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千万工程”为指引打造“青农飞地”引育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2024-05-23团金华市委、团婺城区委

中国共青团 2024年7期
关键词:千万工程飞地新农

团金华市委、团婺城区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义乌李祖村考察调研时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共青团金华市委以“千万工程”为指引,着力破解青年投身农创“不愿回、留不下、干不好”三个痛点、难点问题,率先在婺城区探索建设“青农飞地”省级共富试点,旨在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市场化运作的青年农创枢纽平台,推动城乡之间各类创业资源和要素高效流通。

截至目前,培养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浙江省青牛奖等省级以上青年创业人才8名,形成多核多点“青农飞地”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提供创业工位850余个,培养选树“小青牛”农创客3000人,授信农创青年贷款超10亿,有效打造“创业在农村、办公在城市、链接长三角”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强化顶层谋划,创新农创模式让新农人“愿意来”

多核心布局,创新青农创客集聚阵地。聚焦普遍存在的农村办公条件简陋、青年创客基础薄弱等问题,在婺城区核心商圈打造县府里“青农飞地”核心总站,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青农飞地”建设领导小组,推动成员单位谋划28个服务青年农创的子项目,同时在金东区白色森林·生日小镇、磐安玉峰茶厂、永康大陈村第六空间、义乌廿三里共富会客厅和武义下徐宅农业开发公司,打造“青农飞地”核心分站,以“总分联动、跨区协同”模式统筹资源,面向农创青年免费提供共享直播间、展厅,着力打造城市青年农创客会客厅。目前,核心总站已引进各类青创企业20家,展销大厅商品合作商家56家,联系对接各类家庭农场、个体种植户240余家,为“新农人”提供城乡资源高效双向流动的便捷创业环境。

多场景协同,创新青农创客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农创客联合会等组织优势,吸引各农业领域青年人才和农创主体入驻平台,聘任农创客导师28名,为青年农创客提供技术指导。打造农创青年“生态圈”,依托金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技帮扶+农旅融合),武义坦洪(粮种培育+直播助农),石门农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金华之心(政策兑现+电商助农),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农技培训+青年就业)等N个“青农飞地”服务点位,举办“青农飞地”专题研修班、青年农村电商培训等各类活动113场,受益农创青年达6200余人,问需农创主体提供专业配套服务。

多要素供给,创新青农创客培养模式。联合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邮储银行等26家单位成立“青农飞地”共建联盟,聘任农创客导师48名,为青年农创客提供“就业+创业”储备期保障。加强跨区域联动,与上海、杭州等地政府、高校建立飞地联系,联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共同举办区首届青年农创项目大赛,建立专家库为农创青年人才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排摸优势点位、闲置资源、青創主体“三张清单”,收集点位需求和可为青年农创客带来的资源支持,与高校、企业协商后挂牌纳入“1+N+X”(即“1个核心总站+N个服务点位+X个青创项目”)阵地矩阵,共享农创企业就业岗位和项目清单,实现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跨城流动。截至目前,共建学子联络站和就业实践基地12个,提供大学生实习就业岗位1245个,推动640余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

聚焦关键小事,优化创业生态让新农人“留得住”

完善孵化机制突破“起步难”。明确“青农飞地”平台建设运营标准,建立分级分类考评体系,鼓励社会化运营,以平台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产生效益等考核维度落实激励政策。梳理青年农创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婺城青年农创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为返乡青年“安心归巢”提供政策保障。设置“小青牛”农创客合理进阶机制和奖补标准,在市级青年创业大赛为农创青年单独开辟赛道,13个优秀项目入选“青农飞地”培育项目库,进行种子期培育。

优化服务机制突破“办事难”。在“青农飞地”核心点位设立集商事登记、政策兑现、项目申报等业务为一体的“农创青年一件事专窗”,累计为企业青年代办实事560余件,总体办事时间压减40%以上。开展“助企惠农政策包”梳理,整合技能补贴、贴息贷款、参赛奖励等方面的最新政策,按初创青年、科技人才、农业企业等类别群体精准梳理“政策包30条”,配套制作政策申报流程图,点对点发送给有关初创企业,着力解决企业政策知晓率、兑现率低问题。

