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评价探索
2024-05-24连鸿霞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连鸿霞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作业评价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的一种评价方法,也是一种表现性评价。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如何更好地进行作业评价,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作业包括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完成的各类作业,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作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有:调查表、体验活动记录表、采访记录表、画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写小短文、概念图、图画、图表、手工制作作业、研究报告等。作业评价即将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评析,以此还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以此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评价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这几年备受一线教师的关注,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评价主体单一。作业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缺乏生生之间、家长以及社会等多元评价。
评价标准模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而导致主观化、经验化,采用的是简单的量化或等级划分。有些教师虽然制定评价标准,但标准的制定不够具体、笼统模糊,如“了解”“比较熟悉”等词语,表达不够明确,不好操作,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不一致,评价维度、评价标准的制定与评价目标也不一致。有些教师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但评价维度、评价标准的制定却脱离评价目标,甚至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未能获取做出客观评价所需要的正确信息,缺乏评价的效度。
作业评价的类型、功能单一。对作业的评价限于课后作业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课前作业评价的诊断性评价和课中作业的过程性评价。
未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为了评价而评价,未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利用评价结果反思教学、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作业评价实施的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在实施作业评价之前,要明确这份作业承载的评价目标是什么;界定评价目标时要明确为什么要实施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什么,考查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情况,期望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和目标程度;同时还要明确评价信息的使用者,谁使用这个评价,如何使用。评价目标的制定必须与学习目标匹配,评价目标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评价目标,所选择的作业形式也有所不同。
设计作业任务。明确了评价目标之后,要根据评价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适宜的任务表现形式。作业任务是达成评价目标、形成评价依据的重要载体,设计的评价任务要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或结果中展示目标界定的具体要求,为评价提供依据和证据。作业任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任务的操作流程介绍要具体、清晰、明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资料支撑等因素,使所有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任务,确保评价证据的真实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制定评价标准。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准围绕评价目标而定,突出核心要素,是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能具体说明期望学生拥有的可观测的表现及描述不同的表现水平。评价标准是可以直接应用的评价工具,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清晰、明确、实用。要明确从哪几个维度评价作业,如何区分不同作业的质量等级以及如何描述不同水平的学生表现等。评级标准的制定使用起来很简单,语言描述清晰明确,所有评价使用者能理解并掌握它的用法,以确保评分者评分一致性,确保评价效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评价标准的制定能为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改进学习的有用信息;为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追踪学生的进步提供必要的信息。为了让学生理解评分规则,也可让学生参与评分规则的制定。
评分标准的呈现方式多样,常见的有评价工具有:核查表、等级量表、评分规则(评价量规)等。不同的评价工具都有其所短和所长,教师要根据评价目标、作业任务的复杂程度、评价使用者的特征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种。
作业评价案例列举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形式是多样的;作业评价的时间是灵活的,即作业评价可放在课前、课中、课后或某一单元、某一主题学习之后进行;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是不同的,有诊断、形成、总结三种类型;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评价目标、评价对象选择不同的作业形式和评价工具,发挥不同的评价功能。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手段,都应发挥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作用。下面列举部分案例:
课前作业评价。课前的作业评价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前、一个单元教学的开始或学期之初进行的,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是否具有相关的学力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评价,它具有诊断功能。课前的作业评价更多是一些调查表之类的作业,调查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学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切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学,实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学。
以六年级上册第4 课第一个栏目“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为例:
[评价工具]调查表。
[评价目的]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和了解情况,针对学情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评价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知道公民拥有广泛的权利,能列举出公民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具有初步权利意识。
[评价等级]优秀:能正确写出5 种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良好:能正确地写出3种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合格:能正确地写出2 种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评价实施及结果]通过学生作业发现,有些学生对“基本权利”的描述不规范,如“平等权”,他们会写成“女性的权利”,后面列举的例子是“女性找工作时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有些学生写出具体的权利,但列举的例子跟前面的权利不对应;有些学生了解这些权利的途径更多是网络查询的,而不是从宪法中得知;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了解的权利仅限于隐私权、受教育权,对其他权利了解很少。通过作业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很有限,有些还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从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可以看出学生缺乏法律意识。
通过课前作业评价,找出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也就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课中作业评价。评价不只是教与学之后的事,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作业评价嵌入在课堂活动中,既可以是一种评价活动,也可以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活动,两者合为一体。评价即教学,评价的目标就是教学、学习的目标,作业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学习、推进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让评价助力教学。
以二年级下册第8课“安全地玩”第二课时为例:
二年级下册第8 课“安全地玩”第二课时包括“我是安全警示员”和“我们的安全提示牌”两个栏目。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关心他人的意识与责任感。评价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呈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价目标:能关注公共安全,能通过具体的表现,为他人安全地生活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根据评价目标,教师布置制作“安全提示牌”作业任务。如何对这个作业任务进行评价?如何制定评分规则呢?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标准。
师:制作安全提示牌的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提示大家,让大家更安全地生活。
师:怎么制作安全提示牌?安全提示牌要包含哪些内容?
生讨论:提示牌的内容、标志要起到提示的作用;提示牌的内容、标志要一目了然,容易看懂;不但要有图画,还要加上文字提醒,让人看得更清楚,如“禁止什么、小心什么”;提示牌的设计有创意、巧妙、吸引人,能引起人的注意;要把提示牌摆放在适合的位置。
课上,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制作安全提示牌的内容确定为评价要素,确定评分规则,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制作“安全提示牌”作业任务目的不在于提醒与制作安全提示牌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对公共生活的关注,发自内心关心他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能够为他人安全地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上述案例中,评价标准和评价要素的制定紧扣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学生一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更加明确应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安全地生活,强化了安全意识,也真正落实了关心他人的意识与责任感的教学目标。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符合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而且简单、易操作。学生设计、制作、展示、评价“安全提示牌”的过程,也是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对话碰撞、自我建构提升的过程。课堂的评价活动也是教学活动,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课后作业评价。为了检测学生学了一节课或某一主题的学习效果或检测教学效果,评价可放在一节课后,或某一单元、某一主题学习完后进行。
以四年级下册第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后调查报告评价为例:
[评价形式]调查报告。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要完成调查报告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同时让学生明确评价目标,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如何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明白本次调查报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介绍家乡的某一风俗的来历及其蕴含的意义,融入自己经历过的风俗感受、看法,辨析不同风俗,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教师把学生讨论的这几方面列为评价的具体内容。
[评价标准]能通过调查了解当地的风俗及其蕴含的意义;能理性地看待风俗的演变,辨析不同类型的风俗,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考查学生的调查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等级]优(6 颗星):能具体介绍家乡风俗的来历及风俗蕴含的意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辨析不同类型的风俗,辩证、理性地看待风俗的演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良(5 颗星):能具体介绍家乡风俗的来历及风俗蕴含的意义,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辨析不同类型的风俗,辩证、理性地看待风俗的演变,并提出建议。合格(4颗星):能介绍家乡的风俗及来历,能发表看法,但都是照搬其他材料,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能辨析不同类型的风俗,知道要理性地看待不同类型的风俗,但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
[评价人]学生、家长和教师。他们将根据评价要求对学生调查报告进行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包括几颗星的评价和描述性语言评价两部分,学生和家长在评价表里打上相应的“星”。
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实现教与学的一致性。通过作业评价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和教学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