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寂中坚守与卑微中求生

2024-05-23杜友初罗莹

现代阅读 2024年10期

《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记载了民族英雄苏武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后,被扣留十九年间的事迹。苏武牧羊、爱国守节的故事家喻户晓,文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卑躬屈膝地求生存,还是于沉寂中持节不屈? 让我们一同体悟《苏武传》中不同人物在人生重要关头作出的不同选择。

◆ 人物名片 ◆

卫律

身份:西汉使节,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灵王。

重要事件:背汉入匈、迫降苏武。

李陵

身份:西汉将领,名将李广之

孙,被迫投降匈奴。

重要事件:血战匈奴、诈降成真、劝降苏武。

苏武

身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重要事件:出使匈奴、牧羊北海、归汉封官。

◆ 从人物对话看其人生选择 ◆

1 卫律:卖国求荣的小人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①。”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②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③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①相坐:相连坐。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连同治罪,称为连坐。②拟:比划。此指用剑做出杀的样子。③膏:作动词用,肥沃之意。

在苏武出使匈奴被扣,面临投降与坚守的选择时,卫律作为第一个劝降苏武的人物出场,从其手段可以看出此人的人生价值选择。在卫律的价值观里,舍生取义不如苟且偷生,因此他先斩杀虞常、劝降张胜,然后威逼苏武,想要治他连坐之罪,不料在苏武心里,国家荣辱远高于个人性命。随后,卫律用自己投降匈奴后封王获爵、富贵万千为例,企图利诱苏武,见苏武依然不为所动,又以“结为兄弟”为由,想从情感上找到突破口。在这场软硬兼施的劝降争论中,卫律可谓一直处于下风,他贪生怕死、贪财图利的人生观在对话中可见一斑。

2 李陵:懦弱胆怯的俗人

“……前长君①为奉车②,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③,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④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⑤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⑥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⑦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⑧,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①长君:指苏武兄苏嘉。②奉车:即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出行时的车驾。③除:台阶,又说为门与屏风之间。④伏:通“服”,使用。⑤孺卿:指苏武弟苏贤。⑥大夫人:指苏武母亲。⑦忽忽:恍惚、失意的样子。⑧保宫:狱名。初名居室,囚禁罪臣及家属的地方。

与卫律不同,李陵的劝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试图层层击溃苏武的心理防线。他先挑拨君臣关系,指出苏武的兄弟都因汉武帝而死,接着从情感层面入手,告知他的亲缘关系几乎尽数断绝,归汉无益。李陵劝降的关键还在于他试图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让苏武产生情感共鸣。李陵与苏武从前同在汉朝任侍中,且李陵出身名将世家,知荣耻、明节义,他为情势所迫投降匈奴后,痛心自己对不起汉朝,对苏武不想投降的心情感同身受,想通过个人经历降低苏武投降的罪恶感,让这一行为合理化。李陵虽然不是卫律那样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对汉朝感情未泯,但意志不够坚定,忠孝两难时,他受一家一己的恩怨得失左右,不顾大局,诈降成真,是个胆怯懦弱的俗人形象。

3 苏武:坚定勇敢的爱国者

武骂律曰:“女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②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③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④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武曰:“武父子亡⑤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⑥,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①女():通“汝”,你,下同。②畔:通“叛”,背叛。③县:挂。④若:你。⑤亡():无,没有,下同。⑥斧钺()汤镬():古时两种残酷的极刑。钺,大斧。镬,大锅。

文段选取苏武两次对劝降的回应,其中暗含着他的人生价值选择。第一段为卫律劝降后苏武的回应,他声色俱厉地指责卫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既是叛徒,又是奸臣,这实际上反映出苏武忠君爱国、视死如归,不愿为生存卑躬屈膝的价值观。第二段出现在李陵劝降后,此时苏武已在北海苦寒之地艰难地生活了八九年,面对李陵的“温情”攻势,苏武坚定地表明无论何种情况,自己都不会因私废公,为报答祖国愿赴汤蹈火、死而无憾的态度。这进一步深化了苏武的形象,与李陵的人生选择不同,苏武的坚毅忠贞超越个人价值、家族荣辱,是矢志不移、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拓展阅读

“卑微求生存”还是“沉寂地坚守”

人生旅途难免坎坷不平,在面临困境时,卑躬屈膝地生存还是沉寂无畏地坚守,是一个涉及心灵和正义的选择。如果说卫律的劝降是一场刀光剑影的考验,那么李陵的劝降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紧张的交锋中, 苏武以一句“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将自身的价值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苏武是“杀身以成仁”“大义不可失”的精神代言人,他在沉寂中默默坚守的十九年,是对卫律、李陵等背信弃义的叛国者的抨击,是对国士气节、君子人格的具体实践,也是对自己心灵选择的最好诠释。

[适用作文话题]信念与坚守、心灵的选择、软弱动摇与坚毅不拔……

畅想活动

假如你是苏武,历经十九年的风霜后回到故土,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请写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