质,构建起“一条鱿鱼”的完整产业链条。此后,在中国与阿根廷、秘鲁等国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我国的菜篮子工程,每船年产量将达2000吨左右。鱿鱼捕捞后通过运输船运回国内进行精深加工,实现新渔场开拓与新资源开发。
此外,中鲁远洋牵头,联合5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成立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并获得省发改委及省海洋局批准,创新中心将落户产业园。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团队、华南理工大学赵谋明教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海洋生物及金枪鱼活性肽研发,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减”存,盘活存量资产挖潜能
在国家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远洋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兴企,占领远洋技术创新市场,调整企业结构和布局等,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中鲁远洋因企施策,为产业发展做“减法”,扫除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消灭亏损点,减少亏损面,提高发展质量。
为加快冷藏运输船舶的汰旧换新及船舶增量,提升船队专业化、现代化程度和整体运营能力,中鲁远洋将运营目标放在船队汰旧换新上。近年来,公司先后引入新懋昌、新懋荣、新懋吉、新懋远4艘冷藏运输船,新引入船舶在船长、航速、装载总量上均处于国际海运冷藏船舶的领先地位。运营范围涵盖泰国、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美国、厄瓜多尔等太平洋周边20多个国家的港口。公司船队营运舱容自1511959 CFT增长到1965830 CF T,增长30%。2023年出航率超过95%,安全航行16万海里,运输货物量达30万吨,在南太平洋冷藏运输市场稳居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对影响亏损企业收入、成本的各种因素逐项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测算经营指标,“一企一策”制定扭亏脱困措施,对存量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对资产管理分散、产权不清、闲置率高等问题重新分类,建立动态“一张表”、画出整治“一张图”,有序做好资产价值认定、债权债务处理、涉诉案件处置等工作。对5处被占用房屋住户进行协商腾退,对25处产权证进行“应办尽办”,依法依规理顺产权关系。今年以来实现国有资产租赁收入884万元,同比增长18.5%,全面“唤醒”闲置低效资产,着力让“资产”变“资源”,让“包袱”变“财富”。
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坚持一企一策、综合施策。在太平洋上,重点布局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项目,积极对接国际相关渔业管理组织,在严格规定不拆解旧船不得增加新船的情况下,又争取到两艘新船建造指标,同时将船舶总吨位在母型船基础上增加50%。投资4亿余元的两艘现代化金枪鱼围网捕捞船交付下水,新船装备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成为金枪鱼围网行业的船舶典范。随着两条现代化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建成投产,渔获总产量突破6万吨,其中“泰隆9”10月份产量超过2000吨,取得单船月产量全国第一的可喜成绩。启动两艘冷冻拖网渔船“鲁青远渔367”轮和“鲁青远渔368”轮两艘新拖网船建造,作为加纳海域拖网项目新生力量。
“乘”势,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
中鲁远洋不断加快开放的脚步,全力建强开放的平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助力打造境内境外布局,线上线下融合,产业产品联通的全球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跨境生态圈,扩大对外“朋友圈”。
“扩市场”“谋创新”是我国远洋企业寻求海外合作的核心动能。中鲁远洋积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助力稳订单、拓市场,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在国内市场,公司分别与香港美心集团、上海争鲜公司、青岛超五星级酒店展开合作,持续打响“中鲁”品牌。在国际市场,公司加强推进欧洲、中东、中亚和东亚市场开发,加强与白俄罗斯、欧洲、摩尔多瓦、菲律宾等客户联系;深度拓展日本市场,成功签订近5.4亿日元订单。近年来,共有日本三井物产、日本株式会社、俄罗斯麦德龙、美国浪滋、香港联泰国际等60余家外企与中鲁远洋开展合作交流,助力“中鲁金枪鱼品牌”扬帆出海。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间,中鲁远洋公司致力于搭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枪鱼全产业链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扩大,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公司目前拥有大型专业远洋捕捞和运输船舶48艘,在大西洋、印度洋、中西太平洋等广袤海域作业,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拥有捕捞渔船40艘,年捕捞总量位居国内前列。远洋运输板块稳健壮大。超低温冷藏运输船队可达世界各大港口,无论船队规模还是运载能力均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年运输农副产品(肉类、水果、蔬菜等)和水产品(原料、成品及半成品)30万吨以上。在大西洋拥有中国唯一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队,年产量5万吨左右;在印度洋拥有我国最大规模的超低温延绳钓船队,产量全国第一,约占国内总产量的10%左右;在中西太平洋有中国最早的两艘金枪鱼围网渔船,是中国金枪鱼围网行业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主导实现索马里海域中国第一批入渔企业,首批入渔的14艘延绳钓船舶在该海域占比40%以上,产量达到历史峰值,单船产量创出新高。基里巴斯驻华大使戴维·蒂阿博、加纳共和国渔业和水产发展部部长马维斯·哈瓦·库姆森女士先后访问中鲁远洋,目前公司正参与起草中加渔业合作备忘录,为国际远洋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鲁远洋积极闯市场、创市场,全面优化市场布局,拓展海外、港澳台市场。