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张浦生
2024-05-23马未都
“青”极具东方文化韵味和诗意,《说文解字》里说:“青,东方色也”。中国古代的“青”,囊括了“绿、黑、蓝”等多种颜色。“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青花瓷以白瓷为底,钴蓝做料,白地绽蓝花,是中国式审美的卓越代表。
一早就看见张浦生先生过世的消息,说吃惊也没有太惊。想了想,浦生先生也已八十七岁高龄了,如果病痛过于难捱,驾鹤西归也算是解脱了。
张浦生先生是安徽歙县人,在上海出生,我猜想他名字来历应该就是如此,黄浦江边出生的人,所以叫浦生。浦生先生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长得一表人才。他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我和张浦生先生认识实在记不住具体环节了,只记住了他鹤立鸡群般地站在那里,笑容可掬地跟每一位与会的人打招呼。
目测浦生先生身高一米八五以上,他人很瘦削,一直到晚年,总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瘦就精神,加之浦生先生永远笑眯眯的,给人亲切感,就更显得长者风度。那一次,当他听说我一个外行人喜欢陶瓷,就饶有兴趣地打听我在哪工作,为什么喜欢陶瓷。
今天喜欢陶瓷的人太多了,当年我喜欢的时候属于另类。我告诉浦生先生,有些东西的喜欢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是缘分。浦生先生听得乐不可支,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哪天我去找你聊聊。
那一年我大概三十一二岁,浦生先生大我二十一岁,那时岁数也已经五十过去了。五十多岁的人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可浦生仍单纯得像个少年,一脸真诚,没有半点虚伪。
后来我们就慢慢认识了,知道他在陶瓷鉴定领域的地位,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浦生先生酷爱青花,一辈子研究青花,人称“青花大王”。
青花自元代创烧起,迅速占领陶瓷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陶瓷的霸主,七百年时间不可撼动。从专业上讲,青花的年代分类可以按皇帝的年号层层分开,明、清两代总共二十七朝二十六帝,青花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今天说这些懂的人多,但我最初喜欢青花瓷的时候,当一位琉璃厂的老先生告诉我,青花每朝每代都不一样时,我一脸懵懂,怎么也不相信一个蓝色可以分出那么多朝代来。张浦生先生是国内最先投入精力研究青花的,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件一件地比较,然后又积攒了许多瓷片,宝贝一样地揣着,时刻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浦生先生给人最深的感觉是“诲人不倦”。他从不藏着掖着,有什么就竹筒倒豆子般倾囊而出。听张浦生讲解青花,你最先感到的不是他的专业,而是他的热情。他说,瓷器是他的魂,没有了瓷器就像丢了魂。他对青花的热情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
有一年我去扬州,赶上了张浦生先生正为学员讲课,浦生先生站在那里,操着他那不标准的海派普通话,讲述他心目中的青花,桌子上还摊着一堆青花瓷片。他不时地举着一片,教大家注意什么什么细节,完全彻底地投入。
三十年前,张浦生先生有时到北京出差会与我联系,问问近况。一次他打电话说,你那里东西多,我带几个学生去看看方便不?我说方便,于是约了晚饭后到我家里来。
大约七点钟,浦生先生率队一行来到我家,十几平方米的屋子坐了十几个人。我从墙犄角搬出一个青花插屏请教他,他就指给学生说,同治的,很不错。我心里一愣,没忍住拽着浦生先生说,我怎么觉得这东西是乾隆的?
这里有个技术问题。早年文物界的共识是清晚期才出现尺寸较大的平板瓷,清中期的平板瓷尺寸小。这块插屏在当时的认知里尺寸算大的了;仅尺寸一项而言,判定清晚期同治没有问题。可这插屏的画工太不清晚期了,我就不甘心地当着浦生先生说出我的一二三四,也不管浦生先生刚才已有的结论。
没等我把话说完,张浦生先生转身过去,对他的所有学生说,我刚才判断错了,他是对的,文物鉴定就是这样,活到老学到老。
浦生先生这番话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本来是我不懂事,为尊者讳,没有必要逞强。浦生先生以长辈之身,以师道尊严仍能放下架子,不计晚辈之过,让我铭感于心。
2001年秋天,浦生先生以六十七岁的高龄仍去连云港鉴定,回来路上出了大车祸,他被抛出车外,摔折一条腿,身上多处骨折,但人没有事,经过一年多的疗养,他又能坐着轮椅出来讲课会友。那天我去看浦生先生,他依旧谈笑风生,我心里百感交集。今天回忆此事,唯一的庆幸是那天和浦生先生留下了一张合影。合影上浦生先生坐着,我站在他身旁,他年近七十,我四十八岁,犹如父子。浦生先生双手搭在一起,满面春风,坐在轮椅上仍能看出他的长胳膊长腿,他那口跟年龄不相符的白牙与两道浓眉,呈现给我们一个善良的面容,和蔼可亲,睿智可信。此时此刻我看着照片在想,一个人一生都在修炼,无论环境好与坏,脸上的每一刻表达才是人生那一刻的节点。
愿浦生先生天堂安息。
(来源:《散文·海外版》2020年4期,有改动)
微写作
《青花张浦生》是一篇怀念长者的悼文,作者以青花瓷为线索,回顾自己与古陶瓷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浦生先生的相知相交,叙写了张先生对陶瓷的热爱与钻研、对小辈的友善与包容、对传授学问的热情与慷慨,其人品宝贵之处不言而喻。
时间的流动,意味着新生,也蕴含着消逝。请从近几年来陨落的为中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国士中选择一位你最熟悉与敬重的,为其写一段饱含深情的悼文。
(写作提示:可以选择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写悼文。袁隆平为国为民、奉献一生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事迹可查阅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群 文
总 结
群 文
活 动
寻找生命的色彩
本期群文的“彩色人生收藏夹”里珍存了三位不同人物的人生色彩,他们的人生画卷里满溢着生命的美与张力。请根据以下提示,简单描述你所感触到的彩色人生故事。
红色
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国民党谈判时被非法扣押囚禁五年之久,他不惧威逼利诱,作《囚歌》明志,写下:“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