建立融资机制突破“资金难”。深化“政银合作”,实施“农村青年创业伙伴计划”,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讲等活动30余场,针对初创青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金融知识,为120名“飞地”青年提供银行、保险青年“2+1”结对服务。优化青年农创资金要素保障体系,联合人社部门和金华银行等多家机构,推出“青农贷”“小微成长贷”等金融产品,由政府信用背书,提高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平台特定群体提供全额贴息补助,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400余万元。

打通产销链条,带动产业兴农助新农人“干得好”

甄选优质农产品。搜寻全市范围内尤其是山区二十六县如武义县、磐安县的优质农副产品,筛选箬阳龙珍、武义宣莲、小香薯、竹马茶花和磐安云峰茶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婺城拾珍”“武义优选”特色农产品入驻展销场馆,甄选打造32个“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发挥“青农飞地”核心点位与上海、杭州的联动效应,在虹桥、闵行、长宁园区等地持续举办“飞地味道”等展销推介活动,以此做强点位IP、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小城到大城”的优质农产品输送路径、销售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各类优质农产品8万余斤。

延长产品加工链。依托“青农飞地”下属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点,持续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技培训提升。如浙江省“青牛奖”候选人、“万里神农”公司的负责人是一名85后。浙江大学毕业后,他积极投身农业。近年来在“蒋堂富硒大米”加工、化肥减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推广和产业提升,企业年产值达1.2亿元,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得省农业丰收奖。截至目前,“青农飞地”下属各农事服务点位累计加工优质农产品超25万余斤,提供农技服务面积累计超过550万亩,技术培训服务农户超6800余人次。

多措并举助畅销。依托青年委员、红领新青年力量,以乡镇为单位定期开展摸排,建立滞销农产品清单,组织专家、青年农创客系统诊断产品滞销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每月集中举办5场以上公益助农活动,常态化选聘32名网红主播成立公益助农直播团,发动青年志愿者及快递公司等爱心组织免费打包配送,通过“线上公益售卖+爱心企业兜底”模式助力清空库存。积极链接沪杭资源,赴上海长宁区举办“浙有好婺·沪里上新”展销推介活动,共有26家青年农创品牌亮相,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20余万元。先后举办“青农飞地”西红柿节、蒋堂稻梦音乐节“青农集市”、“盘安药膳”技能大赛等助农活动,帮助偏远山区农户增收3200余万元。

接续改革发力,深化提升行动助新农人“当头雁”

持續推广飞地,增强新农人辐射效应。推广“青农飞地”省级共富试点,配合做好全省推广,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率先在全市实现县域全覆盖。在市中心或“半城半乡”农创青年聚集区域,按照“1+N+X”的建设标准,打造10个以上青农飞地核心分站,联络服务新农人500人以上,持续增强“青农飞地”辐射效应,形成一批联农带富效果好、“新农人”聚集的点位矩阵,构建全市新农人“一盘棋”助力乡村振兴的网络格局。

加强典型选树,放大新农人共富效应。承办全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寻访活动,加大市、区级优秀新农人寻访摸排力度,重点排摸返乡农业专业毕业生、退役士兵、农创客、乡村CEO(乡村职业经理人)及本土的农村实用人才等,邀请新农人实地考察调研,提供创业初期的支持与保障,着力培育爱农业、敢创新、懂技术、善管理的新时代青年职业农民队伍。持续加强优秀新农人典型选树,重点选树产业振兴有实招、联农带富能力强、促农增收示范好的先进典型,持续放大新农人联农带农富农示范效应。

培养后备力量,优化新农人治理格局。站在培养村级组织后备力量的高度,着眼村级组织换届配备需求,创新开展村级后备人才和新农人“双培育”行动,畅通双向转化渠道,通过优化“引育留用”培养链条,招引一批新农人、转化一批后备力量、壮大一批青年委员、助力一批基层治理实事,让新农力量成为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硬核担当。

“青农飞地”模式自实施以来,相关做法得到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获评团中央“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下一步,团市委将按照省委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关于培育“新农人”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相关要求,加快推动“青农飞地”多核、多点、多元运营模式,扩大青年农创联农带富辐射带动效应,为全省乃至全国营造青年农创助力乡村振兴良好模式提供先行路径。

猜你喜欢

千万工程飞地新农
全省首批南北共建科创飞地揭牌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上铺开
中国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飞地经济”起飞还需助力
新农人时语