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公塘》(节选)阅读

2024-05-23郑振铎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6期
关键词:后序文天祥官僚

文天祥耿耿地睁着双眼,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他的腿和脚经过了好一会儿的休息,已不怎么酸楚了。

他低了眼光望望杜浒——那位生死与共,为了国家,为了他,牺牲了一切的义士。杜浒的眼光恰恰也正凝望着他。杜浒哪一刻曾把眼光离开了他所敬爱的这位忠贞的大臣呢?

“丞相,”杜浒低声地唤道,“不躺下息息吗?”他爱惜地提议道。

“杜架阁,不,我闭不上眼,还是坐坐好。你太疲乏了,也该好好地睡一会儿。”

“不,丞相,我也睡不着。”

文天祥从都城里带出来的门客们都已逃得干干净净了,只剩下杜架阁忠心耿耿地自誓不离开他。

他们只是新相识。然而这若干目的出生入死、患难与共,使得彼此的肺腑都照得雪亮。他们俩几乎成了一体。文天祥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是依靠杜架阁的。而杜架阁也尝对丞相吐露其心声道:“大事是不可为的了!吴坚伴食中书,家铉翁衰老无用,贾余庆卑鄙无耻,这一批官僚是绝对地不能担负得起国家大事的。只有丞相你,是奋发有为的。他们妒忌得要死,我们都很明白。所以,他们特意设计要把你送到鞑子的大营里去讲和。得离开这魔穴,我们该创出一个新的有作为的局面出来,才抵抗得了那鞑子的侵略。这局面的中心人物,非你老不成。我们只有一腔热血,一双有力的手腕。拥护你,也便是为国家的复兴运动而努力。”

丞相不好说什么,他明白这一切。他时刻在罗致才士、俊侠们。他有自己的一支子弟兵,训练得很精锐;可惜粮饷不够——他是毁家勤王的——正和杜浒相同。人数不能多。他想先把握住朝廷的实权,然后徐图展布,彻底地来一次扫荡澄清的工作。

然而那些把国家当作了私家的产业,把国事当作了家事的老官僚,怎肯容他展布一切呢!妒忌使他们盲了目。“宁愿送给外贼,不愿送给家人”,他们是抱着这样的不可告人的隐衷的。文天祥拜左丞相的谕旨刚刚下来,他们便设下了一个毒计。

蒙古帅伯颜遣人来邀请宋邦负责的大臣到他军营里谈判。

这难题困住了一班的朝士,他们议论纷纷,没有一毫的定见。谁都没有勇气去和伯颜谈判。家铉翁是太老了。吴坚是右丞相,政府的重镇,又多病,也不能去。这难题便落在文天祥的身上。他是刚拜命的左丞相,年刚气锐,足以当此大任。大家把这使命,这重责,都想往他身上推。

“谁去最能胜任呢?”吴坚道。

“这是我们做臣子的最好的一个效力于君国的機会,我倒想请命去,只可惜我是太老了,太老了,没有用。”家铉翁喘息着说道,全身安顿在东边的一张太师椅上。“国家兴亡,在此一举,非精明强干、有大勇大谋的不足以当此重任。”贾余庆献谀似的说,两眼老望着文天祥。他是别有用心的:文天祥走了,要是不能回,那左丞相的肥缺便要顺推给他享受了,所以他怂恿得最有力。

朝臣们纷纷地你一言我一语的,都互相在推诿,其意却常在“沛公”。那纷纷营营的青蝇似的声响,都不足以打动文天祥的心。在他的心里正有两个矛盾的观点在作战。他不曾预备着要去。并不是退缩怕事,他早已是准备着为国家而牺牲了一切的。但他害怕到了蒙古军营里会被扣留。一身不足惜,但此身却不欲便这样没有作用地给糟蹋掉。

他明白自己地位的重要,责任的重大。他一去,国家将何所赖乎?杜浒,他的新相识的一位侠士,也极力地阻止他去,劝他不要以身入虎口。杜浒集合了四千名子弟兵,还有一腔的热血,要和他合作,同负起救国的责任。也有别的门客们,纷纷扰扰地在发表种种不同的意见。但他相信,纯出于热情而为远大的前途做打算者,只有一个杜浒。

然而,文天祥在右丞相吴坚府第里议事时,看见众官僚们的互相推诿,看见那种卑鄙龌龊的态度,临难退缩、见危求脱的那副怯懦的神气,他不禁有些冒火。他的双眼如铜铃似的发着侃侃的恳挚的光亮。他很想大叫道:“你们这批卑鄙龌龊的懦夫啊,走开!让我前去吧!”

