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公英”邮差:陪一座海岛慢慢变老

2024-05-23魏晓涵

现代阅读 2024年10期

1949年12月10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将绿色定为人民邮政的标志色,以寄托和平、青春、茂盛与繁荣的美好期望。七十多年来,邮政“绿”饱含着希冀与期盼,背着绿色邮包跋山涉水的邮差们传递着天南海北的思念……

四年前的冬天,即将退休的邮政局局长找到葛喜。葛喜在北隍城岛上长大,和妻子开了家烧烤店。

上一任邮差准备离开,那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干了不到一年,“出岛去找对象了”。局长筛了一遍岛上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后,这才登门拜访。“你就当个兼职干,很轻松的”,交代完,局长也离开了小岛。葛喜,由着妻子带着女儿出岛上学,烧烤店关门,孤家寡人的他稀里糊涂地成为岛上唯一的邮差。

做邮差并不像局长说的那样轻松。

岛上的街道没有名字,住户没有门牌号,葛喜只能一家家问。年纪大的老人连字也看不清了,抓着葛喜问“谁给我发的东西”,他得一遍遍解释。时间久了,耐心一点点被磨了出来。

对老人来说,岛上能有什么着急事?无非是一日三餐,晌午日当头就小憩一会儿。生活总是寂寞的,报纸上的字看不清了,耳朵不好,电视声音大到整条街都能听见,有时候和亲人在炕上对着坐一会儿,日复一日。

打破这宁静的葛喜,自然成了倾诉对象。家里鸡毛蒜皮的抱怨,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岛上各家之间的大小事,声声入耳。他也插不上嘴,不急着送邮件的时候,就坐着听那些过去的回忆,“替爷爷减轻一下寂寞的感觉”,他想。

住在离邮局不远处的宋延鼎今年96岁了,有时颤颤巍巍地走过来问这周的报纸怎么还没来。他安抚:“爷爷,天气不好船停了,我也拿不到报纸。”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负伤后,这位老兵回岛生活了几十年。孩子们像蒲公英一样离散到远方,只在过年时回来一次。年轻人总不停地刷着手机,看看什么时候风停了、船来了,就能离开小岛,回到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他总是孤单的。

傍晚时分,葛喜拿着宋延鼎订的电视报走进小院。穿过两片小小的菜圃,透过窗子就能看见宋延鼎枯瘦的身影。他独自盘腿坐在铺着泡沫垫的炕上,葛喜拉个凳子坐在床边,听他絮絮叨叨回忆着,抗美援朝很艰苦啦,士兵们就着雪吃炒过的白面,战场上一个炮弹过来,崩到腿肚子上,皱起一块皮肤……过往像斑驳的墙皮,一碰就碎成屑,絮絮掉落。老人反复说,葛喜慢慢听,有时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葛喜对他有种莫名的感情,就像看到自己6年前去世的姥爷,他乐意听他讲,心里就当是自己的另一个姥爷。

老人们也记挂着葛喜。绿色邮车停在大道上,车斗里堆着邮包,这个微微有些佝偻着背的年轻人,总是身影匆忙的样子。大伙儿心疼葛喜,饭点遇到总叫住他,“中午跟大姨这儿吃吧!”“不不,谢谢大姨。”说完,葛喜又匆匆离开。

每天送邮包像是一场例行的邻里问候。一打上照面,“送报纸,叔。”“来了,喜儿。”有的人家即使不看报纸,每年征订时,还是会花100元续订。因为在偶尔有交集的那一刻,会留下一些短暂的陪伴。

最近半年,89岁的宋其昌听力和视力突然变坏许多,一时间,好似外面的世界都与他无关了,除了唯一挂念的远在浙江温州的战友。分隔60年,宋其昌还记得他们的样子,只是已听不清电话了,靠书信保持着最后的联络。

半页纸的信寄出去,有时候要等一个月,零碎的消息才漂洋过海地通过邮差传回岛来—听说原来的海防大队改制,队伍都散了,原来的伙伴老的老,去世的去世,有的住进了养老院。这些信变成报平安的物件,遥远地支撑着彼此的暮年。

作为岛上唯一的邮差,葛喜每天早上六点半都会开着邮车上码头,载着宋其昌的信,还有岛上其他人的牵挂—寄给儿女的海产品、退掉的电视购物商品,交付给进港的货轮,轮船穿过海上的层层雾气,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航程送到最近的大陆蓬莱,再载着岛外新鲜的蔬菜水果、各种物品归来。

五颜六色的邮袋堆在邮车上,塞满岛民的生活。住在北隍城岛的人,都认识葛喜的那辆绿色邮车。它有些年头了,和海岛上的大多数居民一样上了年纪,沿着坡缓缓上爬的时候,会发出气喘吁吁的轰隆声。

在岛上,衰老是随处可见的小事,这一点葛喜最清楚。每天都在和老人打交道,他的工作间像有求必应的万事屋。找上门的问题千奇百怪,不会充话费的、问保险公司电话的、拿着智能手机不会插电话卡的……一来人,门口挂着的感应灯先亮起信号,“喜儿啊。”一张布满皱纹的脸,或是头发稀疏的脑袋就从玻璃门外冒出来。

岛上的年轻人出去读书工作,不再回来,剩下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和老年人。习惯了一辈子靠海吃海,他们不理解外面的世界,现在连寄邮件都要扫码填地址了,更别说那些突然跳出来的新闻和复杂链接。

至少有一些问题葛喜能解答。这个串联各家门户的邮差,成为他们偶尔窥探外界的窗口,老人也因此得以坦然地滞后于现代生活。

(节选自《当代工人》2021年20期,有改动)

思考空间

文中对宋延鼎、宋其昌两位老人的描写有何深意?

(答案提示:1.从内容上来看,作者描写葛喜耐心陪伴宋延鼎老人、帮助宋其昌老人维持与战友的书信联络,用具体的事例讲述了葛喜身为邮差的职责,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2.从文章主旨上来看,两位老人都是老兵。这些描写不仅赞颂了邮差这一平凡岗位的不凡,也体现了笔者对老兵的人文关怀。3.从人物形象上看,刻画出了葛喜认真负责、善良有耐心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