公司拥有集冷储物流、精深加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金枪鱼产业基地。基地有中国第一座单体规模最大的超低温冷库,建有集冷藏、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冷藏与加工基地,拥有6万吨级集生产、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全国最大的超低温金枪鱼冷储中心,拥有1.2万多平方米现代化加工车间,金枪鱼精深加工能力位居全国首位,被农业农村部、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授牌为“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通过整合出口产品清单,做好市场和客户结合、出口与进口结合,充分利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与国际客户在网上谈生意、签订单的模式,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挖掘潜在市场,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以色列以及欧盟国家等35个国家,年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近年来金枪鱼延绳钓、围网累计捕捞渔获达40万吨,远洋运输货物达350万吨,金枪鱼加工销售近16万吨,累计完成进出口额30亿元。
以“双线”销售有效激活国内市场,“百城千点”的大销售格局逐步推进,开发出包括金枪鱼肽、金枪鱼油、金枪鱼面膜等在内的30余款产品,建立起包括熟食产品、健康食品和护肤产品等在内的多元立体的产品体系,为进一步打开金枪鱼等深远海水产品国内消费市场,引领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转型奠定了基础。发展战略靶向推进。按照山东省十强产业要求,积极对接“现代海洋”“文化创意”“精品旅游”三大产业,由中鲁远洋主导,聚焦海洋领域,集科技、产业、基金、园区运营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相对完整的相互支撑的海洋产业生态体系。
将打造“一区·二基地·八中心”。现代化加工厂房1#楼项目主体结构完工,成为整个园区的起步示范项目,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山东省首座智慧化可变温多层冷库即将进入设计建设阶段,打造从传统仓储到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化综合物流服务转变的行业标杆。产业园区将发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智能仓储、智慧冷链等一系列智慧化变革,拉动产业配套升级,形成高端智能产业集群,以数字赋能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除”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中鲁远洋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回报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除亏损。首先要推进内部资产整合盘活。公司为此成立闲置资产处置盘活工作专班,对低效无效资产、闲置设施及土地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制定了各板块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及处置方案,有序开展盘活、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难题。自托管山东远洋公司以来,通过优化管理、人员派驻、内部改革、文化重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山东远洋加纳项目一举扭转连续亏损的不利局面,营业收入较去年增长59%。
除冗余。公司结合绩效考核等工具,完成总部人员编制数量及结构调整,持续推动人力资源配置向一线倾斜,盘活人员存量,提升人员配置效率。大力推动“党建进章程”100%全覆盖各级企业,明确“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统领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实行人才“揭榜挂帅”制度,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清退劳务派遣、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持续优化员工配置,累计分流安置员工51人,在岗管理人员减少到235人,使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8%以上。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占年度工资比重达70%。完成各级企业共21名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推动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的“岗位管理”转变。
长久以来,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鲁远洋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公司从自身经营状况出发,将精益管理理念融入融资管控,不断吃透政策、练好“内功”,保障有效的融资能力,多方位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更多融资支持,用足、用活、用好金融扶持政策,为自身做大做强注入强劲金融动力。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备选项目”库,获得近亿元长期低息资金支持,有效补充了产业园项目资金缺口。公司远洋渔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成果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肯定,2023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有关部门一致通过,给予公司设施渔业政策性资金补助4000万元,有力推动公司产业加速发展。公司冷链物流项目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被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有望获得可观的财政补贴。入选青岛市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振兴项目,获得政策补助资金280万元。
加法和减法重在结构调整,乘法和除法重在发展与创新。综合运用“加减乘除”,让中鲁远洋高质量发展更快地发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