然一想到有一个更大的救国的使命在等着,便勉强地把那股愤气倒咽了下去。他板着脸,好久不开口。

但狡猾如狐的贾余庆,却老把眼珠子溜到他身上来,慢条斯理地说道:“要说呢,文丞相去是最足以摧折强虏的锐锋——不过文丞相是国家的柱石——”

他很想叫道:“不错,假如我不自信有更重要的使命的话,我便去了!”然终于也把这句不客气的话强咽了下去。

敞亮的大厅上,一时鸦雀无声,虽然在那里聚集了不下百余个贵官大僚。空气石块似的僵硬,每个人呼吸都异样艰难。一分一秒钟,比一年一纪还难度过。还是昏庸异常的右丞相吴坚打破了这个难堪的局面:“文丞相的高见怎样呢?以丞相的大才,当此重任,自能钟有余裕,国家实利赖之。”

他不能不表示什么了。锋棱的眼光横扫过一堂,那一堂是行尸走肉的世界;每个人都低下了眼,望着地,仿佛内疚于心,不敢和他的锐利如刀的眼光相接触。他在心底深喟了一声,沉痛地说道:“如果实在没有人肯去,而诸位老先生们的意见,都以为非天祥去不可,天祥愿为国家粉碎此无用之身。唯恐嚣张万状的强虏,未必片言可折耳。”

如护国的大神似的,他坐在西向一张太师椅上。西斜的太阳光,正照在他的身上,投影于壁,硕大无朋,正足以于影中笼罩此群懦夫万辈!每个人都像从枷锁下逃出了似的,松了一口气。

文天祥转了一个念,觉得毅然前去,也未尝不是一条活路。即使冒触虏帅而被羁,甚至被杀,还不是和战死在战场上一样的吗?况且北虏的虚实,久已传闻异辞,究竟他们的军队是怎样的勇猛,其各军的组织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方法训练这常胜之军,一切都该自己去仔细地考察一下,作为将来的准备。那么,这一行,其意义正是至重且大。这样一想,他便心平气和起来,随即站起身来,说道:“诸位老先生,事机危矣,天祥明天一早便行;现在还要和北使面谈一切。失陪了。”

头也不回地,刚毅有若一个铁铸的人,踏着坚定的步伐离开大厅而去。

(节选自《桂公塘:郑振铎小说选》,广陵书社2022年4月版,有校改)

[注]《桂公塘》创作于1934年,讲的是文天祥赴元讲和被扣押,后设法逃脱,辗转数处,终于暂时脱险的故事。全文共十六章,本文节选自第一章,其时文天祥正“坐桂公塘土围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浒满腔热情,为国家远大的前途做打算,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了文天祥的光辉形象。

B.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生动呈现了文天祥及众位官僚的形象。

C.在议事初,官僚们或暗示或明示,让文天祥前往敌营,文天祥不为所动,他深知自己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轻易前往敌营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D.文天祥“现在还要和北使面谈一切。失陪了”,表明了他先行离开的原因,是急于和使臣面谈,更是表达对在場官僚互相推诿的愤怒。

2.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文天祥形象的?

3.文本改写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提到,“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郑振铎据此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项,“更是表达对在场官僚互相推诿的愤怒”不准确,从文本中的“这样一想,他便心平气和起来”可以看出。

2.①运用语言描写。如“天祥愿为国家粉碎此无用之身”“事机危矣,天祥明天一早便行”等,表现出了文天祥不畏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②运用心理描写。如“他不曾预备着要去。并不是退缩怕事……”等,表现出文天祥的深谋远虑。③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通过文天祥与大臣们的对比,以及杜浒对文天祥的衬托,表现文天祥敢于担当、刚正勇毅、舍己为国的精神。④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次要人物杜浒的“只有丞相你,是奋发有为的”等评价,表现文天祥奋发有为、堪当大任。⑤运用环境描写。如“西斜的太阳光,正照在他的身上,投影于壁,硕大无朋”,表现文天祥的伟岸形象。(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符合文意的答案也可。)

3.①相较于《指南录后序》,小说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为生动,详写朝臣商议的过程,情节波澜起伏。②《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对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没有具体描述。小说则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文天祥思想的不断转变——从被迫同意到心平气和,再到义无反顾,其为国为民、思路周全、刚正勇毅、不畏牺牲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③《指南录后序》中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小说则改为第三人称,叙事更加自由灵活,全方位展现了文天祥当时的经历和思想状态。④小说选取历史故事作为素材进行艺术加工,突出了激励人们参加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对民族败类进行揭露和鞭挞的主旨。(其他符合文意的答案也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和叙事技巧等。从题干中《指南录后序》原文内容可以看出,文天祥因为众官僚的建议,加之此前派出的使者“无留北者”,意欲寻求救国之策,便决定前往敌营。改写中,作者采取第三人称叙事,更加灵活、全面地写出了文天祥面对众官僚时的表现,人物形象饱满,情节波澜起伏。选取历史故事作为写作素材,在古人事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影射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激励人们参加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对民族败类进行揭露和鞭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后序文天祥官僚
除夜①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基于遍历求二叉树的程序设计与探讨
正气文天祥
基于系统论原理探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苏辙《诗集传》并非“不采《诗序》续申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